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回京(2/2)
他展开一幅流程图,上面详细标注了三十道工序:\"以往一个工匠从头做到尾,三日才能完成一架。现在三十人分工协作,一日可出十架!\"
堂内一片哗然。老工匠赵德柱颤巍巍地抚摸着弩机,老泪纵横:\"大人...这、这是要给边军都换上吗?\"
\"三个月内,先换北疆十万大军。\"叶明肯定地点头,\"赵师傅,您负责组建第一支百人匠队,工钱按件计酬,多劳多得。\"
赵德柱噗通跪下,重重磕了个头:\"老朽代边关将士谢大人恩德!\"
叶明连忙扶起老人,随即拿起第三本册子,语气陡然转冷:\"其三,《军需监察制》。今后所有采购,需三家比价,质量由使用将士亲自验收,付款前还需监察御史核验。\"
他目光如刀,扫过那几个与王家关系密切的官员:\"过去那种以次充好、虚报价格的事,本官希望到此为止。\"
散会后,叶明刚回到值房,李天宝就凑上来低声道:\"少爷,王大人离开时脸都青了,直接往二皇子府上去了。\"
叶明轻笑一声:\"让他去。\"他展开一张图纸,\"去工部把刘侍郎请来,就说'流水线'的改进方案我画好了。\"
接下来的日子,兵部以惊人的速度变革着。
破虏弩的生产如火如荼,军功司的考核井然有序,而最令人瞩目的,是叶明在城西设立的\"讲武堂\"。
讲武堂选址原是一处废弃的粮仓,叶明亲自监督改造。
开堂当日,不仅兵部官员悉数到场,连许多禁军将领都慕名而来。
大堂正中的沙盘足有十丈见方,按比例还原了北疆地形。
\"今日讲《地形与战术关系》。\"叶明手持一根细长的教鞭,点在沙盘上的潼武关,\"诸位请看,此关三面环山,唯东侧有一缓坡。传统布防重西轻东,为何?\"
一位年轻将领抢答:\"因西面直面北疆!\"
\"错。\"叶明教鞭一划,\"是因西面视野开阔,利于我军骑兵出击。但若遇雨雪天气...\"他突然往沙盘东侧倒了一壶水,\"缓坡变泥沼,敌军若从此处偷袭...\"
他摆上几个代表敌军的红色木块,演示了如何利用天气和地形反制传统布防。
几位老将看得目瞪口呆,其中就有曾嘲笑叶明是\"纸上谈兵\"的禁军副统领韩猛。
课后,韩猛私下找到叶明,红着脸拱手:\"大人高见,末将...惭愧。\"
叶明不以为意:\"韩将军实战经验丰富,不如明日来讲《骑兵冲锋的二十七种变化》?\"
韩猛又惊又喜:\"末将...末将可以吗?\"
\"讲武堂不论出身,只论真才实学。\"叶明笑道,\"将军若有同袍擅长其他战法,也欢迎来分享。\"
消息传开,讲武堂的门槛几乎被踏破。不仅武将,连文官都来听谋略课。
叶明趁热打铁,编写了《基础战术三十讲》《军械保养手册》等教材,甚至开设了识字班教士兵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