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章 娄晓娥许愿(5k)(1/2)
第1387章娄晓娥许愿(5k)
“高委员,这个我们能猜到,要是这种顺理成章的难度我们都害怕,也趁早不要干这行了,回家种地去,还能给国家增产一点粮食。”西南所的同志笑道。
高振东想说你们后来真的差点卖面条去了,而且你醒醒,你已经没地了,不过前者还会不会出现,现在高振东也不好说。再说了,后来有一段时间条件困难是真的,但是卖面条,据当事人说那是谣传。
高振东点点头:“在计算方面,我会尽量帮你们想办法。不过你们也别指望能自己独自用,那东西要真的出来了,贵得惊人,你们也就是能需要的时候申请一下。”
集群那玩意说穿了就是几十几百台电脑组合到一起,价格不说是上天,但是也便宜不了。好在c6132n纯自产,对我们自己来说倒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价格。
西南所的同志笑了起来:“那种程度的设备,给我们自己用,也是浪费,毕竟我们不是随时都需要计算的。”
现在同志们是真的确定,高振东在搞一种新的、高速的计算设备了。
同志们对此信心十足,要是别人搞,可能他们没这么乐观,可高振东是谁
高振东笑着摇摇头,心说等你有了1千万次的计算机,你就会恨不得天天把在手里,而且渴求1亿次的,因为你会发现你甚至仅仅是把以前的成果,恢复那些被迫阉割和简化的部分之后,重算都能整出新东西来。
不过这种话现在也不用说,不到那个程度,人们是感受不到的。
“至于您说到的第二个问题,的确是个麻烦事,但是我们不怕,这一代用不上,我们先研究着,下一代或者别的型号总能用上的,就算我们没有新型号,别的兄弟厂所还有呢。”而且这东西这么难,这一代估计是赶不上趟了。
西南所的同志说的这种一点突破,全面开,这也是集体的优势,要不然高振东上辈子也不会看到不管哪个厂所的飞机,只要需要,都明晃晃的带着两鼓包到处飞。
一个鼓包应对两个进气道,和应对单个进气道是不同的,要复杂得多,最简单的一点——排推的附面层,是向鼓包两边推的,仅仅是这一点,两种情况之间就有很大不同,带来了很多变数。
不过高振东倒是并不因为自己当时力主机腹进气道而后悔,以当前的发动机水平等环境来看,机腹进气道是最合适的,现在可没有日后那么好的发动机条件。
而且我们主要是防御性的,在这种原则之下,先保证高空高速比保证隐身要来得重要,防守嘛,甚至有时候就要敌人看见,毕竟吓退也是退。
而且他的第一个方案,也不见得效果就很差,在当前的雷达环境下,其实总的来说也还好。
“嗯,行,既然这样,到时候我把我在这方面曾经考虑过的一些经验和过程,总结一下发给你们,也算是个参考。”高振东道。这方面的论文,他还真能从系统里扒拉得到!
西南所的同志们大喜,有了这个,至少省了好几年的力气。高委员的研究过程,那绝对是无比宝贵。
高振东在西南所呆了两天,和同志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他并不是想要搞个四代机出来,那不现实,他就是想搞个有一定隐身性能的飞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争抢一下飞机话代的标准话语权,要不然都特么被别人把持住了。
最好是能像自己穿越时那样,什么叫高超能和我们的参数媲美的才叫高超。
至不济,别人在说到隐身性能的时候,都得提一句“在这方面,东方人的xx战斗机虽然没有实现全部的四代机标准,但是早在60年代,他们就已经获得了具有在当时环境下优异的隐身性能。”
让你绕不过去。
至于敌人是否受到启发提前开始搞隐身机这件事情,高振东倒是不在乎,等这东西都亮相在公众面前,实际上那时候旗佬在原本的历史上同样也已经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至于白熊,他们在高振东上辈子不在意的,高振东这辈子他们同样不会在意,他们那个毛病,没治。而且他们在电子技术方面的短板,说得难听点,就21世纪的“扁-27”都那个鸟样,20世纪60年代反正高振东是不看好。
回京城的飞机上,防工委总工若有所思:“你说战斗机要注意s、c、x波段,那轰炸机呢”
空装局的同志在旁边眼睛贼亮。
高振东拍了拍额头,就知道……
“轰炸机的话,主要是l、s波段,这两个波段一般用于远程雷达,而这也是轰炸机主要需要对付的波段,特别是远程以上的轰炸机。”高振东直言不讳,这个答案他不说,防工委问雷达所同样能得到答案。
“嗯……这样啊……”高振东的回答直接击中了总工和空装局同志的心窝子,高振东同志还是很明白同志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嘛。
高振东摇摇头道:“那东西研制、生产、维护都太钱了,而且效费比和效果不如导弹。而且潜在作战对象要么太近,不需要远程或者战略轰炸机,要么太远,远程或者战略轰炸机也够不着,对我们来说,意义不大。”
别说别的,就连后来那个准备从6爷发展出来的4发8爷,高振东也觉得好像就那么回事。
高振东觉得六爷就挺好,等到发展到“挂一颗”的时候就更好。
“嗯嗯嗯,是的,太钱了……那搞一点点和现在图-16差不多大的呢”总工颇有些惋惜的道。
高振东想了想,决定用缓兵之计:“总工,这事儿我们在这飞机上说了也不算嘛。”他是觉得这东西真的没意思,不过他也知道,很多事情,他在“要做”这方面的话语权可能比较重一点,但是在“不做”方面,就要轻得多了。
“哈哈,你倒是滑头。”总工没有继续说下去。
faln-20速度很快,也就两个小时左右,就在京城近郊的一个机场降落下来。
高振东和总工他们刚下飞机,几辆小车就疾驰而来,在他们身边停下。
高振东不以为意,这是正常的流程,这里不是民用机场。
不过这次有些特殊,在三分厂就一直跟着他的几位保卫同志这次没来,取而代之的是另外几位同志。
一位战士走到他身边敬了个礼:“首长,我们奉命送您到xx医院接受检查。”
接受检查这些同志们说话大喘气,也就是自己,要是换到几十年后那些心里有鬼的,听见这话不用去医院的也得去医院了。
“这是”他将目光转向总工,估计这事儿和他脱不了干系。
总工笑道:“你在榕城那边眼睛有点不舒服,我觉着还是送你去检查一下比较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高振东悟了,看来眼里进石头那件事,总工还是没有彻底放心,只是当时需要工作,情况也不紧急,没有紧追着而已。现在一回京城,他早就给安排上了。
高振东刚想说什么,空装局的同志也帮腔:“对对对,定期体检嘛,我们都做的,做一个,做一个,没什么大不了的。”
作为部队的同志,他非常清楚有的同志就是不喜欢体检,觉得和勇敢无畏之间有点矛盾,所以主动劝高振东,还拿自己举例子。
高振东也没死犟,这毕竟都是一片好心,虽然他自己知道自己身体好着呢,但是领导和同志的一片好意还是不能辜负的嘛。再说了,他知道,自己要是不去,后面还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在等着自己呢。
他告别两位同行的同志,上车向医院奔去。
看着远去的车子,防工委总工摇头感慨道:“总算是把这小子送进医院好好查查身体了,要不是这个借口,还真难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