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齿轮保养(1/2)
木工坊里,老匠人们对照着公差典,用分规和墨线在硬木上画出前所未有的精确线条,制作齿轮铸造的模具。
铁匠坊内,叮当声更加密集而有节奏,新打制的卡尺雏形被反复校准。空气中弥漫着焦灼与期待。
叶明自己则一头扎进了“墨金仿材”的熔炉旁。惊雷弩的骨架和关键受力件必须足够强韧。
他盯着炉火中翻滚的金属液,不断调整着铜、锡、铅、锰的比例,加入微量收集来的陨铁屑,记录着每一次熔炼的温度、时间和最终成品的硬度、韧性测试数据。
汗水和烟灰混在一起,在他脸上勾勒出疲惫而专注的痕迹。
就在叶明为惊雷弩的量产和材料殚精竭虑时,叶瑾却在前院库房创造着属于她的“齿轮美学”。
她的小工坊热闹非凡,废弃零件堆成了她的宝库。在胡三娘和几个手巧女眷的帮助下,叶瑾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废弃的黄铜小齿轮被打磨得锃亮,镶嵌在牛皮腰带的带扣上,轻轻一拨就能旋转;一串大小不一的齿轮被染成五颜六色,用坚韧的丝线串成别致的项链,走起路来叮当作响;
最精巧的是一对耳坠,用极细的银丝悬挂着米粒大小的齿轮,随着佩戴者的动作微微颤动旋转,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这些充满机械美感的饰品很快风靡兵部,甚至传到了外面。
工匠们发现,那些因为尺寸有微小瑕疵而被挑出来的齿轮,竟然在叶瑾这里成了抢手货!
这无形中倒逼着他们在打磨时更加精细用心,毕竟,谁也不想自己做的齿轮因为不够“好看”而被淘汰到“首饰堆”里去。
胡三娘的算盘在叶瑾的“改造”下,更是成了兵部一景。
算盘框架顶部加装了一排精巧的计数齿轮,每拨动十颗下珠,一个代表“十”的齿轮就自动跳转一格,清晰直观。
胡三娘核对账目时,手指翻飞,珠子脆响,齿轮轻转,效率大增,引得其他账房先生羡慕不已,纷纷求着叶瑾也给自己“升级”算盘。
这一日,叶明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千机坊出来,打算透口气,正好撞见一群年轻士兵围着张什长。
张什长正笨拙地按着叶瑾编写的《齿轮谣》曲调,给手下讲解惊雷弩(简化版训练弩)的保养要点:
“大轮带小轮(嘿哟),咬紧莫松口(嘿哟)!清油常滋润(嘿哟),灰尘不能留(嘿哟)!它是好兄弟(嘿哟),杀敌显身手(嘿哟)!惊雷一声响(嘿哟),蛮子全吓走(嘿哟)!”
歌词虽直白,却把齿轮啮合要紧密、润滑要到位、清洁要勤快的关键点全唱了出来。
士兵们听得津津有味,比干巴巴的条令好记多了。
“大人!”张什长看见叶明,有些不好意思地挠头,“这帮小子,背书不行,唱歌倒记得快!”
叶明看着士兵们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连日来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技术、制度、艺术、热情…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元素,正在兵部这个熔炉里奇妙地融合、碰撞,推动着一切向前。
他抬头望向千机坊的方向,那里,工匠们正在公差典的严格要求下,为“惊雷”的第一次集体轰鸣而奋斗。
而更远处,讲武堂的沙盘室里,一个等比放大的惊雷弩齿轮传动模型正在搭建,它将为成千上万的士兵,揭开这无声惊雷背后的力量奥秘。
未来,已如那上满弦的弩机,蓄势待发。
千机坊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空气里弥漫着金属粉尘和焦躁的气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