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爆炸(1/2)
尽管贾会计声称套现资金将无息借给LS网用于运营,LS的公告也称借款25亿元,期限不低于10年,免收利息。但许多市场分析人士和投资者仍质疑这种“高位套现反哺公司”模式的真实意图。
有观点认为,贾会计的减持行为是将不确定的股权收益转化为与上市公司之间确定的债权关系,是一种为个人财富保值的方式。LS网的高负债率(2014年末为62.23%,远高于行业均值的29.56%8,2015年一季度达66.16%1)和“烧钱”扩张模式也让外界担忧其资金链状况。
2014年LS通过战略性亏损的销售办法,以接近成本、低毛利润的方式销售电视以换取用户和市场占有率,导致在营业收入高达41.07亿元的情况下,出现了5.03亿元的营业亏损。
LS网缺钱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除了贾会计减持融资,还在定增融资,双管齐下。可能只有杨简知道,贾会计减持融资是假,准备跑路是真。
不少媒体对LS以高负债模式同时发展LS电视、体育、手机、汽车等表示担忧,认为其资产负债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带来较大财务风险。
如果一个公司长时间进行这种高负债扩张的经营模式,实际控制人不想着开源节流,而是想着掏套现,别管他出于什么目的,投资人总是要犯嘀咕的吧?
市场也担忧作为创业板“龙头”的LS网,其大股东大幅减持可能引发其他上市公司高管跟随的“羊群效应”,对创业板市场信心造成打击。
实际上LS的高管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或者即将要进行套现。
贾会计及其关联方的巨额套现行为,也引发了诸多关于公司治理、大股东责任、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及资本市场规则完善等方面的讨论。
这背后自然有杨简的推波助澜,他这边也一直在吩咐人写文章分析LS网的的现状,甚至杨简还把他知道的前世贾会计在LS网的一些列操作让人通过文章的形式发布了出来。
直接预判了贾会计接下来的动作。
LS网的股价比前世跌得还要厉害一些,不过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可贾会计的理念。
还有人认为只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不管是公司大股东还是公司高管,其减持均为正常的市场行为。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兴表示,目前上头鼓励企业的并购重组,大股东通过减持来充实资本金,对于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管理层不应该对减持行为进行过多的干预。
他还认为,适当的减持还能起到给市场降温的作用,风险也能得到一定的释放。经过前期的一路上攻,目前A股市场严重高估,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而言确实是一个减持的良机。
董登兴的观点的确没什么问题,但是要分对象,LS网这种高负债扩张,盈利能力弱的企业,本身就应该加强监管。
LS网被称为创业板的“标杆”,故事和概念备受追捧。刘姝薇等人提醒市场需冷静分析“故事”能否变为现实并创造利润,盲目追逐热点和“想象空间”可能蕴含较大风险也是非常正确和冷静的观点。
董登兴和刘姝薇的观点又有道理,但是在杨简这个拥有先知优势的挂壁看来,他肯定是赞同刘姝薇,所以他才让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主语那些看好LS网前景和认为套现是正常市场行为的人,他们的死活就和他杨简没什么关系了,他救不了一群自己找死的人。
当然,杨简也不是想救人,他就是想给贾会计添堵。
其实LS现在改变战略,是可以争得一息之机的。
首先是砍掉不能及时盈利的电视硬件项目,免得会越陷越深,甚至影响别的产业。
其次是不要再进行战略性亏损销售,正常营销,只要产品质量好,何必倒贴钱?
第三就是与传统电视厂商合作,自己出内容、出互联网思维,对方出技术,不要再迷恋“超级电视机”。
但是,贾会计是真的想救LS?还是说他真的认为他自己的PPT没问题?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过这些都和杨简没什么关系,反正该赚的钱他赚到了,接下来的时间,只要给贾会计添堵就行。
......
新的一天,依然是天朗气清。
怀柔影视基地,《火星》主演们陆续抵达摄影棚。柳亦妃、张亦、周易围、倪霓和朱雅闻等人换上了熟悉的舱内服,走进这片绿意盎然的世界,也都露出了新奇的表情。
他们在金昌不是没见过绿布,那还是超大型的那种,但是想着在这里拍摄的戏份未来经过后期制作以后,会是各种深处太空的镜头,就觉得新奇。
“这感觉……比在金昌还不真实。”张亦感受着脚下柔软的地面和平稳的温度,说道。
“但表演需要更精准,更考验你们的能力了。”杨简接口道,他已经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因为没有真实的环境给你借力,所有的情绪反应,都需要更强的信念感和更精确的控制。你们几人有很多面对绿幕的戏份,需要你们想象镜头之外的火星景象,难度不小。你们当中,茜茜的经验很丰富,再就是倪霓有面对绿幕的经验,其他人要多适应一下,你们也可以向她们请教一下经验。”
这时候就要考验大家无实物表演的能力和对于表演的信念感了。
不过杨简对几人有信心,张亦和周易围不用多说,杨简很了解这两人能力。至于朱雅闻,能力是有的,可能需要点适应的时间,找到节奏了也是没问题。
张亦认真地点点头:“明白,我会尽快适应。”
周易围和朱雅闻也是点头表态。
周易围则好奇地摸了摸旁边一个会机械运动的摄影平台:“这下‘开飞船’可能更晕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很快投入到紧张的排练和走位中。
棚拍的第一场戏,是柳亦妃饰演的梅丽率领的任务小组在得知马克还活着时的镜头。这场戏需要大量的特写镜头来表现火星任务小组的喜悦、挣扎、痛苦与最终决定去带马克回家的决绝。所有的反应都需要在绿幕前完成,这对表演的细腻度和层次感要求极高。
杨简坐在监视器前,接过郭番递过来的对讲机。
“各部门准备,3...2...1!开始!”
棚内瞬间安静下来,只有机器运转的低沉嗡鸣。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柳亦妃几人身上。
只见镜头内的柳亦妃几人迅速进入了状态,眼神变得专注。
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每一次呼吸的急促或舒缓,都精准地传递出角色内心的波澜。
没有风沙干扰,没有环境干扰,所有的表演都被放大到极致。
“咔!很好!但是我认为大家可以更好,我们再来一遍。”杨简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
拍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相比金昌,这里的拍摄更注重技术和精度,节奏更快,条数也拍得更多。有时为了一个完美的镜头,可能会反复拍摄二十几条甚至更多。但好处是环境可控,效率极高。
怀柔的摄影棚内,时间仿佛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只有灯光师调控下的人造光影,标记着“火星”基地内的日与夜。巨大的绿幕如同一个沉默的穹顶,将拍摄区包裹在一个与现实隔绝的异次元空间里。
过去的这两天,拍摄重心完全聚焦在了周易围身上。他饰演的“神舟3号”飞船驾驶员,承担着将机组人员安全撤离火星、以及后期营救马克的关键任务,有不少需要展现精准操作和沉着心态的特写镜头和台词戏份。
之所以集中拍摄周易围的戏份,主要是他和舒倡主演的《滚蛋吧肿瘤君》马上要上映,他得去跑跑路演宣传。
杨简把周易围的戏份做了集中的编排。
周易围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他迅速适应了从金昌实景到摄影棚绿幕的表演转换,需要表现太空驾驶操作时,他能对着空无一物的绿幕和贴满标记点的模型操纵杆,演出那种专注、紧张与掌控感;需要与队友互动时,他也能精准地找准视线落点,给出恰当的情绪反应。虽说他的戏份对于表演的要求不高,但是他的表演却是稳定而富有层次的,几乎每条都能达到杨简的要求,这大大提升了拍摄效率。
此刻,正在拍摄的是周易围的最后一场戏:驾驶舱内,接收到地球指令,确认最终营救方案后,他对着通讯器,沉稳而坚定地说出:“神舟3号明白。保证完成任务。”——这是一个简单的镜头,却需要传递出绝对的信心和责任感。
“3...2...1!开始!”
舱内灯光模拟着仪器屏幕的幽蓝光芒,打在周易围脸上。他目光专注地盯着前方(绿幕),手指在虚拟按键上快速而准确地操作了几下,然后扶住通讯耳机,微微吸了一口气,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电流的质感,却异常沉稳:“神舟3号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他的眼神里,有对任务艰巨性的清晰认知,更有一种属于万里挑一的飞船驾驶员临危不乱的自信和决断。
“咔!过了!”杨简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轻松,“很好,易围,这条情绪非常准。”
现场响起一阵轻微的、带着祝贺意味的掌声。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周易围在《火星》剧组的所有个人戏份,已全部高效、高质地完成,现在就等到后期来补拍一个火星任务小组成员成功解救马克返回地球与家人团聚的镜头就行。
时间已近中午,摄影棚内灯火通明。
周易围从飞船驾驶舱模型里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和肩膀。工作人员上前帮他解开身上一些繁琐的线缆和道具。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杨简和郭番从监视器后走过来。杨简和周易围拥抱了一下:“易围,辛苦了!这两天强度这么大,表现很出色,条条都在线。”
郭番也笑着拍拍他的胳膊:“绝对是老司机水准!你这驾驶员,我们放心得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