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5章 这个才是goat(1/2)
胡浩南和亚历山大聊了很多,亚历山大也趁机问了胡浩南不少问题。
好学生总是会利用各种机会向老师请教。
若是以前,胡浩南面对这些技术性问题都会有些发怵,毕竟跟这些打小就沉浸在篮球世界中的运动员来说,他才是最业余的那一个。
但是现在……8年时间足以让一个人从门外汉变成行业里的大师。
“头,当我面对一些顶尖防守人,比如卡鲁索,发现很难第一时间摆脱他的防守,最后不得不迎着防守强行出手。”
这是一个好问题,胡浩南没有简单粗暴的将问题归咎于爆发力不足,而是给出了一个可行性建议。
“当你做出胯下运球或者提前变向的时候,在下球误导的瞬间降低重心,给你蹬地启动一个蓄力的时间点。”
“头,你说的这点我一直都有在做,但还是很难完成摆脱。”
“这或许说明你做得还是不够好。
布鲁斯-李在阐述功夫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观点。
他认为真正的搏斗是即兴的、自然的,不应受固定套路和规则的束缚,而应根据对手的动作和实际情况做出本能的、自然的反应。
最后可以总结成六个字——不思考,只反应。”
“不思考,只反应?”
“是的,不思考,只反应。
篮球技术动作,在我看来,跟功夫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都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达成既定目的。
所有的过人和摆脱都可以说是对对方防守动作的自由反应。
这种反应不是经过刻意思考和计划的——我意思是说,不是我先想好怎么过掉对手,然后便按照计划执行下去。
而是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对篮球的深刻理解,使身体能够在瞬间做出最恰当的动作。
如果你发现自己面对防守人的防守动作还需要思考然后再做出应对,那么抱歉,你思考的过程再快也快不过近乎本能反应的无意识动作。
所以,不思考,只反应,把你所习得的技术动作练到极致,便是我所认为的你接下来的破局之道。”
……
在胡浩南和亚历山大谈论篮球的时候,球场上的声音都小了很多。
范弗里特怕自己的运球声影响听课,干脆球也不运,选择传球。
聪明的显然不止范弗里特一个,其他人有一样学一样的选择“传球”。
一时间,偌大的球场上除了球员跑动时球鞋跟地板轻微的摩擦声,便是胡浩南的声音。
格瑞斯见状,还打什么比赛,干脆叫停了比赛,让球员围上去听胡浩南坐而论道。
年轻的克拉克斯顿早就听说胡浩南跟其他教练不一样,这一次他算是见识到了。
其他教练教他的是如何打“好”篮球比赛,胡浩南却是在教给他们对于篮球这项运动的理解。
而像浓眉、马龙这种能成为一支球队核心的球员来说,他们对于“不思考、只反应”六个字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像浓眉站在内线帮队友协防,他很多时候就是靠多年训练出来的身体本能去防守。
这不是不思考,而是早已把这变成了身体的一种本能反应。
马龙则是想到自己休赛期跟科比一起训练的日子,科比的训练项目并不新颖,却非常苛刻。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打磨。
马龙记得非常清楚,他第一次跟科比训练时,接近半个月时间里他都在一个技术动作——背靠防守人,扛两下后大劈叉横拉出一步空间,然后向底线转身强起。
马龙至今还记得那种“只强起,不出手”的憋屈感,以及科比说的那句话。
“我宁愿让你把这个动作练习一万遍,等你真正掌握这个动作再教你新的招式,也不想教你练一万种动作却浅尝辄止的练习。”
殊途同归,想来科比想要表达也是这个意思。
要他把一个技术动作练到“只反应、不思考”的地步吧。
……
胡浩南见球员们兴致盎然,索性多聊了些,毕竟布鲁斯-李的截拳道理论是现成的,且是成熟的。
他要做的只是将那些适用于篮球的那部分截取出来,再进行一番合理性的诠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