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种 >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六十三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六十三(2/2)

目录

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分享故事。王奶奶说:“以前秋天收了南瓜,我就会做南瓜饼,给家里的孩子当零食,那时候物资少,能吃上一块南瓜饼,孩子们都能高兴好几天。”陈爷爷接着说:“我年轻时,秋天常和朋友们去山里捡栗子,捡回来煮着吃,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栗子比现在的还香。”孩子们也纷纷分享自己的故事,丫丫说:“我最喜欢秋天,因为可以吃苹果派,还能捡枫叶做书签。”

美食分享会后,大家又一起收集落叶和果实,制作手工艺品。有的用枫叶拼贴成小船,有的用松果和树枝做小房子,还有的用橡果做小动物。林溪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听着院子里的欢声笑语,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这些温暖的瞬间,都会成为大家心中珍贵的回忆,也会让记忆馆和小书屋变得更加有意义。

冬天来临,山里下起了雪,小书屋的院子里白茫茫一片。林溪和石头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堆雪人,孩子们用胡萝卜给雪人做鼻子,用黑纽扣做眼睛,还把自己的围巾摘下来给雪人戴上。雪人堆好后,孩子们围着雪人唱歌、跳舞,笑声传遍了整个院子。

玩累了,大家就回到书屋里,围坐在炭火盆旁,喝着热乎的姜茶,听林溪讲冬天的故事。林溪讲的《雪地里的小画家》,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毛豆还站起来模仿小鸭子在雪地里画竹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有一天,县电视台的记者来到小书屋,想要采访林溪和孩子们。记者跟着林溪,看孩子们在“自然角”里观察植物,在亲子阅读区里读书,在记忆馆里听老物件的故事。采访时,记者问林溪:“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留在山里,经营这个小书屋和记忆馆?”林溪看着身边的孩子们,笑着说:“是孩子们的笑脸,是大家的支持,还有这里的温暖。每次看到孩子们因为阅读而开心,看到老人们因为老物件而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采访播出后,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藏在山里的小书屋和记忆馆。有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节目后,特意给小书屋寄来一批书籍,还附了一张纸条:“我也是从山里走出去的,知道山里的孩子多么渴望知识。希望这些书能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实现自己的梦想。”

春节前夕,小书屋和记忆馆联合举办了“新春民俗”活动。镇里的老艺人来教孩子们写春联、剪窗花、捏面人。孩子们拿着毛笔,在红纸上认真地写着“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拿着剪刀,把彩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有小兔子、小老虎,还有漂亮的窗花;捏面人的老艺人则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捏面人,不一会儿,孩子们手里就出现了一个个可爱的小面人。

活动当天,周教授和老校友们也来了。周教授看着满屋子的春联和窗花,笑着对林溪说:“现在城里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这么热闹的民俗活动,真是太好了。”林溪说:“我们就是想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民俗,感受过年的氛围,让这些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春节过后,天气渐渐变暖,山里的花开始绽放,小书屋的“自然角”又恢复了生机。林溪从网上买了一些新的花苗,和孩子们一起种在院子里。孩子们每天都去浇水、施肥,盼着花苗快点长大。

有一天,陈爷爷来到小书屋,手里拿着一本旧日记。他对林溪说:“这是我老伴年轻时写的日记,里面记着她做衣服的经历,还有咱们镇上的一些往事。我想着把它放在记忆馆里,让大家也看看过去的日子。”林溪接过日记,小心翼翼地翻开,里面的字迹工整清秀,记录着王奶奶当年的生活点滴。有一篇日记里写着:“今天给隔壁家的小姑娘做了一件花裙子,看着她穿上裙子开心的样子,我也觉得特别高兴。”林溪把日记整理好,放进记忆馆的展柜里,旁边还放了一张王奶奶当年做衣服的照片。

游客们看到这本日记,都忍不住驻足观看,有的游客还拿出手机,拍下日记里的内容,说要分享给身边的人。有位游客说:“这些真实的日记,比任何故事都感人,让我们看到了过去普通人的生活,也感受到了那份简单的快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书屋和记忆馆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成了山里名副其实的“精神地标”。林溪也收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她被评为“县级优秀志愿者”“乡村文化建设先进个人”。但林溪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她知道,这些荣誉不仅仅属于她一个人,更属于所有支持和帮助过小书屋、记忆馆的人。

这天午后,林溪坐在小书屋的窗边,看着孩子们在“自然角”里追逐嬉戏,看着游客们在记忆馆里认真听老物件的故事,心里满是希望。她想起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小书屋只有几十本旧书,记忆馆也只有几件老物件,而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孩子们的“知识宝库”,成了大家的“记忆港湾”。

林溪知道,记忆馆和小书屋的故事还会继续,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留下自己的故事,带走这里的温暖。而她,会一直在这里,守护着这份温暖,守护着孩子们的梦想,守护着这段属于大家的美好时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