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帝:山河少年行 > 第1241章 李信弱点攻击拿捏卫鞅,秦子玉盘点兵力部署街亭会战

第1241章 李信弱点攻击拿捏卫鞅,秦子玉盘点兵力部署街亭会战(1/2)

目录

李信对卫鞅了如指掌,再加上多年的协同作战,他对卫鞅排兵布阵的弱点心知肚明。

在发起冲锋的瞬间,李信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决策力。他迅速做出了针锋相对的部署,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兵力优势和装备优势,对卫鞅的军队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然而,这看似顺利的局面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秦军内部的混乱和迷茫。就在前一分钟,这些士兵们还在与明军进行着生死搏斗,而转眼间,他们却要与曾经的敌人并肩作战。这种巨大的转变让许多秦军士兵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尤其是前排那些亲眼目睹了自己兄弟战死的士兵,他们对这样的安排充满了抵触情绪。这些士兵们心中的仇恨和愤怒难以平息,他们无法接受与敌人联手的事实。

尽管如此,面对章邯来势汹汹的攻势,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也只能无奈地选择服从命令。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并不愿意真正为明军卖命,只是想坐山观虎斗,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做打算。

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李信率领着他的大军如狂风暴雨般冲杀过来,不给卫鞅的军队丝毫喘息的机会。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许多秦军士兵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丢掉了性命。

卫鞅眼见自己的本部人马逐渐处于下风,形势愈发危急,他深知若不采取措施,恐怕整个军队都将面临覆灭的危险。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亲自奔走于阵前,鼓舞士兵们的士气,试图挽回颓势。

李信的推进速度虽然因为卫鞅的抵抗而逐渐减缓,但他的计划并未完全失败。尽管最终未能成功地将卫鞅的大军切割开来,但他的进攻依然给卫鞅的军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损失。

卫鞅虽然在与李信的战斗中处于下风,但他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成功地抵挡住了李信的猛烈冲击。

白起并没有坐视卫鞅被围困,他迅速做出决策,命令王翦率领一部分军队从侧面攻击李信,迫使李信分散兵力应对。

章邯看到李信未能按照计划迅速击溃卫鞅,不禁对李信的表现感到失望和不满,他忍不住抱怨道:“这李信可真是个废物啊!明明拥有优势兵力,却把自己搞得如此狼狈不堪。”

然而,副将司马欣提醒章邯说:“将军,无论李信的能力如何,我们都必须去救援他。毕竟,他现在是我们的盟友,如果他失败了,对我们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章邯思考片刻后,决定派遣董翦带领本部人马前去支援李信。董翦领命后,立即率领军队冲向战场,与王翦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拉锯战。

白起观察到战场上的局势变化,他决定与李牧一同出击,直接攻击章邯的后军。章邯察觉到白起的动向,冷哼一声,命令司马欣负责指挥全局,自己则亲自率领军队迎战白起。

白起见章邯亲自前来,反而不慌不忙,他好整以暇地等待着章邯主动冲向自己的刀尖。章邯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冲击白起的大阵。

然而,秦军虽然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由于地形的限制,他们难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使得战斗变得异常艰难。

第一天的激战过后,战场上硝烟弥漫,尸横遍野。明军虽然成功地抵挡住了秦军的猛烈突击,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惨重。

然而,幸运的是,孟获、卫鞅以及李信残部的及时加入,为明军带来了新的生机。他们的到来不仅补充了明军的兵力,更使得明军的总兵力不降反增。

秦子玉和嬴无双在战场上现身之后,面对如此惨烈的局面,也只能无奈地率领残部返回街亭城主府。

回到城主府后,刘基向秦子玉进言道:“启禀明皇陛下,鉴于孟获和卫鞅等人主动归降,于我军而言实乃幸事。但对于这些归降之人,我们必须妥善安置,以安其心。”

秦子玉点头表示同意,问道:“以先生之见,应当如何安排为宜?”

刘基略作思考,答道:“依臣之见,孟获、卫鞅二人可封为六品将军,祝融为八品将军,吴班则为九品将军。如此安排,既能彰显陛下的宽厚仁慈,又能让他们各尽其能,为我军效力。”

秦子玉对刘基的建议颇为满意,当即下令道:“传朕旨意:孟获、卫鞅暂领六品将军之职,祝融暂领八品将军之职,吴班暂领九品将军之职。待到将来我军凯旋返回大兴城,再根据他们的功绩进行封赏。”

安抚完降将之后,秦子玉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地凝视着白起等一众大臣,然后用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语气说道:“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任命九公主嬴无双为永安宫女官,协助朕处理日常公务。待大军凯旋归来,班师回朝之时,朕将举行盛大的封后大典,正式册封九公主为皇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