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收服铜马(2/2)
刘秀立马坡顶,披风被北风吹得鼓起,像一面黑帆。他抬手,冯异立刻递上一面白旗——不是投降,是“止杀”。白旗展开,绣着赤色麦穗,在雪幕里格外刺眼。坡下,七千铜马残兵挤作一团,像被狼群围住的羊,却见狼举白旗,一时竟怔住。
东山尨拄断刀,站在最前。铁甲被炮火撕去半边,露出冻裂的胸肌,血口结着冰碴,像红色珊瑚。他仰头,目光穿过飘雪,与刘秀对视——两人之间,隔着三百步焦土,却仿佛只隔一层纸:戳破,是生;不戳,也是死。
刘秀忽然拍马,单人单骑,缓缓下坡。吴汉大惊,欲随行,被冯异横枪拦住:“主公要的是‘单挑’,非刀兵,乃人心。”
雪更深,马蹄陷进焦泥,“咯吱”作响。刘秀在距敌五十步处勒马,从鞍侧取下一只木碗——正是鄚县那晚盛井水的那只,缺口尚在。他弯腰,舀了半碗雪,回身对坡上大喝:“火烤干了你们的粮,雪能不能解渴?”
声音不大,却被北风卷着,灌进每个人耳中。铜马阵中,有人下意识舔裂唇,发出“咕噜”吞咽声,像石子落井。
刘秀仰头,把雪水一口饮尽,反手一亮碗底:“再来一碗,要热的!”他回马,指向汉军阵后——那里,两千民夫正卸下热气腾腾的“麦饭车”。锅盖掀开,白雾冲天,焦糊的麦香顺着风钻进铜马军鼻子,有人当场跪倒,有人嚎啕大哭。饥饿比炮火更残忍,它能把铁汉揉成纸人。
东山尨喉咙滚动,却硬挺着不发声。刘秀拍马,再逼近十步,几乎能把碗递到他鼻尖:“东山帅,敢尝我一口饭?——无毒,无刀,只有麦。”
雪落在碗里,瞬间化水,水面映出东山尨扭曲的脸。他忽然抬手,一把夺过碗,“咕咚”灌下,抹嘴,仰天狂笑:“哈哈!刘秀,你赢了!老子这条命,从今天起,给你垫马蹄!”
笑声未落,七千残兵齐刷刷跪倒,刀、枪、戈、戟,高举过头,像一片瞬间枯萎的钢铁森林。刘秀回头,对坡上大喝:“收刀!”汉军前排步卒跑步而下,却未像往常那样踢翻降卒、捆猪崽,而是两人一组,一人接兵器,一人递热汤。汤里漂着麦粒,浮着枣花,是百姓连夜熬的“定心粥”。
一个铜马少年被汉军士卒扶起,他冻得指节开裂,接汤时不停哆嗦。士卒却把自己手套脱下,给他戴上,还笑:“别怕,这手套是我娘缝的,暖和。”少年低头,泪珠落进碗里,溅起小小涟漪,像把曾经的恨,也一并溅碎。
东山尨看着这一幕,忽然单膝跪地,双手捧刀过头:“萧王,我部尚有散卒两万,正奔高湖、重连,若信我,给我三日,我让他们自己回来。”
刘秀不答,却解下自己披风,给东山尨披上,披风内里绣着“民心”二字,针脚细密,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绳。东山尨指尖触及那字,浑身一震,再抬头,眼里血丝尽退,只余赤诚。
当夜,汉军未回营,就地与降卒混编。篝火一圈圈,像焦黑大地上开出的红莲。火边,汉人、铜马人并肩而坐,同喝一锅粥,同烤一堆火。有人开始还梗着脖子,后来便互相递酒囊;有人掏出半块焦饼,掰给身旁的伤兵;更有人比拼刀法,输者唱家乡小调,荒腔走板,却引来掌声一片。
刘秀穿行其间,不带亲兵,不披铁甲,只穿一件旧布袍。他蹲到一群正分粥的降卒旁,接过木勺,亲自给人添粥。添到最后一碗,却见碗里漂着一片焦黑——那是炮火里烧焦的麦壳。刘秀拈起麦壳,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苦、涩、带烟火味,他却咽得干脆:“苦吧?苦才能记得甜。”周围降卒面面相觑,忽有人大喊:“跟着萧王,明年让这地长出甜麦!”众人齐声应和,声浪冲得篝火“呼”一声旺起三尺。
东山尨远远看着,忽然拔刀,割破掌心,血滴进火里,“嗤啦”作响。他高举血手:“我东山尨,对天立誓:从此姓刘,姓民心!若再反,叫这火里麦壳塞我喉咙,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