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支撑半年(1/2)
扶苏应道:“我已经让人去准备了。另外,龙先生说,我们缴获的粮草足够支撑半年,还可以分一些给周边的百姓。”
两人正说着,龙先生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一份名册:“孙大人,公子,这是投降汉军的名册,一共有三千多人。其中有一半是被强征入伍的农民,还有一千多是老兵。”
孙健接过名册,翻了翻:“农民就遣送回家,给他们发些干粮和路费。老兵……问问他们愿不愿意留下,编入后勤部队,不愿意的也遣送回去。”
“这样会不会有风险?”龙先生担忧道,“万一他们回去后又被其他诸侯征召,岂不是养虎为患?”
孙健沉吟片刻:“风险肯定有,但我们不能失信。我们说过不杀降,就得做到。至于他们回去后会怎样,那是他们的选择。至少,我们给了他们一次选择的机会。”
扶苏点头赞同:“孙大人说得对。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善待他们,他们总会记着这份情。”
龙先生不再反对,转身安排去了。孙健看着广场上忙碌的人们,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阳安城恢复往日的繁华。
接下来的一个月,阳安城渐渐恢复了生机。被炸毁的房屋开始重建,街道上重新出现了小贩的叫卖声,孩子们也敢跑到城墙上玩耍了。那些被遣送回家的汉军降兵,临走前都对着阳安城的方向拜了拜,他们知道,自己能活着回家,全靠秦军的仁慈。
留下的老兵们也渐渐融入了秦军的生活。他们大多是身经百战的战士,熟悉各种兵器和战术,孙健就让他们担任教官,训练新兵。其中一名叫赵武的老兵,曾经是韩信手下的百夫长,枪法精湛,此刻正带着一队新兵练习刺杀。
“出枪要快,要准!”赵武一边示范,一边喊道,“记住,枪是用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不是用来杀人的!”
新兵们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认真地学着。他们大多是阳安城的年轻人,家人在战争中死去,他们参军,是为了守护家园。
这天,孙健正在城楼上查看修复后的城墙,扶苏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孙大人,龙先生收到消息,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开战了,刘邦派人来求援,希望我们派兵支援。”
孙健接过信,看完后眉头紧锁:“荥阳离阳安城千里之遥,我们刚刚经历大战,兵力不足,根本无法支援。”
扶苏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刘邦毕竟是反秦的主力,如果他败了,项羽很可能会转头攻打我们。”
孙健沉思片刻:“派一队使者去荥阳,告诉刘邦,我们暂时无法派兵,但可以送一批粮草过去。另外,让龙先生加强与周边城池的联系,结成同盟,以防不测。”
扶苏点头:“好,我这就去安排。”
看着扶苏离去的背影,孙健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阳安城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天下未定,战火迟早还会蔓延到这里。但他不怕,因为他身边有英勇的将士,有团结的百姓,有像扶苏这样有担当的年轻人。
夕阳西下,孙健走下城楼,看到广场上一群孩子正在放风筝。风筝飞得很高,在夕阳的余晖中,像一只自由的鸟儿。孩子们的笑声清脆响亮,回荡在阳安城的上空,驱散了战争的阴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