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包鱼塘(2/2)
“这里有鱼吗?在这里钓鱼,应该很爽。”沈世杰忽然说道。
严华点头:“有鱼的,我们村放过鱼苗。不过,这里有两三年没有干过鱼。主要是现在大家都不缺吃鱼,想吃的话,可以随便来捉两条回去。”
干塘的工程量有点大,为了吃那几口鱼肉,大动干戈,有点得不偿失。
他告诉沈世杰,这个鱼塘其实是个湖,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村里人为了防洪防旱,将它扩大,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他们这里,很多人工湖、水库之类,大多都是五六十年代挖的。
了解那段岁月的楚健和沈世杰点头:“好多人工湖、水库,都是那年代用人力挖出来,建起来的。”
提起水库修建,那段热火朝天的日子总让人心潮澎湃。从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
不管是东北的大型水库,还是南方的小型蓄水设施,基本上都是那会儿建起来的。那时候的年轻人个个干劲十足,积极响应号召,从四面八方奔赴水利建设前线。
严华听自己爷爷说过,那时候工地上人山人海,有的抡起锄头挖水渠,有的挑着担子运材料,还有的24小时轮班施工。
先辈们用双手打造出来的奇迹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时候哪有什么挖掘机、推土机这些现代设备,全靠人扛着锤子、钢钎,一点一点地开山劈石,一担一担地挑土垒坝。
“这里面的鱼有多大?”沈世杰问道。
严华比划一下:“最大的,估计有这么大。”
“草鱼吗?”
“也有大青鱼吧!三年前捞过一回,捞到最大的五十多斤。呐!沈哥你看那边,有一群,最大的那条,得有二十来斤吧?”严华用手一指。
大家望去,还真看到一群在水面晃荡的鱼,二十来斤肯定有。
“可以来钓两条吗?”
严华点头:“那没问题的,这里面的鱼很多。”
搞一两条回去吃,哪怕是外乡人,也没有人有意见。
主要是自己村的人也懒得捉。
村委前段时间还讨论,说请人来捉一次。
楚健习惯性用金手指查探一番,精神力将整个人工湖罩住。里面的鱼还真不少,最大的确实有四五十斤重,估计就是所谓的大青鱼。
嗯?
他忽然发现,湖底有好东西。
于是,他半开玩笑:“钓什么?直接抽干不好?”
沈世杰哈哈一笑:“也行哦!网上不是经常有包鱼塘的吗?我们也包一次?看看是赚,还是亏。”
网上,那些包鱼塘的博主,绝大多数都是亏,沈世杰有点不信,感觉就是剧本。
“啊!你们要包鱼塘?抽干这里?”严华震惊。
“玩一玩嘛!反正没事干。”沈世杰还当真了。
楚健点头:“嗯!可以。阿华,包鱼塘要找你们村长吧?”
“是得找村长,你们认真的?”
“还有假的?”沈世杰翻了个白眼。
“行!那我带你们去找村长。”
他相信,村长他们肯定会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