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特殊的身影(2/2)
这里是此次青年干部培训班的主课堂。楼前的石碑上刻着“实事求是”几个鎏金大字。
推开三楼教室的门,三十张红木课桌整齐排列,学员们大多已落座,低声交谈间透着官场特有的谨慎。
刚一进门,就感觉到几道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不是敌意,是带着探究的审视。
君凌扫了一眼,下意识地攥紧了公文包的把手。
签到表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后面,标注的职级几乎全是“正厅级”:
省里面某副部长、地级市市长、……唯独他的名字后面,写着“Y市副书记(副厅级)”。
他找了个靠后的空位坐下,邻座的中年男人立刻侧过身,递来一张烫金名片,笑容温和却不失分寸:
“我是鲁省国资委的赵伟,这位同志看着年轻有为,是哪个地市的?”
“秀水省Y市副书记,君凌。”
君凌接过名片,指尖触到“正厅级副主任”的字样,语气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客气。
赵伟的眼神明显顿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
“原来是君书记,年纪轻轻就任专职副书记,前途不可限量啊。”
这话听着是称赞,却藏着一丝疑惑。
这个培训班是北组部牵头的“青年干部精英班”,按惯例只招收正厅级干部,君凌一个副厅级能进来,背后必然有特殊原因。
君凌没接话,只是将名片收好,目光投向讲台。
电子屏上正滚动播放授课老师的简介:
“李建,北城党校副校长,长期从事党的建设和地方治理研究。”
看到“地方治理研究”这个关键词。
君凌坐直了身体。
这正是他来北城想接触的领域,也是他作为Y市副书记最需要补充的知识。
八点半整,教室门被推开,李建走了进来。
他穿着一件灰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没拿任何讲义,只捏着一支钢笔,走到讲台中央站定,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今天我们不讲理论,就结合你们的实际工作,聊聊‘基层治理中如何平衡发展与民生’。”
没有多余的寒暄,开门见山的风格,瞬间让教室里的低声交谈停了下来。
课程进行到一半,李建国突然停下,目光在教室里扫了一圈,最终落在了君凌身上:
“那位君凌同志,你来自基层地市,又是副书记,分管党建和民生,能不能谈谈你们市在推进重点项目时,是怎么协调企业利益和群众诉求的?”
突如其来的点名,让教室里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君凌身上。
赵伟也侧过头,带着几分好奇。
一个副厅级在全是正厅级的班里被老领导单独提问,要么是背景特殊,要么是能力出众。
君凌站起身,没有丝毫慌乱,语气沉稳:
“李校长,我们Y市正在推进高新产业园和网红街两个重点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两个点:一是党建引领,在项目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员干部带头走访群众,收集诉求;
“二是建立‘协商机制’,让企业、群众代表、政府部门坐在一起谈,既要保障了项目进度,也要维护了群众利益。”
他没有提洪家的违规操作,也没有说自己与洪晓的博弈,只从“基层治理”的角度谈实际做法。
李建微微点头,手指在讲台上轻轻敲了敲:
“说得具体,也符合实际。现在很多地方搞项目,要么只盯着Gdp,忽视群众感受;要么怕引发矛盾,不敢推进项目,你说的‘党建引领+协商机制’,是个可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