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 第1389章 都在填坑过年,拆了(5k)

第1389章 都在填坑过年,拆了(5k)(1/2)

目录

第1389章都在填坑过年,拆了(5k)

如果说,在这之前高振东因为资源不足的原因,在技术的选择和提取上还有所选择和克制的话,那现在,因为世界的变化,他决定把挂开得极致一些。

极致到什么程度

大约是在这之前,很多事情的结果是要靠描述才能得到实证的,而在这之后,高振东希望能做到尽可能彻底、或者针对性克制和碾压,很多事情只需要一个暗示,无需具体的描述,旁人也能猜到结果的地步。甚至不需要暗示,人们都会觉得这件事情只要时间到了,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这可能有些难,不过高振东决定还是要试一试。

总不能每次都是听见狗叫就不出门办事了吧世界上没这个道理。

高振东在椅子上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开始刷系统,比以往认真一百倍。

这个系统有些地方,有点概念神的味道在里面,而但凡是上过网的人都知道,概念神就没有弱者。

——

就在高振东刷刷刷的时候,浑海沿海某地,正在展开一场试验。

这也是最后的试验。

一个塔台上,一个白色的大球顶在它的顶部,大球底部,隐隐有电机的旋转摩擦和电流声传出,大球里,一套天线正在徐徐的旋转。

绝大部分实验人员都在塔台里,他们面前,是一排彩色的显示器,上面数字跳动,增加了几分紧张的色彩。

虽然受试系统的核心在这里,但是这次测试的重点,却远在天边。

是真的远在天边,400多公里的天边,一架飞机正在似慢实快的飞行着,这是一架别-6巡逻机。

相比数量有限,即将承担更重要任务的图-4来说,别-6可谓是数量充足,正合适用于巡逻以及这种试验任务。

“通过第二试验点……”机上有一套经过改装的特殊轰炸瞄具,一位同志眼睛不离,头也不抬的汇报道。

实际上他就算是不说,在他按下那个改装过的轰炸按钮的同时,系统就已经将准确的通过时间发送到了其他同志那边。

在已经预置的轰炸瞄具中,轰炸目标指示标线刚好压到地面上一个直径大约5米的白色石灰圆点,这表明别-6试验机,正在通过第二个预先标定好的试验定位点。

“定位系统数据,方位xxx,距离xxx.xxx公里!”根据通过试验点的准确时间,系统自动取出了定位系统的定位数据。

“这个点差多少”飞机上的试验组组长问道。

“角度负偏0.73度,距离正偏162米。”守着定位系统的同志很快就把系统自动解算的误差读了出来,每一个试验点的坐标,都是早就输入了系统的,系统会自动解算和实时定位的误差。

“哈哈不错不错,一致性很好,继续!”这个偏离对于空中的飞机和海上的船只来说,堪称一声精准,就算是对微操有较高要求的陆军,也完全能用。

技术是解决问题的,但是不能完全依赖技术,都把范围缩小到这个份上了,自己想办法解决最后那点点问题。

飞机继续往前飞去,他们的旅程还有些漫长,他们要从远到近各种距离、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海上空中陆地等多种环境,完成多点测试。

经过这次测试,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那这套名为“单基站战术定位系统”的设备,就可以正式投入量产使用。

有了它,也许地面上的同志因为地形问题,还会受到一定的迷路困扰,但是对于空中和海上的同志来说,凡系统覆盖之处,过往的那些磁罗经、电罗经等导航定位设备,就可以作为备份了。

第三天早上,防工委接到了来自浑海沿海的喜报。

“领导,情况就是这样,经过测试,高振东同志提出并奠基的这套单基站战术定位系统,获得了圆满成功,具有定位范围大、精度高、盲区小、系统简单等优点,同时具有授时能力和简单的通信能力。”

领导听见同志们的汇报,陷入了惊讶之中,说实话,他并没有想到这个东西搞出来居然是这么一个样子,有点太全面了。

如果不是其他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仅仅是这套定位系统的定位、授时、简单通信加上单基站完整服务能力,就能让同志们高兴得跳起来,直呼过年。

“范围、精度是什么情况”总工问道。

刚才同志们只进行了总结性的汇报,但是具体的参数还没说,总工只关心这两个,至于授时、简单通信,都往后稍稍,只能算是锦上添,毕竟现在全国范围内授时有长波授时台,通信也有各类数字通信设备,相比这个更专业。

想到这里,总工不由得笑自己,有点好了伤疤忘了痛啊,吃上馒头就看不上窝头了。

“工作范围400450公里,方位误差不大于1度,距离误差不大于180米,方向定位盲区角120度。”

最后一个是指在定位系统上空120度范围内,无法提供方向定位能力,但是这对这套系统400公里以上的工作范围来说完全不是什么大缺陷,都飞到这片区域了,有的是其他办法解决问题。

“好!太好了!”这相当于一个直径800公里以上的圆,对于部队来说,一场战役可能涵盖的范围,被这一套设备彻底覆盖而且还绰绰有余。

“有没有机动部署能力”

“现在还没有,首先考虑的是固定使用,下一步,就是准备研制机动定位车,这套系统基站比较庞大,但是如果把天线和后端、工作控制系统拆开到多辆车上,问题不大。”汇报工作的同志道。

毕竟固定使用是主要使用方式,这套系统不只是战时有用,平时部署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好啊!好啊!”防工委领导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激动的走来走去,有了这套系统,不但能保障空中、海上的日常训练、生产、交通、海事活动,而且在战时,可以直接覆盖一整个战区,对于擅长穿插的我们来说,具有重大的作用。

而打仗出身的防工委领导,对这套系统的喜爱,自然是更加难以自抑。

“可惜终试的时候,高振东同志没来啊,没能看到这套系统正式诞生的那一刻。”搞定位系统的同志道。

作为奠基人和主要的技术带头人,高振东没去,实在是让同志们觉得有些遗憾。

领导笑着摇了摇手:“他去不去,你们能做到什么程度他心里是有数的,喜悦也好,功劳也好,都少不了一分,对于他来说,多休息一下不是坏事。”

总工也点头:“嗯,对于他来说,你们能搞出来,他就是最高兴的,至于他在不在场,他是不在意的。他参加的课题多了去了,也不可能一个个的都参加。”

汇报的同志了然的点点头,虽然这些东西不能问,但是高振东像条八爪鱼一样横跨多个领域他还是知道的。

总工的话一点不假,高振东不能亲自参加的课题,可谓是海了去了。

也许是临近1965年,各地各厂所都在赶工,尽量想在年前能有几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交出来。

京城汽车厂,一辆外表平平无奇的京城520轿车汽车正在一块场地上,蓄势待发。

场地的远处,几排类似后世交通锥雪糕桶的东西排成了几行。

这辆京城520外观虽然平平无奇,但是内部却是别有洞天。它有着别的汽车没有的防滚架,粗壮的钢管,预示着它可能面临比普通520更大的危险。

为了弥补防滚架造成的车重上升和重心变化,使车的动态特性能尽量与量产实车一致,车内的座椅被拆掉了,仅剩主驾驶一个位置,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调整重心的配重块。

而副驾驶前面,一套用于记录数据的设备架在那里,更显得这辆车子不一样。

“小心点啊,不要鲁莽,我们一点一点往上加,安全第一。”京汽厂技术处处长对坐在座位上的试车员叮嘱道。

“放心吧处长,我会小心的。再说了,为了试验,你们连部队的坦克帽和头盔都给我借来了,很安全的。”

他的头上戴着一个坦克帽,但是坦克帽是软质的,中间有一条条用于透气的网纱空隙,怕万一出事翻滚过程中磕着这些空隙,京汽厂又借来了部队的钢盔,套在坦克帽外面,坦克帽变成了钢盔的支撑系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