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2/2)
“彼岸之花,源于西域,生于南国。”
江逸尘看着盒子里的花,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种子是杨阳给他的,据说是托蒋鑫让他从西域商人那里求购而来的。这彼岸花他也仅仅只在古籍之中看到过,而且并未听说过有人能种出来,就算是西域,这彼岸花也是十分罕见的存在。
所以他在接到杨阳的委托的时候,甚至都觉得杨阳疯了,而且信中关于如何种植的话,只写了这么一句。要是当时杨阳在他面前,他肯定会先给杨阳一拳,因为这不就是难为人嘛。但对于朋友的嘱托,不管有什么困难,他都会去执行,就冲着杨阳的这一份信任,他都会想方设法的去完成。
现如今,他带着杨阳要的东西回来了,也算是没辜负杨阳对他的信任。
“你确定这是殿下要找的东西,而不是一朵妖花?”
蒙羽揉了揉眼睛,这花怎么会自己发光呢,而且光芒如此强盛,甚至刺眼,整个房间都被它映衬得,有些妖异。这跟之前书上记载的,完全不是一个品种的。
“我将种子埋在土里一个月,但它并未发芽,我也试图按照你给的图去南韶找过,但却没人见过。就在我将要放弃的时候,或许冥冥中自有神助,我带着它再一次去往万重山腹地,蛮王宫遗址的时候,它竟然抽出了一点点新芽。”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在那里停了下来,并把它种到了土里。因此也在那已经荒废的土地上,我遇到了巫王和蛮王,有了他们的帮助,这花才能生长和开出花来。”
“才不是师兄说的那样!”正在所有人听得入迷的时候,徐悠然拍了拍桌子,说道:“这种子我们种下去了不假,但期间长得好好的,但刚要开花的时候,就被人摘了。我和师兄追上去,这才发现了苟延残喘的巫王,还有断臂的蛮王。”
“事实就是,花要开的时候,被蛮王那黑牛给摘了,为的就是救巫王。但这也说明了,这花确实有重塑筋骨的功效。”
“但巫王也说了,这彼岸花只有在新伤未愈的时候有用,像李兄这样,气海尽废,陈年已久的伤势,这花的药力是远远不够的。”
江逸尘抢过徐悠然的话,继续说道。如果让自己的师妹讲这过程,或许会往奇怪的方向发展。
“作为弥补,巫王集齐还幸存的三位祭祀,以那一战死去之人残留的怨念滋养,加上他们独有的巫术,在原本的植株上,重新催生出了一朵彼岸花。”
“巫王说,这样的彼岸花其实才是真正的彼岸花。之前他们那里确实也有很多彼岸花,但正是因为需要以怨念催生,所以在几百年前就被禁止种植了,以后就算发现野生的,也都被他们毁了,所以才难以找到。”
许悠然又抢过话,双手抱胸,继续说道:“我看他们就是害怕,这花多漂亮,至于怎么用是人的事,怎么能把花连根拔了呢。”
“李兄,巫王让我转告你,此花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服用,因为此花,已非是此世间之花。”
“用了之后会如何?”
刘宁凝望着这朵妖异非常的花,如同看到了最后一丝希望。
“短暂的盛放之后,就会……枯萎。”江逸尘有些犹豫,但还是说了出来。其实他也希望杨阳的身体能好起来,这样他就能和杨阳一分胜负了,他可不想一辈子被一个无法交手的人压着。但巫王也说的很清楚,此花虽奇特,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那这花,先放在我这里。”没等杨阳做出决定,刘宁手中戒指一闪,就把彼岸花连同盒子收进了戒指,根本没有与任何人商量的意思。
“害!我可不想爆体而亡,放你那也好。”杨阳哈哈一笑,他知道刘宁是担心自己,这也是为了自己好,所以并没有责怪刘宁的做法,反而为她说话。
“你们师兄妹二人也算是立了大功一件!蒙统领,安排他们兄妹住到上房,先好好休息,但有所求,能满足的就满足。”
“你说的!可不许反悔,你们可不知道,去南韶这半年,可把我饿坏了,你们看,我衣服都宽松了不少。所以你现在是王爷了,我可得把我失去的给吃回来。先让人准备一桌子好菜,肉要多一点,不能重样。最好是你们成婚的时候,宫里的菜式,每样给我来一盘,我要连吃十顿,不!一个月!”
许悠然冒着星星眼,她就等着杨阳的这句话,南韶的这段时间,对她来说就是人间地狱。那里真的是要什么没什么,人又少而且还在闹饥荒。进了万重山终于可以吃野味了,但蚊子什么的也多,尤其是只有砂子大小的小黑虫,不易发现,但被咬到却痒得不行。说到虫子,那山里的蚊子也比外面的大一号,被叮上就会隆起好大一个包,可把她难受坏了。
“行行,这就去安排,我亲自下厨如何?”
“那我能先点一盘鸭血肠么,你做的鸭血肠,这些天可把我馋坏了。”
金莎公主素素把徐悠然带了出去,江逸尘也觉得没事,也想先去休息一下,在蒙羽的带领下,离开了房间。此时这书房内又恢复了安静,只有杨阳和刘宁。
在这新的一年,大兴的百姓们高高兴兴的过了个好年,现在眼看就要立春,是下春苗的好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了起来,各地官员们也带领百姓设坛祈福,祈福今年风调雨顺,依旧是个丰收年。
但相比于大兴的祥和气氛,南韶百姓们却愁得睡不着觉,因为今年的种子还没着落呢,朝廷就又调高了今年的赋税。去年秋冬面前还能种出一些粮食,交了赋税之后也就刚好勉强过冬,这过完年,家里就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很多人都开始四处借种子,但家家户户都是如此,谁家手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食用做今年的种子。
无奈之下,要么向官府借,要么逃荒到别的地方去。但现在还愿意留在南韶的,都是一些不愿意走的农户,如果要走早就已经走了。但若是向官衙借,那可是借一还十,这看上去似乎不多,但如果交了赋税,其实也就不剩什么了。
与这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百姓相比,不打仗以后的南韶官员们,又恢复了他们各种奢靡的生活,虽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寻欢作乐,但吃喝玩乐他们是一样都没落下。但他们这好日子也没持续多久,就在昨天,一道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引爆了整个南韶朝堂。
甘州戚家军叛国了,三十万军民,连带甘州全都投了大兴。在消息传到南韶朝堂的时候,大兴的镇北王,已经带兵入驻了甘州,以丰都天险为据,与南韶驻守于庆州的庆历军形成了对峙,这是庆历军主帅曹褚在向南韶求援!
收到消息的轩辕庭大发雷霆,当场就掀了桌子,大骂大兴不守信誉,同时想点齐兵将北上收复失地。但他抬手想找个可用的人的时候,却发现为武将都被他派去各地带兵种地去了,就算现在还有武将,也都是年过半百的老将军。更何况今日不同往日,他其实也调不出多余的兵,发动一场战争了。
“戚家军为何会投了敌国,你们有谁可以给朕解解惑么?”轩辕庭握拳咬牙,压下了心中的怒气,重新坐回了龙椅之上,眯着一双眼睛看着
“回陛下,戚将军一家老小,都在皇都之中,说他叛国,我第一个不信。而且他向来忠君爱国,虽不善攻伐,但守城却是个好手。此消息肯定有误,陛下可先让人查实,免得遭了小人算计!”
站出来回话的是一位快八十,头发胡子已经花白的老将军,这老将军已经不带兵很久了,其实早就已经告老还乡,如今还站在朝堂之上,是因为兵部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将军来主持大局。
“哼,荀老将军。戚威是你的门生,你也不必替他开脱吧,得到消息的时候,我让人围了将军府。你猜怎么着,那里已经人去楼空,我也让人打听去了,竟然谁都不知道戚威一家老小,是如何悄无声息的消失的。”
温有道横移一步,轻哼了一声,将自己带人去抓戚家人,却慢了一步,扑了个空的事情说了出来。可见此事属实,而且还蓄谋已久,不然怎么会连那么大一家人出城,也没有任何人察觉到。能有这样手段的,这天下他只知道一个,那就是小小年纪就创造了很多传奇故事的,大兴六皇子李白。
“莫不是你早已将人灭口了吧!”
荀无籍带兵为官多年,这官场上什么样的黑暗没见过,当即就指出了温有道可能为了坐实罪名,早就把戚家所有人都灭口了。
“老将军这是信不过温某?那你大可让人去查实,我若是有半句虚言,定将让陛下砍了我的脑袋!”温有道心中也有气,一甩袖子退回了原来的位置,一副自己行的正坐得端,不怕差的样子。
“查就查!”荀无籍也不示弱,现在朝堂之上全是奸佞文官,武将要么受排挤,要么受污蔑,不是辞官就是被外放。这也是他为何一把年纪了,还要每天坚持上朝的原因。
“陛下,末将请命,望给老臣一天时间,查清此事的来龙去脉。”
“准了。”轩辕庭其实也不太愿意相信,更多的是希望戚将军是被冤枉的,毕竟那可是南韶最易守难攻的甘州,假如就这么到了敌人手里,那么南韶就相当于向大兴开了一扇门,一旦两国交战,他就要花四五倍的兵力才能确保对方不会攻入南韶腹地。
一天之后,荀无籍看着手里的军报,还有戚威留下的一封信,看完信的他老泪纵横,确定自己最看好的弟子真的已经投敌了,同时也清楚了为何戚威会叛。
其实这也不能怪戚威,实在是南韶的高官事情做得太过。在去年年末的时候,竟然强行征调了戚家军八成的军粮,这些可是戚家军用来准备过冬的粮食。更何况这些粮食还是他们自己种出来的,朝廷不给他们补给就算了,竟然还调走了他们用来准备过冬的粮食。所以可以预见的,戚家军大半差点在这个冬天饿死。
戚威其实也递了奏折回南韶朝堂,但刚出甘州,就被扣下了,真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奈之下,只能变卖甘州还算值钱的铜矿给大兴,以换取过冬的粮食。但这事竟然被有心之人发现了,以走私叛国之名威胁他,让他把卖铜矿所得五成利润上缴。一方是叛国大罪,一方是已经吃不上饭的士兵,所以戚威选择了妥协,上缴五成利,总比所有人饿死在这个冬天都强。
熬过了这个冬天的戚威,虽然戚家军都活了下来,但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这春种还未开始,他们所剩无几的粮食,根本等不到今年的秋收。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南韶朝廷心灰意冷,甚至已经开始出现了逃兵。这逃兵抓一次两次还行,但次数多了,戚威心里也开始出现了动摇。
正在这时候,独孤傲让人递过了话来,愿意接纳甘州百姓和戚家军。起初戚威是不愿的,但日子久了,看到甘州百姓饿殍遍野,所过之处满目荒凉,他的心就开始动摇了。可他的家眷除了一直跟随着自己的女儿,全都在南韶皇都,就算是为了他们,他也不敢叛。
独孤傲也看出了戚威的顾虑,所以向京都的杨阳求助。收到独孤傲的求援,杨阳只是笑了笑,这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难事。当即让人安排,偷偷的把戚家,连同戚家的其他将领的家眷,全都神不知鬼不觉的接到了大兴。知道自己家人安全之后,戚威当即带领三十万军民投了大兴。可怜轩辕庭,独孤傲和杨阳在他眼皮子底下,私下与他的守边大将接洽了快一个月,他竟然丝毫没有察觉,更是让人把戚家的家眷都转移出了皇城,还后知后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