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就这么简单?(2/2)
周峻进来,打断了他们的对话,李俊业只好将手令递还给了钱宝芸。
李俊业已经提前获知消息,朝廷的查案人员不日就会到达扬州,扬州一切都该结束了,他也决定马上要离开扬州,在临行之前,还要去各地巡查一下,了解一下盐场建设情况和各地的目前的市场状况,摸一个总底之后,再做进一步的指导。
李俊业写完手中的书信,交给了一个亲兵之后,出门带着队伍离去。
“李总兵稍等!\"
刚走到门口时,身后却传来了钱宝芸的声音,李俊业转身过来。
钱宝芸站在二楼的窗户前,当场所有人的面,用不可一世的表情朝着李俊业大声说道:“李总兵可否再临走之时,交待亲卫们一声,按照你留给我的手令行事,否则我怕你走之后,亲卫们就不认人了。”
李俊业当着所有人的面点了点头。
“砰!”旋即听到了窗户关闭发出了沉闷声音,钱宝芸的圆润的脸蛋随即消失不见。
就在李俊业出门不久,从四海商会回去的周海兴也来到了周家的附近,刚转过一个路口,周海兴就看到无数的衙役已经将周家团团围住,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不停的从他家进进出出。
周海兴似乎对此毫不意外,下了马车,一步一前,大大方方的向着家的方向走去。
“周家也遭了!”
这个消息很快又在扬州的大街小巷如风一般的传播,扬州百姓这段时间真的是吃瓜都吃不完。
扬州四门戒严,百姓出行极为不方便,但这对李俊业来说,这是不存在的,他很轻松地出了扬州城,首先向东营而来,东营靠近海边,乃是离扬州最近的盐场之地,率先拿到晒盐法特许权的沈叶两家选址全部都在东营,东营不仅离扬州近,紧靠扬州这个集散市场,同时水网密布,运输也方便。
古代运输不便,尤其像盐这样的大宗商品,运输成本素来占比很大。
他先是去了吴村和孙村,尤其是吴村,乃是南直隶第一个建设晒盐法,盐场的村子。
吴村果然是天选之地,如吴村长说的一样,那块地朝海方向,外高内地,是建设阶梯盐田的绝佳之地,仅仅过去一个半月,吴村就建完了一小块完整晒盐流程的盐场,在李俊业派来的技术人员指导之下,前日已经试制,晒出了第一批海盐。
海风阵阵,海滨之中竖立着两架高大的风车,因为吴村地形外高内地,利于建设阶梯盐田,但潮水不能自然引入,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人的智慧,江浙一带风车引水在明朝时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海边风大,效率很高。
李俊业还看了一下他们试制出来的盐,果然不错,晒盐法在两淮地区也能正常生产,只不过这时晒出的盐是粗盐,还需要进一步提纯,提纯是登莱镇官营盐场的核心技术秘密,已推广了晒盐法,提纯技术李俊业定然是不会教他们的。
提纯要么送到官营盐场由他们代为提纯,要么就是利用灶户们传统的提纯方法提纯,不过使用传统方法提纯的盐,一样可以进入市场,但品质与登莱镇出产的食盐相比质量就要差一大截了。
登莱镇的两淮官营盐场也由带来的技术人员正在选址之中,未来官营盐场不仅会生产食盐,还会专门为附近有需求的盐场提供专业的提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