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我觉得大明还有救,所以我想试试!(1/2)
与此同时,为首的关宁铁骑把总正冷眼看着眼前的这些农民军。
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冷酷和威严。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动手,因为他之前接到过命令,那就是在发动攻击之前要先劝降这些农民军。
若是他们投降,那便不必伤害他们的性命!
但如果是他们不肯投降的话,那边只有死路一条了。
所以他不能坏了规矩,不然要是回去一定会被责罚,到手的功劳反倒成了过错,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此时此刻,他身后的士兵们早已拿起手中的燧发枪对准了他们。
只待他一声令下,就可以把这些人全部打成筛子。
想到这里,他冷冷地说道:
“诸位,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趁早投降吧!要是不然的话,等待你们的便只有死路一条!”
他的声音冰冷而无情,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让每一个农民军都感到一阵寒意。
然而李过听到这话,却是大声怒斥道:
“投降个屁!爷爷我绝不投降!有本事就来比画比划!”
说这话的时候,他那年轻而坚毅的脸上此刻充满了愤怒和决绝,手中的武器也握得更紧了些,仿佛要与敌人决一死战。
见此情形,那把总也就懒得再劝了。
因为他们之前已经遇到了好几波农民军的哨骑,其中有投降的、也有不投降的,他们早就习惯了!
正当他准备下令开枪的时候,突然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突然从远处响起,伴随而来的还有一阵呼喊声:
“且慢动手!”
这声音瞬间让紧张的局势瞬间缓和了一些。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就连李过也是如此,因为恍惚间,他居然觉得这个声音有些眼熟!
没过多久,之前喊话之人便来到了众人面前。
来的人不是别人,赫然便是李定国!
之前那个把总见是李定国来了,赶忙策马上前道:
“将军!末将发现了这些闯贼的哨骑,本来想要劝他们投降,见他们拒不投降,所以末将只能将他们全部杀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恭敬和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这位将军。
李定国听到这话,只是点了点头,随后说道:
“这里就交给我吧,你继续去前面探查消息。”
那把总听到这话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对着李定国拱了拱手:
“既如此,末将告退!”
说完这话,他便带着之前的骑兵继续向前巡视。
毕竟李定国可是太子殿下的亲信,可不是他一个把总敢得罪的。
与此同时,李定国带来的那些人瞬间将李过等人包围了起来。
然而此时此刻,李过等人却是被完全惊呆了。
因为李过已经认出来了,此时此刻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明朝将领不是别人,赫然便是张献忠的义子李定国!
之前张献忠和李自成有过许多次合作,所以他也是认识李定国的,双方曾经还一起并肩作战共同对抗明军。
不过话说回来,之前张献忠来投降李自成的时候,不是说李定国已经死了吗?怎么现在成了朝廷的武将?
李过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突然就在这时,李过身边的亲兵中突然有人喊道:
“二狗,是你吗?你怎么成明军了?”
“三娃子,是不是你?你不是死在秦岭山里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喊声不绝于耳。
李过的亲兵们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了惊讶和疑惑的神情,因为此刻包围着他们的这些人,居然就是前不久因为各种原因被李自成赶走的农民军!
他们本来以为这些人被赶走之后肯定会死在秦岭山里,结果没有想到他们非但没死,反倒是成了明军的一员!
这让他们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一瞬间,现场的气氛变得有些嘈杂了起来。
就在这时,李过突然大吼一声道:
“都给我闭嘴!”
这话一出口,现场瞬间又恢复了死寂。每一个人都静静地站在那里,气氛压抑而又紧张!
紧接着,李定国催动胯下战马来到了李过面前,然后道:
“好久不见了,李过。”
他的声音温和而平静,似乎没有丝毫的敌意。
不过李过听到这话,突然露出一抹极为讥讽的笑容,然后冷笑道:
“之前听张献忠说你死了的时候,我还为你伤心了好一会儿,结果没想到你居然没死,而且成了朝廷的武将!”
“看刚才那人对你的态度,你如今的身份似乎还不低。”
“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堂堂的李定国,怎么就做了朝廷的走狗?”
他的声音充满了嘲讽和质问,仿佛要将心中的愤怒全部发泄出来。
李定国听了这话也没有生气,只是缓缓开口说道:
“李过,现在的大明如果还是以前的大明,我李定国依旧会和以前一样坚持造反,为天下的百姓博一条生路!”
“但是相信我,现在的大明已经不一样了,我觉得它还有救,所以我想试试!”
“而且比起对付大明,我们共同的敌人应该是建奴才对。”
李过显然也听说过建奴的事情,但他并不在乎。
在他的心中,农民军的敌人只有大明王朝。
至于建奴,那只是大明王朝的敌人,而不是他们的敌人!
随后李过冷笑道:
“别跟我讲那些大道理,我听不懂。”
“我只问你一句,你现在是要干什么?是要杀了我们吗?”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警惕和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李定国摇了摇头说道:
“我不想杀你们,而是想要劝降你,只要你们投降,都能活下来!”
“投降吧,李过!农民军必败无疑。”
“而且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情,那就是你之前看到的那些骑兵是关宁铁骑,是本该驻守在辽东的辽东精锐!”
“但是为了对付农民军,朝廷把他们调过来对付你们。”
“除此之外,在我身后还有七万明军精锐,在你们身后还有十五万明军精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