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小马的快乐小姜想像不到啊(1/2)
第二天李龙去水利局接杨波的时候,杨波说今天一整天都有空,上午去看了闸门,然后还能进山去看看修桥的地方。
李龙便拉着杨波去了乡里,把翘首以待的姜至瑜拉上,给两个人介绍过后,开着车去了四队小海子。
在小海子那里,杨波听李龙说了洪水来的方向,他沿着坝线走了一圈后,对李龙说道:
“你的顾虑是对的,这里的确需要修一个闸门。其实位置不需要太精确,在坝线最底端就可以。”
杨波把这个事说完,然后就捡了根浪柴,在坝线
“你的思路也是对的,等秋天枯水期的时候,用推土机往这边推些土下去,把水给挡住,位置让出来,然后就在后面建闸门,建好后,再把推下去的土给挖走,这闸门就可以起作用了。
另外,挖开建好闸门,两边的还要堵严实,压瓷实,不然的话,洪水来了,可能闸门没事,洪水从闸门两边填的不严实的坝体冲出去,把坝给冲垮了。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的。”
“那应该怎么预防?”李龙急忙问道。
“简单,闸门建好后,在两边弄一些沙袋垒上,从上一直垒到网一些石头压在这里最好,不过你们这里没有这个条件,沙袋就行。”
李龙点点头,沙袋好搞。
这些内容姜至瑜也给记下来了,她觉得都是素材,或者在乡里工作的时候也能用上。
接下来就是去到山里。路上,杨波说道:
“等看完山里修桥的地方,师兄我给你画个图纸,到时施工队拿着图纸就可以直接修。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我都给你标好。”
“那可太感谢师兄了。”李龙也就认了这个称呼,“等闸门修好了,我请你吃饭。今天时间紧,呆会儿咱们在县里就简单吃一点怎么样?”
“这还没到饭点儿啊。”杨波说道,“还有一个多小时呢。”
“等到山里,那想吃也没办法吃了。从这里到山口有不近的路,再往里走还有差不多四十公里路,等到那里,都过中午了。”李龙解释着:“咱们得提前先把中午饭吃掉。”
“行行行,听你安排。不过不用请我了。昨天你给我的那肉干很不错,我这就算已经拿到谢礼了,哈哈。我给你说啊,这肉干我们同事都吃了,都说好呢,那个不便宜吧!”
“嗯,纯肉嘛,成本相对要略高一些,不过不算啥,这是我自己的肉干加工坊做的,车里还有。呆会儿回的时候,你再拿一包。”
他扭头对后面的姜至瑜说:“姜干事,也有你的一份。”
“还有我的呢?”姜至瑜挺开心的,她觉得李龙提前没说出来,这个杨波说出来了,原以为和自己没关系呢。
“肯定有啊,其实这算是我自己这边的特产了,以后亲朋好友走动的时候,就送这个了。”
中午在国营食堂吃的面,这个大家都习惯了。像姜至瑜,虽然不加面,但一个过油肉拌面也是能吃完的,这时候大家普遍肚子里没油水,所以偶尔吃一顿好的,还是挺能吃的。
吃过饭也没耽误时间,李龙开着车就带着两个人往山里赶。
原本李龙是想把孟海叫上的,叫上他能让他亲自听一听杨波关于修桥的说法。但孟海开拖拉机去割麦了,早上就走了,中午就没回来,这就没办法了。
李龙一路开到了尽头,到那个河边上的时候,他发现河水竟然又大了一些。
按理说是不应该的,七月份的水怎么可能比六月份还大呢?
杨波看了看说道:
“山里应该是才下了雨,这算新下来一小波洪水,过几天水就浅了。”
他管水利,学的就是这个,解释比较有权威。
李龙点点头,信了。
姜至瑜到了之后,就拿着相机不停的拍着照片,对于在这深山里修这么一条路,她是很震惊的。
至少在她看来,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工程,也只有官方才能搞成。
没想到李龙带着人就修了,而且修了这么远!
虽然这路是简易路,但姜至瑜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女,她很清楚就纯个人角度讲,哪怕是修这么一条简易路,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得需要多少人工和机械啊,当然,付出的还有钱。
她现在有点嫉妒马晓燕了,有这么好的资源,几年了,一直跟拍着这条路的修建,但就这样才上了那么几篇稿子,不像话!
“和闸门一样,秋天修的时候,到时这水就退下去了,可能最深的地方都不一定能没过膝盖。”杨波四下观察了一会儿,着重看了看河滩和附近的石头,然后说道:
“到时候啊,桥要修到这里,你们先挖条河道,把水引到这边来。”
他指的位置已经到了河道靠近路的那边上,说道:
“到时原来的河道直接在上面二十米的地方堵了,把河滩露出来,然后在上面建桥。这桥啊,中间要有一个桥墩,两孔进水,不然的话跨度太大,你们搞不成。”
“那桥面呢?”
“用预制板。”杨波说道,“那个简单,这桥你们打算只过拖拉机是吧?自己都能做这个预制板。不需要太科学的,用钢筋,拿木头板子四周夹住,混凝土往中间抹就行了。
当然,如果你们感觉搞不成,直接去买也行,现在县里能买到。”
现在县里,包括石城及周边县市已经开始搞建设了,水泥生产在扩大,甚至于一些私人小企业也开始搞了。
预制板这种特定时间的产物,曾经在近二十年里挺流行的,建桥、盖楼盖房等等,都要用到。
后来因为不符合抗震安全,被淘汰掉了。
杨波这么一说,李龙就有信心了。孟海他们只需要做好桥墩,剩下的用预制板把桥面一铺,然后两边砂石路一延续就好。
预制板用小四轮拖拉机就能运过来,至于买还是自己做,到时再看。
桥墩的技术含量反倒低一些,水泥标号足够高,钢筋够粗够多就行。虽然只是走拖拉机,但李龙觉得还是要重视一些,就当是给孟海他们积累经验了。
杨波捡起石头,给李龙标记了桥墩的大概位置,以及两个桥洞的宽度。
“从河水的情况来看,最大的水位,也就这么宽了,咱们不用修这么宽,只需把两眼桥修好,到时河水自然就顺着这里流了。”杨波扔掉手里的石头,拍了拍手说道:
“回去我给你画图纸,关于桥的宽度、高度、需要的预制板的数量、水泥的标号等等,都给你画好,施工队看着就能干。”
“那真是太好了。”李龙笑着说,“师兄,有你这么说,我真就放心了。”
“嘿,客气啥。”杨波笑笑,“‘行了,回吧。这事,其实简单啊。”
颇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
李龙倒不以为意,想想杨波作为农学院的大学生,分到县级单位的水利局,说大材小用其实也对着。
毕竟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还是挺高的。
上车开着往回走,李龙又问了一些现在县里关于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事情,他其实是想了解一下,现在县水利部门在进行一些施工建设方面,考虑过私人施工队没有。
“其实是有考虑的。”杨波大约明白李龙的意思,明确的说道,“县里搞建设,一样是需要建筑公司来干。但现在各方面都搞建设,建筑公司那几支队伍根本忙不过来。
所以我们也需要有经验有能力的施工队来完成县里的农田水利建设。
但是呢,要有经验,有资质才能拿到县里的这些工程。”
李龙明白了,孟海他们建设了闸门、桥之后,最应该做的,就是给他的施工队申请资质,不然的话,那就是野路子,要么像后世许多包工头那样挂靠,要么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工程公司
李龙自然不想让孟海他们成为那样的,但想要有资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不太懂,但好在眼下有人脉,是可以问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