第2306章 划时代的发明(第一更,求订阅)(1/2)
“……截止到目前,已经收到各界捐款1.8亿元。”
在官邸的办公室中,听着秘书的汇报,李毅安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虽然在史书中有那么多英雄人物,但是最让人痛惜的莫过于郑成功与李定国了。
每每思及甲申天变,李毅安的内心都是沉重的,而在得知发现了李定国之墓后,他的内心同样也是激动的。
也正因如此,他能够理解为什么人们的心情,理解人们的想法。
1.8亿,这不是金钱,而是人们对英雄的敬意。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
想到这句话,李毅安默默的点了点头,他想了一下,拿出多年不用的支票薄,然后写了一张支票: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
数额不多,10万元。
无他,仅仅只是为了表明一个态度,更重要的是,钱足够多了,甚至多的有些超出他的想象的。
几亿元的捐款,本身就已经表明了一切。表明了这里的人们对于英雄的定义是不同的,英雄就是英雄,无论外界如何否认都无法改变这一切。
这笔捐款可以在掸邦建立一个规模宏大的陵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象征,一个符号,去提醒所有人,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
这也正是他的价值所在。
在简单的吩咐几句之后,办公室里再一次陷入了静寂之中,一个人置身于这间宽敞的办公室里,李毅安仍然和过去一样翻看着各个部门送来的报告。
这些报告既有产业经济方面的,也有军事上的,当然,还有来自东非的报告,现在的东非酣战不断,所谓的自由军只能靠雇佣兵维持防线,这一点埃塞政府军也是这样,离开以古巴为首的国际军团,战斗力也是不值一提的。
“这哪里是什么代理人战争,就差直接上阵了……”
翻看着报告,李毅安忍不住抱怨了一句,这也没办法,非洲那地方,除非有精神加成,否则,战斗力从来都不堪一击的。
前殖民时代时,一群白人就可以征服几十万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独立之后,几个白人就可以颠覆一个国家。
在这种的地方打代理人战争,除非是人口处于劣势,否则,以黑人的战斗力来说,根本就不堪一击的。
“不能再调兵过去了,昆仑岛那边将来还是能派上用场的。让他们发挥一下,让俄国人陷入游击战的汪洋大海就好,至于攻城掠地……重要吗?”
既然是放血,又何必拘泥于形势呢?
只要俄国人下场了就好,人不下场,武器和资金下场也是胜利,
心里如此寻思着,李毅安又继续翻看着另一份报告,相比让人极其无奈的代理人战争,这份来自太空探索公司的报告,反而更让人欣慰。
“……这可是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实用的全流量循环发动机啊!”
看着报告上的文字,虽然字数不多,只是的提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一台试验型全流量循环发动机,向太空发射了一枚小型试验卫星。
这个报告内容不多,但是信息量非常大啊。
全流量循环发动机!
这绝对是火箭发动机中的王者——它最终极形态的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这种循环设置了两个预燃室,一个富氧、一个富燃,富燃预燃室驱动燃料泵,富氧预燃室驱动液氧泵,再将废气同推进剂一起注入燃烧室燃烧,在这种循环中全部推进剂流量都参与燃烧驱动涡轮泵,故称为全流量循环。
这种循环的热力学效率是最高的,但相对而言,发动机也是最复杂的。
得益另一个世界自带宣传效应的“星箭”,让李毅安对猛禽发动机有一定的了解,而它正是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全流量循环发动机。
早在15年前,李毅安就提出这一概念,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是按照他提供的技术路径,一点点的进行研究,并且在今年取得了成功。
其实,他提出的并不仅仅只是概念,从最初选择甲烷作为燃料开始,SEA的火箭技术,就注定走上一条与苏联的煤油机、美国的液氧机截然不同的道路。
从另一个世界的经验来看——最终煤油也好,液氧也罢,都会归于甲烷。
无它,甲烷的优势太多了。
从重量上来说,每升液氧可以燃烧煤油是0.52升、液态甲烷是0.73升、液氢是2.7升。也就是说同样体积的液氧,液氢的燃料罐是煤油的5倍左右,液态甲烷罐却只比煤油罐大40%,而液氢罐则是液态甲烷罐的3.7倍。总之甲烷燃料罐的体积更加接近煤油的燃料罐体积,可以更小更轻,更小的燃料罐就有更轻的火箭。
从衡量所有火箭发动机效率的标准的“比冲”来说,单位时间内消耗单位推进剂所产生的推力,比冲越高,干同样的事燃料消耗越少,所以比冲越高越好。煤油发动机比冲可以达到370秒,甲烷发动机为459秒,液氢发动机可以达到532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