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上河大队药材基地知识一百条》(2/2)
思来想去,苏大队长让人去喊来了苏千山,随后把李会计的女婿陈森也叫了上来。
苏千山看了一眼地上的泥路,点点头,“行,修路的事儿我们护卫队来负责。”
没有犹豫,接下活。
“只是大队长,柏油路是不错,但是如果长期过大车的话,恐怕用不了几年,我看不如一步到位,咱们直接修水泥路,至少十年二十年都不会坏。”
“不然咱们年年出工修路也不是回事儿。”
“说的轻巧,那得用多少钱呀,县里不帮忙,光靠咱们队里加上公社那点人工钱根本不够。”李会计摇头道。
苏千山一听虽然觉得可惜,但是也没有再反驳。
“需要多长时间?”苏大队长开口道。
“要是简单修一下的话,咱们百来个人,差不多十五到二十天左右就可以,要是伐木开石铺好根基的话,怎么也得一两个月。”苏千山大概估算了一下。
“那行,时间不是问题,千山你有修路的经验,那护卫队和公社安排的人都归你管,我们趁着现在不忙就把这事定下来,等晚点雨季过去了就可以直接修了,另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能够按时修好,我多给每人记五个工分。至于材料......”苏友德看向站在后面的人。
李会计给了身后人一肘子。
陈森“哎呦”了一声,踉跄了一步才发现所有人都看着自已,他赶紧回道,“放心吧,大队长,我爸就在建材厂上班,我可以找他帮忙找找。”
苏大队长一听,心满意足地笑了。
“嗯,那可真是太谢谢小陈了,这些是材料单子,就是不知你什么有空?”
陈森:“……!!!”这么急的吗?
干部们一合计完,苏千山就拉着陈森去队委会办公室给家里打电话,电话里陈森就让他爸想办法把这边的人脉打通,联系上这边县里的厂子,让他们能把材料送过来。
这是苏暖的知识盲区,不参与,只在笔记本上单独标注。
苏友德几人又讨论起盖基地房屋需要的费用,以及要给社员的工分。
苏暖就像个记录员,重点全都记在笔记本上。
于是,在将来闻名全国的上河药材基地的六位元老就这样坐在大树下,喝着茶,抽着烟,就这个基地模式讨论了一上午,诸如区域化、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还有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周边产品,统一组织销售......
中间休息还是因为苏暖的钢笔需要抽墨水,其他几个人趁着这个间隙去一边儿敲了敲烟杆子。
中药材种植的标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主要的事情基本都定下了,细节则需要看后续情况再慢慢补充。
毕竟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经验有限。
很快,时间来到了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