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汽车来了,怎么分配?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汽车来了,怎么分配?(1/2)

目录

四万大扫把,分散在五个地方,最后的结果,依然是王明军和赵宗明的两个兵团连队那边扎的最多,加起来得有两万九千多把。

四队这边少点儿,有五千多把,孟海那边也是,剩下的一点是梁文玉那边扎的。

梁文玉今年组织的人依然很少,每家扎的不多,但赚来的钱是实打实的。

李龙分五次把大扫把拉走,最后一趟拉走,李强他们拾棉花勤工俭学也结束了。

来的时候是班车拉来的,回程的时候是卡车,连篷布都没有,但这些学生,包括老师已经无所谓了,赶紧回家是正经的。

每天天刚亮就爬起来,进地里的时候棉花上还有点露水,拾到中午的时候棉花壳子扎手,大太阳晒的难受。等到下午人已经变得有气无力了。

好在都是年轻娃娃,睡一觉起来后就又精神了。

但一天一天下去,娃娃们终究是会受不了的。哪怕李强其实一直被特殊对待,但要强的他基本上还是和大家一起,老聂提议的让他休息一天不用去,依然会给他记完成任务,李强拒绝了。

这样倒是和同学打成一片了,但副作用就是晒成了黑炭头,而且瘦了不少。

回程的时候李龙过来,在看到他要坐卡车回的时候,干脆就给老师说了一声,把他和行李一起用吉普车拉回去了。其实他还想把其他学生娃娃都拉上,但吉普车能坐的有限,拉不全,拉谁不拉谁的都不好,干脆就都不拉了。

这回李强没拒绝,实在是太想赶紧回家了。

李龙一边开车一边问着李强这段时间的情况。

虽然想赶紧回家,但这段时间拾棉花算头一回离开家这么长时间,所以李强感觉还挺新奇的。

所以在车上他也一直在说着自己的感受,比如自己吃的加餐,比如拾棉花的时候天天都能碰到看着挺吓人其实一点也不咬人的豆虫,又或者别的小组很少吃西瓜,他们天天吃等等。

李强还不好意思的说:

“聂叔和新民哥每回都帮我拾,我都不好意思了,多出来的棉花会算钱给我的……”

“没事,”李龙笑笑说,“我给他们扎大扫把的活,他们也赚钱了。你那点钱不算啥。”

李强多拾出来的棉花,学校会按每公斤一毛五折算钱返给学生,这样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至于学校每公斤从连队拿多少,李龙问了王明军,一公斤是两毛五。

李强最后能拿到十来块钱,不算多。

“我们还在棉花地头里看到蛇了,让我打死了。”李强有些兴奋的说道,“一米多长!”

“那蛇呢?”李龙问道。

“新民哥拿走了,回去在灶结果腥臭腥臭的,最后就扔掉了。”

“哈哈。”李龙笑了。

李强这是有经验了。

一路聊着,很快就回到了四队。

虽然知道今天李强要回来,但李建国和梁月梅该干活还是干活去了。农村没那么多讲究,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眼下要收的是玉米和油葵。油葵把头割回来要在场上把籽敲下来,目前还没机械化收割的先例,或者说机子还没研究出来。

就电视上杨超越那种敲葵花头。大家敲的时候会先捡比较好敲的敲,电视上演的就是那种比较好敲的。

玉米脱粒同样比较麻烦,这时候大多还是手动;已经有半机械化的那种的绞粒机子,但一次也只能塞进去一根玉米棒子,效率不高。

通常情况下就是两种,一个是用起子把玉米棒子的玉米粒冲下去几行,这样拧粒子方便一些;另外一种暴力一些,就是把玉米棒子装上半尿素袋子,扎上口之后,用棒棰使劲的敲打。

敲打之后,玉米棒子大都碎成几截,解开后倒进大盆里,这时候再手工剥粒就容易多了。

玉米不像小麦。小麦可以用拖拉机带滚子压,因为硬且小,压不坏。玉米要是这种方法,直接就压碎掉了。

所以这时候也挺忙的。

李青侠跟着李建国他们在场上忙着,还有李俊峰、李俊贤和陈前进。

李家地多,种的作物也多,所以需要的劳力也多。梁月梅在场上敲葵花,李俊峰的媳妇也在,虽然是孕妇,但她依然想着要干活,挺勤快的。

家里就杜春芳一个,正在菜园子里摘辣子,准备晒上冬天备着吃。

李龙把李强拉回来,杜春芳很激动,拉着李强连连问着能不能吃饱,看着就瘦了。

李强骄傲的说自己每天都能拾够任务,在他看来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但杜春芳只是夸了一句能干,剩下的主要还是问他的生活问题。

就跟后世许多在外的游子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和家里人说的时候,家里人更多的是关心在外面能不能吃饱饭,会不会冻着等等。

李龙去场上逛了一圈,看着大家都在干着活,工具堆那边有茶还有西瓜,知道这边的保障没问题,便也没过多参与,然后就离开了。

他去找了谢运东。

谢运东这边正在院子里把扎大扫把的工具收拾起来,栽桩要重新用铁丝拧一下加固一下,免得下次用的时候不利落。扎剩下的铁丝也要捋顺了,捆成一圈,也是备用。

“运东哥,以前你说要买汽车,现在咋想的?”李龙进了院子,接过邓桂兰倒来的水喝了一半问道。

“咋?你能弄到汽车?”谢运东一听就笑了,“啥车?”

“我听说现在乌城那边已经有天津大发卖了,面包车,三万多块钱。”李龙说道。

“有些贵了。”谢运东其实要说有钱,也是有一些的。咬一咬牙,买还买得起。主要这几年跟着李龙干,自己开拖拉机割麦子等等,赚了一些。

他和妻子两个都能存钱,积蓄不少。

“有人联系我从苏联那边进一批二手车。”李龙说道,“不过没牌照,不进县里的话,能开。”

“便宜不?”谢运东关心的是这个。

“便宜,估计不超过一万就能弄到。”李龙虽然没具体问刘山民这车什么价,但估计不会贵。

“车咋样?”谢运东有兴趣了,邓桂兰也在边上听着。

“开是肯定能开,二手车,肯定是有小毛病的,不然也不可能那么便宜。不过苏联车有个好处,就是皮实,开到山里都没问题。”

“那弄一辆!”谢运东笑了,“便宜就行!开着汽车咋说也比开拖拉机方便。至于县里……不去就是了。实在不行到时开到县城边上,放到谁家院子就行了。”

这时候交警还非常少,毕竟整个县城都没多少辆汽车,真没那个必要。

“行,你要轿车还是面包车?”李龙问道。

“咋?还能选?”谢运东好奇起来,“你能搞几台啊?”

“不知道,反正得有好几台。”李龙含糊的说道。

“要面包车!”邓桂兰在旁边插嘴,“轿车太显眼了,咱一个农民,开啥轿车?”

虽然玛县街面上还没怎么看到过轿车,但电视上有啊。

这玩意儿过两年就多了,夏利会出来一大批。桑塔纳也有了,但眼下是真少。

“面包车……”谢运东其实是想要轿车的,毕竟那玩意儿显眼啊。

“面包车能装,装东西装人都行。明年要是咱也开地种棉花,那不得请人?请人的话,你开个轿车算啥?”邓桂兰这个时候非常清醒,“咱是农民,咋好用咋说!”

谢运东也同意了。

妻子说的是实话,这时候,还真就是以实用为主。

“行,既然你要面包车,那我给你留意着,到时到了,把你叫过去你自己看着用。”

从谢运东家里出来,李龙又去了陶大强家里。

出乎意料的是,陶大强要轿车。

几千块钱,他掏得起。有妻子孩子了,最近进取心都有点退缩,但是说实话,还是要跟着李龙干。

所以无论是陶大强还是谢运东,都想着明年跟李家一起种棉花。

请人的事情都已经提上了日程,而且按陶大强的想法,冬天就给老家那边说,也是想让老家的亲戚过来。

梁大成要面包车,几千块钱他是真掏的起,不过他也说了,要便宜一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