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榻前折剑(1/2)
我现在被升任为散骑常侍,也就是他们一开始要封父亲的那个职位,这意味着我离危险更近了。
自从贾南风死后,皇帝司马衷就整天闷闷不乐,不管别人怎么说要防备赵王司马伦,他都什么也不说。
几天后朝堂上开始商议继任太子的事,陛下依旧没什么兴趣,常常看着大殿门口出神。
贾南风虽然坏,但对陛下真的很重要,他现在就像个被抛弃了的孩子。
有部分人提议淮南王司马允做皇太弟,司马伦党羽立马站出来反对,有威望的大臣要么死了要么沉默不语,根本没人能挡得住那伙人。
这司马允是陛下异母兄弟,贾南风先前召进京的藩王,他的风评一向很好。
司马伦的人提出让前太子的次子司马臧做皇太孙,谁不知道司马伦想干什么,那司马臧才3岁啊!
我看着那出神的傻皇帝,真不知是该恨他还是可怜他,我向他陈述储君太小的危害,他一个字没听进去,只觉得司马臧是他孙子,就该做皇太孙。
常人有私心没什么,可你连自己都快保不住了,不知道这会害了你孙子吗!
唉,他还真可能不知道,或者不愿意信。
就这样又过了半月,我就听说司马允与司马冏对野心膨胀的司马伦很不满,如果我都听说了,那他们的不满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很快,齐王司马冏就被孙秀打发去镇守许昌,司马冏是前齐王司马攸的儿子,他离开前曾自嘲与他父亲何其相似。
淮南王司马允则被升为太尉夺去兵权,谁知司马允一直称病不去交接,就一直这么拖着。
半月后,司马伦逼迫司马允就范,并逮捕了他的手下。
司马允终于忍不住出手了,他豢养的淮南剑客天下闻名,带着亲兵先是到了皇宫,看宫门紧闭就领兵包围了相国府。
而后整个皇城杀声震天,双方开始拼斗,箭雨插满了两侧的建筑。
几个时辰后有人报告司马伦相府卫兵损失惨重,前太子的旧部也在宫中为司马允摇旗呐喊。陛下坐在龙椅上身形微微颤抖,不知所措地问着殿里的大臣。
大殿上很多人都在暗自窃喜,若是司马伦真被除掉,那将是一件大好事,往后若是司马允做了皇太弟也不是坏事。
所以当皇帝问起的时候,大家都说保护陛下要紧,城门外乱战难分,应当静观其变。
就在大家心照不宣的时候,中书令陈准站了出来。
他说亲族斗争动乱国本也伤了和气,很快就勾起陛下愚蠢又质朴的感情,提出以皇帝的名义出去调停。
大家心里清楚,只要淮南王司马允没有显出败绩,时间久了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反抗赵王的队伍。现在出去调停对淮南王不利,只要让赵王司马伦喘过气联合其他势力,很快就能被他掌握主动。
我不知道这陈准向着谁,但他就是个大蠢货!
我站出来想说些什么,可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好的借口,只能借着陛下安危请求再等一等。
司马允这种行为形同反叛,如果不能确切地给司马伦定罪,那就没理由支持司马允。
陛下看只有陈准提出了有效建议,便同意了他的提议,命人带着白虎幡前去调停。
谁能想到,白虎幡刚出去不久,司马允被杀的消息就传来了,他们借着调停杀了司马允。
陛下生气地腾一下站起来,紧接着气急攻心晕了过去。
先前司马玮死时二十一岁,如今司马允正二十九,作为陛下的弟弟,他们似乎是同一种命运。
陛下两道白虎幡害了自己两个弟弟,还有那个叔祖辈的司马亮,如果这些人要造反,怎么可能会因傻皇帝的一面旗去乖乖受死!
这就是造化弄人吗?
我在这两人身上似乎看到了某种英雄气,所以不断在想,如果当时司马炎能自信点让这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做皇帝,晋朝会不会不一样呢?
现在看来,山涛伯伯赢了第一局,二伯赢了第二局,这样的争论往后还会一直继续下去。
立长还是立贤,从来都是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