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繁花笺 > 第四百一十二章 教子

第四百一十二章 教子(2/2)

目录

说着,他端起桌上的青瓷茶杯,抿了口温茶,缓声道:“这京中内城的旧巷沟渠,多是前朝沿用下来的,窄且浅,有些甚至与百姓排污的暗沟混在一处。平日里厨余秽物、枯枝败叶往沟里倒,雨水一冲便积在沟底,如何能不堵?”

“若想除根,需先派工部与京兆府的僚属一同去查。逐街丈量,绘出沟渠分布图,把淤塞最严重的路段标出来。而后将那些淤塞的沟渠掘开,拓宽加深,再用青石板或青砖重新衬砌。砖石光滑,秽物难附着,比原先的泥沟耐用十倍不止。”

“更要紧的是,得把排污的暗沟与泄水的明渠分开,各走各的道,再在街巷口设上铁栅,派专人每日清理栅上的杂物。另外,还得立下规矩。凡私自往泄水沟里倾倒秽物的,轻则罚银,重则杖责。这既是‘立规’,也是‘养沟’,比等堵了再疏通,要省十倍的气力。”

“父皇为何不下旨,让工部与京兆府的僚属即刻着手?”萧烁听得急切,身子不自觉往前倾了倾,眼底满是期盼,“前几日儿臣随先生过西市,见卖菜的老丈推着独轮车,车轮陷在泥水里,差点摔了跤。若能早些动工,百姓雨天出行也能少受些苦。”

萧浔放下茶杯,指腹轻轻擦过杯沿的茶渍,目光落在儿子带着稚气却格外认真的脸庞上,语气缓了几分,却藏着帝王筹谋的深细:“烁儿,为政者行事,最忌‘急功近利’,而此事,朕自登基那年起,便已放在心上。”

萧烁张了张嘴,心里满是疑惑。

既已放在心上,为何迟迟不动工?可看着父皇沉凝的神色,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默默等着下文。

“烁儿,工部掌着全国的营造之事,朕初登大宝时,便曾让工部拟过京中沟渠修缮的章程。可那时澄河、淮水连年泛溢,两岸各地的流民顺着河道往京里涌,朕若不先拨银修河防、设粥棚,多少百姓要冻饿而死?”萧浔神情凝重,指尖轻轻叩着桌面,“河工修缮是迫在眉睫的国事,朕只能先将沟渠的事暂且搁置。河防若出纰漏,淹的是沿岸数万亩良田,苦的是数十万百姓,总不能为了京中街巷的积水,置外间百姓的生计于不顾。”

萧烁垂眸思索,想起先生讲过的“民为邦本”,心里渐渐明了。

原来不是父皇不办,是先顾着更危急的百姓。

他微微点头,轻声道:“儿臣明白了,外间百姓的性命生计,确实比京中积水更紧要。只是儿臣没想到,修一道沟渠,还要先顾着千里之外的河工。”

“烁儿,百姓不分京中与外间,都是朕的子民,都是江山的根本。京中百姓蹚泥水难行,朕记挂着;外间百姓遭水患流离,朕更不能坐视不管。”萧浔严肃地道。

“儿臣今日才算真正懂了‘民生无小事’,也懂了父皇常说的‘权衡轻重’。往后儿臣再看百姓的难处,定不会只盯着眼前的急,更会想着天下的缓急。也定当向父皇学,把每一个子民的苦乐,都放在心里头掂量。”萧烁郑重地说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