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来自王明军的“报答”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来自王明军的“报答”(1/2)

目录

王明军放下电话,脸上不无得意。

“嘿,连长,这两天你可出好风头了。”郑向阳笑着说,“咱们团里除了团部附近的那两个连队,其他连队的连长或者指导员都过来找你,就为了这个打药机的活。怎么样,成本赚回来了吧?”

“早赚回来了!”王明军哈哈大笑着说,“我的眼光准吧!当时我就想着这打药机啊,绝对有前途!五百块钱!我看李龙同志原本压根就没想着要五百块钱……”

“那你还那么坚决的给?”在郑向阳看来,既然李龙原本就没打算要那么高的价,那王明军完全可以把价降下去啊。

要知道现在这一百块钱可不算小数目。虽然国家出了百元大钞,但普通老百姓真要存到一百块钱,很少有破开去花的。

能干不少事情呢!

“嘿,这你就不懂了吧?这也是我的高明之处!我给你说,我一直觉得,咱们连队有人和十三连的老赵有关系。你看,好几次李龙同志一过来,没多久老赵就来了。

他也不是头一回跟在咱们后面赚钱了。这回也就是我坚决,直接把五百块钱拍在李龙那里,让他拒绝不了。不然的话,我给你说,别看老赵那个人看着土气,魄力肯定是有的。

如果我不把这打药机直接收到手里,但凡犹豫一下,他过来绝对会把打药机给弄回他们连队去!”

郑向阳想了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我给你说吧,”王明军得意的说,“就这几天去其他连队打药,我就直接明说了,现钱结!三毛钱一亩地,真的就不多。而且是现在的价格,等到打催花剂的时候可就不是这个价了。”

催花剂其实也是落叶剂的一种,有些棉花种的晚,或者长势比较好,棉桃一直憋着不开,那就比较麻烦。

这时候就得打催花剂,同样是需要背着喷雾器打。

王明军说的就是这个。其实他自己也觉得,三毛钱有点低了。

哪怕不可能像收麦子那样两块钱,至少也得五毛钱往上嘛。

但给赵宗明打过三毛钱的,再给别人涨价,那就有点不地道,所以先就这么来了。

即使如此,三毛钱一亩地的超低价格,也让他直接赚出了六百多块钱,成本早就收回来了——毕竟油费没多少。

“今天加餐!”王明军转身对进来的大老陈说,“老陈,买只鸡去,咱们在连部加餐,我请客!”

“嘿,连长赚钱了,这说话声音都大了不少!”大老陈笑着说,“后面职工过来报告,说东北面沙窝那边来了一群黄羊,问咱们打不打?”

“哪有空打?打这玩意儿还是冬天吧。”王明军犹豫了一下说道,“眼下还是好好看顾着庄稼。咱们是职工,现在有活呢。再说了,现在上面对枪和子弹管的严了,打猎不好说话。”

冬天民兵训练的时候,弄出枪和子弹来打猎还行,现在就没办法入账登记。

虽然知道一张皮子现在比较贵了,但如果被查出来私自拿枪打猎,那麻烦也不小。

哪个轻哪个重,王明军还是清楚的。

小心无大错!

大老陈还想着能给连队的小金库增加点收入呢,看来无望,他略有些失望,不过很快就从王明军手里接过钱,去买鸡了。

连部没养鸡,要吃鸡得去职工家里买。王明军让他买两只,人家宰好拔好毛,一只拿到连队吃,一只送王明军家里去。

王明军自然是可以直接回家吃,但他是连长,那天李龙过来也是找连队进行测试的。他是在连部把打药机给弄到手的,借的也是连队的钱。

虽然说马上就还上了,但毕竟过了这么一手,大老陈和郑向阳都看着呢。现在用这个打药机赚了钱,虽然清清白白,但见面总得分一点,所以吃就在连部吃了,大家都吃一点,至少心里都平衡一些。

到其他连队打药,王明军收的现钱。本连队的人需要打药,直接记账,到时年底一起扣除。

“咱们算是享受到了人家李龙新设备了。李龙同志是真够意思,”郑向阳感慨着,“啥好东西先想着咱们,这老李哥教育出来的,真不一样啊!”

“就是的。”王明军同样感慨,“老李哥要是不走,这连长就是他的,没我啥事。不过他要在的话,我干我的副连长,那也是踏踏实实的。”

“那咱们咋感谢人家呢?说是给钱了,但现在其他连队都打问着,一样买不到,目前也就这么一台吧?”

“钱,李龙同志不缺。”王明军想了想说道,“要不老郑,你发挥一下笔杆子的作用,写篇报导投到兵团日报上去吧,那上面上了,咱们把报纸往李龙同志跟前一送,嘿,他肯定高兴!”

“哪那么容易上的?”郑向阳摇了摇头,“团部的新闻我倒是能上,兵团日报可不好上。”

“试试嘛。”王明军怂恿道,“说不定上了呢?这搞不好是全疆第一台打药机子,机械化一开始就从咱们这里开始,还不算大新闻吗?”

郑向阳眼睛一亮,笑着说道:“连长,我看你不写东西,但这新闻的敏感性倒很强嘛!要从这方面讲,还真有可能……我试试!”

这回轮到他有些迫不及待了。毕竟能上一回兵团日报的话,他在团里绝对扬名了。

想出名吗?当然想了。

上兵团日报是有奖金的,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奖金,还有可能入了团领导的眼。

郑向阳一直想到团机关去工作,在连队当指导员听着挺好听的,但实际上和普通职工区别不大。

权力有一些,他看不上。郑向阳有着普通知识分子的清高,他想到更大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不是整天面对着这些跟老农民没什么区别的职工说着鸡毛蒜皮的事情!

这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只是以前走不通,因为没有合适的新闻。

想想也正常,经常在连队里,面对的都是鸡零狗碎的事情,几乎所有的连队都差不多,你有的事情别的地方也在发生,报社肯定不稀罕。

但目前这条不一样。兵团一直在坚持大力发展机械化农业,进步很大,领导也很关注。现在有这么一条新闻,全兵团独一份机械化打药的,那报社肯定是会注意的。

王明军看挠中了郑向阳的痒处,他端起水杯喝了一口,笑了。

李龙不缺钱,那就帮他扬名。虽然他已经是全国表彰的先进个人了,但名气这玩意儿,不会嫌多的吧?

李龙还不知道王明军和郑向阳在给他搞这个事情,和杜厂长通完电话后,两天后他去石城接到了第二个打药机。

暂时这个打药机没什么用,就留在大院子这里。

七月份了,部分地方的麦子已经熟了,李龙从克尤木那里留了二三十公斤羊肉,抽空去了一趟牧业队的留守点,给玉山江和哈里木的家里各送了一些,连带着还送了一些物资。

都是熟人了,李龙过来,两边的人都挺高兴的,李龙也给他们说,再过一个多月,山里该下来打草了,到时就会和家人见面了。

毕竟现在有了拖拉机,打草方便,来回也方便。

姜至瑜看着兵团日报,揉了揉自己的额头,有些无语,又有些后悔。

知道李龙这段时间不修路了,可能在忙收购站的事情,谁能想到,他又搞出来一个打药机!

搞出来后,怎么就不说一声,就在兵团那边试验了呢?这个郑向阳是谁?通讯员?连记者都不是?

如果自己能把这条新闻提前拿到,今年的任务就完成了!

毕竟兵团日报也是省级的,自己要写出来的话,上自治区日报应该没问题吧?

兵团日报不是乡里订的,是姜至瑜为了提高自己写作能力,专门去找来看的。

结果就看到了这个。

她有些不甘心,便骑上自行车去找李龙。

李龙目前时不时的会去四队,毕竟割麦开始了,他自己的公粮,老丈人的公粮都要靠着大哥家来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