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夺回天空的起点(1/2)
临洮县城以南,一座规模宏大的军用机场静卧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中。
这里曾是隶属于空军一支赫赫有名的劲旅,“铁翼精鹰旅”的驻地。(具体番号我就不写了,最近风向不太对。)
末世前,这里每天都会有不同批次的歼-10c战斗机起起落落,守卫着祖国西北的空域。
四营直升机连的连长,紧握着舱门边的扶手,透过黑鹰直升机的舷窗,注视着下方越来越清晰的机场轮廓。
他的面色很是严肃,神情专注的听着耳机里各机组间简洁的通讯声。
“侦察排报告,主跑道目视确认完好,障碍物主要为风蚀碎片和零星尸骸,不影响起降。”
“塔台玻璃破损严重,目测内部有活动迹象。机办大楼方向,热成像显示有生命信号,不对,是感染者信号,数量初步估算不足百只,呈分散游荡状态,暂无集群冲击迹象。”
“机库区域,部分大门开启,部分关闭。”
“营房区域……”
连长回了一声收到,然后取出战术平板,比对无人机传来的画面,仔细观察着。
“看到那些歼-10c了吗?”飞行员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叹。
连长循声望去,只见主停机坪上,十几架流线型的战机整齐的排列着,尽管蒙上了厚厚的灰尘,但熟悉的鸭翼布局却很是显眼。
这些自用的歼-10c拥有着强大的制空能力,是共和国的空中利剑之一。
当然,末世前在网友们眼中,它们早已是过气的牛夫人了。
与之相邻的另一个坪上,则停放着数量更多的老式歼-7战机,它们体型更小,线条更硬朗,像是一群退役的老兵,沉默的陪伴着昔日的空中主力。
“快看,还有大家伙!”飞行员的声音再次响起,语调微微上扬。
连长探过身子,顺着黑鹰的前防风玻璃,将视线投向远方的跑道尽头。
(白天忙就算了,晚上还要加班,回来都快十一点了,也是醉了!)
(啥话都不说,我抓紧时间写,写完尽快替换回来!)
在那里,两架体型远超战斗机的庞然大物静静的匍匐着。
连长只是一眼便看清了它们的轮廓,是大型运输机。
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意味着这个机场的储备和战略价值可能比预想的还要大。
眼见已经抵达机场边缘,连长不再迟疑,立即下达了作战命令。
“各机组注意,这里是金雕01,情报已确认,一分钟后开始下降高度。”
“按照原定计划,二排先行降落,建立初始着陆区,掩护运输直升机编队降落。”
“侦察排维持空中警戒,高度三百,覆盖东南西北四个扇区。”
“都给我记住了,小心使用一切武力,非必要绝不动用机炮和火箭弹,尽量保护机场设施的完整性,这里将会是咱们未来的空军基地,都明白了吗?”
“侦察排明白!”
“二排收到!”
“三排明白!”
“四排……”
一连串简洁的回应后,庞大的直升机编队开始变换队形。
四架武直-19就像是警惕的牧羊犬,迅速拉开距离,分别在机场的四个角上悬停或低速盘旋,光电吊舱无声的转动着,严密监控着机场内外的任何风吹草动。
机身投下的阴影掠过混凝土地面,在空中构成了一道警戒圈。
紧接着,首批四架Uh-60A黑鹰直升机,迅速降低高度,巨大的旋翼卷起地面上的尘土,形成一片片小型的沙暴。
机身微微晃动中,很快接触到了主跑道,轮胎和地面之间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舱门“哗啦”一声拉开,全副武装的战士们迅捷有序的跃出了机舱。
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手中的各式武器第一时间指向了各自负责的警戒方向,迅速以直升机为中心,在几十米的半径内,建立了一道环形防线。
紧接着,部分战士从突击背包中取出微型无人机,快速展开旋翼后,放飞了出去。
就在这时,一名负责警戒塔台方向的战士猛的抬起了手,指向远处高大的建筑:“班长,塔台方向,有情况!”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只见塔台已经破碎的玻璃幕墙后,影影绰绰的有许多身影开始聚集。
它们被直升机巨大的噪音和地面的动静惊动,从建筑各处冒了出来。
嘶哑的低吼声远远传来,逐渐汇聚成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声浪。
玻璃破碎的窗口处,伸出了一只只灰败的手臂,更多的黑影在后面拥挤推搡着。
“各单位注意,丧尸已被惊动,主要来自塔台、机办大楼和营区方向,准备接敌。”连长的声音陡然拔高,下达了命令:“三排、四排,立即降落,把装备都卸下来,快!”
更多的黑鹰直升机和体型更大的直-8L开始依次降落,跑道上变的更加忙碌。
“砰砰砰砰!”
率先建立防线的战士们已经开火,没有密集的连射,只有节奏分明,精确无比的单发点射。
每一声清脆的枪响过后,远处冲来的丧尸中,便会有一只的头颅上爆开一团血花,然后软倒在地。
战士们严格遵照命令,以精湛的射术,将战斗对机场设施的潜在破坏降到了最低。
在他们身后,更多的通用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已经降落,得力帮手也即将登场。
只见一架架直-8L宽体直升机巨大的后尾门缓缓降下,搭在了跑道上。
引擎的轰鸣声中,一辆辆造型奇特的无人作战车辆快速驶下斜坡。
它们的体型各不相同,有比玩具车稍大的无人侦察车,携带着自动步枪或霰弹枪。
也有体型中等的无人攻击车,装备着大口径机枪甚至小型火箭发射巢,看上去很是威武。
同时,战士们从黑鹰的机舱中抬下来一个个坚固的金属装备箱。
箱盖打开,伴随着轻微的电机启动声和液压系统的嗡鸣声,一只只机器狗被激活。
它们自主站立起来,迈着灵活的步伐,小跑着来到战士们身边,电子眼闪烁着幽光,不停的扫描着战场。
至于已经大规模配发的飞行手雷,则静静的躺在战士们的突击背包中。
理由还是那样,避免爆炸冲击波和破片对飞机,以及机场的精密设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