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蒙驁出招,压力测试(2/2)
可一旦合纵军的调度出现任何破绽,被这头虎狼窥见了一丝弱点,这试探便会瞬间转变为最致命的撕咬。
战火重燃。
在上一轮交锋中,败於墨鈺之手的秦军先锋將蒙武,憋著一股雪耻的怒火。
率三万锐士,身先士卒,如同一柄烧红的铁锥,狠狠地凿向了位於平阳城的合纵联军前营阵地。
秦军凶悍,冠绝天下。
蒙武麾下,更是百战精兵。
然合纵军占据地利,死战不退,更有墨家弟子操控机关以为臂助,箭矢如雨,滚石如瀑。
战线虽在秦军的猛攻下摇摇欲坠,却始终未被彻底攻陷。
而在南线,那位在上一轮交锋中,表现优异的年轻將领王翦,一路势如破竹。
虽然立下的军令状有十日时间。
可大军抵达的当日,三万秦军便在他的指挥下,正面击败出城迎敌的赵佗。
赵佗不敌,却仍稳住了阵角,逐步撤回了阳武城,据城不出。
仅一日,酸枣破,阵斩三千余级,大破魏军。
王翦持此大功,就此彻底在秦军高层立稳脚跟。
然而,他却並未被此功绩冲昏头脑,轻功冒进。
阳武背靠魏国济水防线,与魏国腹地相连,王翦心知强攻难下。
故而,他一面大张旗鼓,做出即將强攻的架势,一面却在酸枣重修工事,深沟高垒,对阳武围而不攻,以作牵制。
“娘的,还真谨慎。”
阳武城上,赵佗看著雷声大雨点小的秦军,啐了口唾沫。
虽说他是真的没顶住对方的攻势,但之所以出城一战,本就是在诱敌了。
否则,以赵佗的性格,他压根不会出城迎敌。
与此同时,秦將杨端和,已率万余精兵,趁夜色掩护,强渡濮水,对蒲坂发起猛攻。
虽未得手,却已將渡河的通道打开,为后续三万大军的到来提供了保障。
僵持的局面,瞬间被彻底打破。
这是一场抗压测试。
分兵过多的合纵联军正面防线,在秦军三路並进的强大攻势下,压力瞬间被拉满。
平阳前线岌岌可危,侧翼又遭袭扰,整条防线看上去摇摇欲坠,几近被虎狼之秦撕得粉碎。
一但有那道防线被攻破,蒙驁所率领的十五万大军便会压上,迅速扩大战果,甚至於直接锁定战局。
这也正是战国末期,六国在面对秦国时,常常显得“计谋呆板”,不知变通的根本原因所在。
非是六国无智囊,非是天下无奇谋。
实在是,所有的谋略,都绕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分兵。
分兵越多,不仅对统帅的指挥调度能力要求越高,操作难度拉满,更会无可避免地摊薄正面主战场的兵力。
六国军队,论单兵战力,本就不及秦国。
之所以还能与秦军抗衡,所依仗的,无非是抱团取暖,凭藉人数上的优势,与秦国的虎狼之师硬碰硬。
所谓奇谋,且不说最终能否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標。
一旦正面战场因为兵力不足而崩溃,那么,一切的奇兵、侧袭、包抄,都將沦为无根之萍,不攻自破。
可纵观六国,除了已经逝去的信陵君与尚未被人意识到的李牧之外,再无一人,能於正面战场,稳稳抗住秦军的攻势。
便是强如廉颇这等级別的名將,亦是败多胜少,难以抵挡。
濮阳,合纵联军大营。
各条战线吃紧,请求援助的战报,如雪片般自四面八方飞来。
往来於各营之间的斥候与传令兵,络绎不绝,马蹄踏起的烟尘,几乎从未停歇。
情势,万分危急。
然而,此刻手中仍握有二十万合纵联军主力的墨鈺,在这几日里,却没有任何动静。
仿佛一个局外人,对前线的危局置若罔闻。
朱亥已知晓这位年轻人的用兵之道,不下於已故的君上信陵君。
且与君上那堂堂正正的王道大势不同,这位墨家统领,似乎更喜欢剑走偏锋,玩弄阴谋险计。
再加上有之前那场大胜作为基石,他心中虽然焦急,却还能稳得住阵脚。
每日不是与眾將分析各方送来的情报,便是亲自下到军营之中,操练士兵,枕戈以待。
但卫国老將公孙羽,却没有这份从容了。
濮阳,乃是卫国的都城,亦是卫国仅存的最后一座大城。
如果濮阳城破,那么卫国,从实质上而言,也就亡了。
如今秦军兵锋已近,隨时可能攻破平阳,直逼濮阳城下,他如何能不心急如焚
可偏偏,此刻联军名义上的最高主將朱亥,对墨鈺言听计从,信任到了无以復加的地步。
他公孙羽虽为卫国大將军,可现如今在这联军大营之中,除了身边的百十名亲卫之外,他连一名卫国本部的兵卒,都调动不了。
濮阳城內。
荆軻近日来,亦是憔悴不少,时常唉声嘆气。
对於当前战局的危难,他亦是急在心里。
可偏偏,当此危难情形,卫墨一脉的弟子,亦是忙得脚不沾地。
他们需要以墨家机关术,协助合纵联军构筑防线;
需要在后方督造、维护海量的军械;
还需要派遣墨侠,清剿那些趁乱在城中烧杀抢掠的渣滓,以及秦军派来散播谣言、动摇军心的奸细……
一大堆的事务,如山般压在他的肩上。
作为卫墨统领,他每天都感觉头大如斗,哪怕不吃饭、不睡觉,都处理不完这无穷无尽的杂事,完全抽不开身来。
他有心想去寻墨鈺,问个究竟,却实在抽不开身。
而派遣寻常的卫墨弟子前去,一来身份不够,二来也未必能將他的意思表达清楚。
就在荆軻为此愁眉不展之时,一阵熟悉的、轻柔的脚步声,在他身后响起。
公孙丽,提著一个食盒,悄然来到了他的身边。
“师哥,吃点东西吧。”
她將饭菜一一拿出,並非什么珍饈美味,只是简单的粗茶淡饭。
“麻烦你了,丽儿。”
荆軻眼中满是血丝,他隨手拿起粥碗,就著干饼,狼吞虎咽。
“剩下的,拿去给外面的兄弟们分了吧。”
公孙丽看著荆軻近期来食少事繁,日渐憔悴消瘦的脸庞,又想起了明明同在一城,却已月余未见的祖父公孙羽,不由得发出一声惆悵的轻嘆。
荆軻正在心中盘算,是否无论如何都该挤出时间,去见一趟大统领。
耳边听到丽姬的嘆息,他咀嚼的动作一顿,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抬起头,看向自己这位青梅竹马的师妹。
忽然想起,当初在魏国之时,自己奉命前去护卫廉颇將军,正是大统领帮自己照看师妹,且事后听丽儿说,大统领对她颇为照顾。
师妹也曾多次在自己面前,提及墨鈺师兄的恩情与可靠。
那么……
是否能让师妹,代自己去一趟中军大营,问询一下
荆軻眼神一动,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可行性。
他当即放下手中的干饼,开口道:
“丽儿,我想让你去一趟城外大营,想办法见一面统领大人。”
“让我去问”
公孙丽听完荆軻的请求,先是愣了一下。
一方面,她身为女子,无故出入中军大营,多有不妥。
另一方面则是……
公孙丽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那个男人的身影。
仿佛能洞悉一切的深邃眼眸,温和、尽在掌握的淡然笑意。
在她最绝望之时,毅然决然地给予她支持与承诺的男人。
去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