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五十二(2/2)
看着苏晓自信又开朗的样子,林小满心里满是欣慰。还记得苏晓第一次来记忆馆时,怯生生的,连说话都不敢大声,可现在,她已经能从容地给大家讲诉故事,甚至还主动帮忙打理记忆馆。那些藏在老物件里的爱与回忆,不仅温暖了别人,也治愈了苏晓自己。
傍晚的时候,参观的人渐渐走了。苏晓帮着林小满收拾馆内的东西,周教授则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雪景,手里拿着那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每一件老物件的来历和故事,已经写满了大半本。
“周爷爷,您在写什么呀?”苏晓凑过去看。
周教授把笔记本递给她:“我在整理这些老物件的故事,等以后攒多了,咱们把它做成一本书,放在记忆馆里,让来的人都能看到。”
苏晓接过笔记本,轻轻翻开。里面的字迹工整,每一个故事都写得详细又温暖,还有一些简单的插图——有银锁的样子,有铁皮青蛙的草图,还有那台旧收音机的轮廓。她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一行字:“每一件老物件,都是时光的见证,藏着最真挚的情感。”
“周爷爷,我能帮您一起写吗?”苏晓抬头,眼里满是期待。
周教授笑着点头:“当然可以,你知道的故事多,有你帮忙,咱们的书肯定能更快完成。”
苏晓开心地抱住笔记本,又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画纸:“对了,周爷爷,小满姐姐,我画了幅画,是咱们记忆馆的雪景,你们看看好不好看。”
画纸上,记忆馆的青石板路覆着薄雪,门口挂着的红灯笼透着暖意,馆内的展柜里摆放着各种老物件,周教授坐在木椅上擦拭收音机,林小满在门口扫雪,苏晓则站在展柜前,给一个小男孩讲解银锁的故事。画面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生活气息,每一个人物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画得真好!”林小满接过画纸,仔细看着,“咱们把它贴在墙上吧,让来的人都能看到记忆馆的雪天是什么样子。”
周教授也连连点头:“有咱们三个人,还有这么多老物件,这记忆馆啊,就是咱们的家。”
苏晓看着画纸上的场景,又看了看身边的林小满和周教授,心里暖暖的。她知道,奶奶的爱一直都在,而记忆馆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物件,都像家人一样,陪着她慢慢长大。
窗外的夕阳透过玻璃窗,洒在展柜里的银锁上,给银锁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泽。毛衣躺在旁边的木盒里,针脚细密,仿佛还带着奶奶的温度。那台旧收音机里,依旧传来断断续续的戏曲声,和窗外偶尔响起的脚步声、笑声混在一起,构成了记忆馆最温暖的旋律。
林小满把画纸贴在墙上,苏晓帮着周教授整理笔记本,三人的身影在夕阳下交叠,满是温馨。他们知道,不管外面的天气有多冷,记忆馆里永远都会有温暖的故事,有真挚的情感,有属于大家的回忆。而这些回忆,会像冬日里的暖阳,像雪天里的姜枣茶,永远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房。
日子还在继续,雪会慢慢融化,春天也会悄悄到来。但记忆馆里的故事,却会一直流传下去——那些藏在老物件里的爱与时光,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陪伴,会像一颗颗种子,在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长成最珍贵的回忆,守护着这个小小的记忆馆,也守护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苏晓贴好画纸,转身时瞥见展柜里奶奶织的毛衣,忽然想起什么,拉着林小满的衣角说:“小满姐姐,下周就是奶奶的生日了,我想给她准备份特别的礼物,你能帮我想想吗?”
林小满蹲下身,与苏晓平视,指尖轻轻拂过展盒里的毛衣:“不如我们一起做个纪念册?把奶奶和银锁的故事、你画的记忆馆雪景,还有大家对奶奶的祝福都装进去,就像把所有温暖都收集起来送给奶奶。”
周教授放下笔记本,笑着补充:“还可以录几段声音,比如你讲奶奶的故事,张奶奶说几句贴心话,我再用那台旧收音机放段她爱听的评弹,这样纪念册就更生动了。”
苏晓眼睛瞬间亮了,用力点头:“太好了!咱们现在就开始准备吧!”
接下来的几天,记忆馆里格外热闹。苏晓一放学就扎进馆里,趴在桌子上写纪念册的序言,字里行间满是对奶奶的思念:“奶奶,银锁在记忆馆里很开心,有铁皮青蛙和玻璃弹珠作伴,还有好多人听它讲我们的故事。今年生日,我把大家的温暖都装在册子里,您在天上一定能看到吧?”
林小满帮着整理照片,把苏晓小时候和奶奶的合影、银锁的特写、记忆馆的日常都洗出来,小心翼翼地贴在纪念册里,还在空白处画了小小的银锁和毛衣图案。周教授则翻出珍藏的评弹磁带,用旧收音机播放,陈阳特意带着设备来录音,磁带转动的“沙沙”声混着婉转的评弹,成了纪念册里最特别的声音。
张奶奶听说后,特意带来了自己绣的手帕,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梅花:“把这个也放进纪念册,就当奶奶给孩子的祝福,梅花耐寒,就像孩子现在这么坚强。”还有常来记忆馆的李爷爷,送来一张自己写的毛笔字,上面是“爱永不褪色”四个大字,笔锋温暖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