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碳基和硅基在本质上其实没什么不同(2/2)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齐泰清此刻就是这种状态,在项目组两年半了,他也下定决心只要项目不成功,就绝对不会回家。
而除了他这种原本就是顶级大佬的人之外,整个半导体部门一些“野生专科”生们大多也是同样的想法。
当然,这里的专科生是指那些高考分数没有500分以上看都不用看的特殊专科。
“老陆,这次实验如果能成功,我们就能给陈总报喜了吧?”
陆远江使劲的点头,上次陈总来魔都什么都没说,也没有催促他们,仅仅是转了一圈给他们放了假期,可陈总越是这样,让他心里就越难受。
从项目成立到现在已经烧掉2460亿的资金,去年就和陈总说要出成果,结果一直到2023年年底都没有任何的成果出现,还是无法实现量产,仅实验室小规模生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现在,只要这次实验能成功点亮芯片,那红星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实现了碳基芯片的正式量产工作。
“等效5n的功耗,等效10纳米的性能,真期待啊。”齐泰清由衷的感叹着,他们这次实验生产的是一枚碳基14纳米制程的芯片,不过哪怕是14纳米,也做到了硅基5n的功耗和10纳米的性能水平。
特别是在功耗方面,和硅基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呈几何倍数降低。
和他们一起焦急等待的还有半导体联盟的其他成员公司的工程师,这个项目之所以能花那么多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太多的设备都从无到有,独立开发出来的,因为和原本的硅基设备并不通用,特别是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工艺,哪怕红星有相应的技术也花费了巨额资金。
陆远江甚至感觉,如果没有陈总拿出的碳纳米管技术,那么这个项目起码还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走到这一步,甚至十年都不一定。
倒是光刻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因为传统的硅基芯片是利用光刻机从上而下的加工方式,需要一层一层的用光刻机雕刻出电路,但陆远江他们的碳基项目用的是Botto-up自下而上,让碳纳米管自下而上的一层一层生长出需要的电路。
世界上很多的实验室还都停留在如何大规模制备碳纳米管这一难题上,压根就没走到如何让碳纳米管整齐排列成想要的电路这一地步。
所以现在他们领先全球不是一步两步,而是那种纯时代的差距。
“我觉得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因为目前无论是硅基还是碳基,我们都没有脱离原本的范畴,还是在原本晶体管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无非就是我们的碳基换了一种材料制备晶体管。”
看着气相沉积设备在不断的进行一道道工序,里面正有碳纳米管在不断的生长,陆远江有感而发。
齐泰清非常认同,作为走在全人类前沿的半导体专家们,他也明白陆远江是什么意思。
硅基走到物理极限走碳基,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材料,本质并没有改变。
“下一个时代是什么时代呢?”
“量子时代还是生物时代?”
二人对视一眼,相继摇摇头。
他们不知道。
陈尘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