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 第664章 怎么好像被针对了?

第664章 怎么好像被针对了?(2/2)

目录

见朱棣如此郑重其事,甚至拿日后的前途成就来说道。

可见不同寻常了!

道衍和尚目光微微一凛,单手立掌看着朱棣,严肃地道:“还请殿下冷静些,将此事明白告诉贫僧。”

常识和固有认知让他下意识怀疑这事的真实性。

可道衍和尚还是不由得阴阳你有了种感觉——事情不得了!

见道衍和尚终于肯认真对待。

朱棣这才稍稍松了口气,沉默了片刻,道:“应天府那边弄出来了一种名为「红薯」的新粮食!”

“此物亩产可达到……三千四百七十一斤四两!”

“此事父皇的情报里写了,应天府那边甚至为此发售了一期号外期刊,专门宣传此事!这号外期刊本王也亲眼所见!”

“道衍师父应当明白。就算此事听起来再离谱,再令人难以相信……它也是真的。”

“报纸上说,朱允熥乃是因为在一本杂记上看到了此物,更为此寻找了十年,才找到了极少量的种苗。”

“本王觉得很可能还是朱允熥背后那位军师拿出来的!”

朱棣言简意赅、认认真真地把最关键的信息告诉道衍和尚,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与猜测。

道衍和尚自是相信朱棣的。

也很快听明白,同时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应天府小皇帝那边,的确弄出了这样的好东西,真正的「祥瑞」!!

神色之间不由出现恍惚。

呢喃道:“粮食……亩产三千多斤……这怎么可能?这世间如何可能有这样的好东西?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

理智告诉他,朱棣不会拿这事儿来开玩笑。

可连道衍和尚这样通透的人,一时间还是难以跳出固定思维。

朱棣赶紧道:“本王初初也觉得不可能,不可思议,可应天府那边不会拿着报纸的信誉作祭,就为了段诓骗人。”

道衍和尚当然是明白这道理的。

沉吟了片刻。

而后倒吸了一口冷气:“嘶……亩产三千四百七十一斤四两!好东西……的确称得上一声真正的「祥瑞」!”

原本那种云淡风轻、闲庭信步此刻已经荡然无存。

脸上更是露出一丝颓然之态。

他如何会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民心,代表着百姓的认可和拥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应天府朝臣对朱允熥这个小皇帝的看法和态度的转变!

这是势,同样此消彼长。

长的是朱允熥那个小皇帝,消的便是朱棣这个燕王!

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一丝嫉恨:“可惜……可惜啊!可惜找到此物的不是燕王殿下您!否则必能助燕王殿下深得民心!”

“可此物不能被小皇帝发扬开来!”

道衍和尚双眼微眯,咬着牙齿道:“若如此,还不如没有!”

说到这里,他暂且停了下来,一双深不见底的眸子里不知道在转着什么主意。片刻后才抬眸道:“少量种苗……方才殿下说的是,少量种苗……若是能想法子从应天府那边偷出来……或是实在计不可行之下,把这种苗毁了……”

说到这里,道衍和尚的眼睛里露出一丝狠戾与疯狂。

他眼里没有别的。

他只想要赢。

可眼下这东西,却把他原本大大的优势一下子变为极其恶劣的劣势,这让道衍和尚有些难以接受。

“毁……毁了……”朱棣抿了抿唇,面上是迟疑之色。即便他知道道衍和尚是在为他谋划,可他还是下意识对此事抗拒。

这样天大的好东西……若是毁了,那也太可惜了。

说严重点。

那代表着千千万万条人命!

朱棣是想要皇位,可他更想当一个流芳千古的皇帝,当一个缔造盛世的皇帝……这违背了他的初衷。

可道衍和尚管不了这些——世界上千千万万个人,总是会有偏执的疯子,道衍和尚就是这样的疯子。

这也是朱允熥给自己身上泼了一次又一次脏水,背了一口又一口黑锅,也一定要顶到不得不说的时候,才公之于众的原因。

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人心难测。

他不敢赌。

而朱允熥这份心思,朱棣现在也知道了。

这个毒计如果是一开始或许还行,到现在这个节骨眼儿,朱允熥都偷偷种了两茬,就连自家老爹都已经弄到了一筐子。

显然已经不可行了。

顿了顿。

朱棣看向道衍和尚道:“道衍师父……这恐怕不太行了。”

“如何不行?”道衍和尚不死心。

“之前朱允熥曾多次被人诟病沉迷花花草草,玩物丧志,三番几次传得沸沸扬扬的……便是在为此物打掩护。那些被他视若珍宝,撅了我父皇的菜园子来种的藤蔓,结出来的便是这红薯!”

“而这红薯能够培育出种苗的,不止是红薯本身,就连红薯藤也是同样可以发芽生根,长成种苗——已经太多了。”

“朱允熥从头到尾,都在为着红薯打掩护!”

“一直到如今这红薯经过两茬的播种和培育,规模已然颇大,瞒不住了,才肯说。”

朱棣心里本也不认同道衍和尚这心思,当下自然立刻打破了道衍和尚心中的谋算和想法。

道衍和尚眸子里的狠戾与疯狂顿时微微一怔。

紧蹙起眉头呢喃道:“打掩护……播种……培育……规模都已经达到如此之大了,无论是偷、抢,亦或是毁了……都难了。”

他的神情里带着可惜与懊恼。

与此同时,胸口更有一种闷闷的感觉。

嗯,有点郁闷:怎么感觉……好像有人在针对自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