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 > 第916章 如坐过山车的胡老汉

第916章 如坐过山车的胡老汉(1/2)

目录

刘村长都看不下去了。

让你读书,你去放牛!

他只好说道:“砚台!”

“没错!就是砚台。”严华连声附和。

没记错的话,这是文房四宝之一吧?那肯定值钱。当然,具体还要看这方砚台是什么年代的。

在严华看来,既然被称为古董,应该是越老越值钱。

楚健点头:“嗯!这是一方歙(shè)砚,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齐名,合称我国的四大名砚。”

其中,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

歙石色青黑,细润如玉,发墨如泛油,磨墨无声,不损笔毫。

楚健告诉在场的刘村长等人,汉、晋时期已有歙砚问世,至唐代名声日盛。开元以后,龙尾砚石被发现,歙砚更为世所珍重。

根据《歙砚谱》记载,在开元年间,一位叶姓猎户偶然闯入龙尾山。

猎户发现这里的垒石宛如城堡,每一块都晶莹剔透如美玉。猎户心动之下,拾起一块石头带回了家。

回家后,猎户突发奇想,将这块石头雕琢成砚台。后经其孙子之手,这块砚台辗转卖给了县令。县令初见此砚,只觉朴实无华,便请来匠人对其通体雕刻精美纹饰。

从这以后,歙砚的名气就打响了。

而南唐后主李煜视歙砚为“天下冠”,在歙州设置了“砚务”,擢砚工李少微为“砚务官”,歙砚的身价从此扶摇直上。

“宋代歙砚发展很快,品种增多,精砚不断涌现,其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从元末至清初未见有官方开采歙石的记载,歙砚制作只是维持残局。

我没看错的话,这是一方宋代的歙砚。”楚健继续说道。

毫无疑问,歙砚的鼎盛时期无疑是在宋朝。

曾经歙县出土的十七方宋代歙砚便足以证明这一点。这些砚台工艺精湛,无不展现出匠人的巧思妙想。

“宋代那么久远的?岂不是上千年了?那应该很值钱。”严华一惊一乍的。

他是学渣不假,但唐宋元明清他还是清楚的,距离现在,应该是有一千年。上千年的古董,他觉得不会差到哪里去。

再说了,刚才楚哥不也说了,这是四大名砚中的歙砚。

那么,其价值应该更上一层楼。

胡老汉紧张地看向楚健。

搞不好,今天他家真的要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还是那把刀的毛病,明白吗?”楚健跟他们说道。

大家才反应过来,是呀!这玩意被你当成磨刀石,被磨掉了一大块。

想到这里,刘村长和严华都同情地看了眼胡老汉:真是没有发财的命!

胡老汉懊悔得肠子都青了。曾经有两场富贵摆在他面前,两场呀!他不懂珍惜,或者说他有眼不识宝,错过了。

都跟他擦肩而过。

没有心脏病的胡老汉都感觉自己要心梗发作。

“老人家,不必如此!虽然价值打了折扣,但并非一文不值。好在这砚台没有磨上面,而是磨底部。

原本价值百万,现在十五万左右吧!”楚健总结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