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以红警踩列强 > 第471章 信

第471章 信(2/2)

目录

刚开始的几个月,汤姆还会时不时地寄信回来,告诉她在华夏的见闻,叮嘱她照顾好自己和家里的孩子。

但自从三个月前,汤姆的信件突然停止了,玛丽寄出去的信也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这三个月来,玛丽每天都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她无数次在梦中梦到丈夫出事的场景,醒来时总是满脸泪痕。她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丈夫了。

今天晚上,当玛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她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打开了邮箱。

当她看到邮箱底部那封熟悉的信封时,她的心脏猛地一跳——信封上的字迹,正是她日思夜想的丈夫汤姆的笔迹!

玛丽的双手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封信,仿佛那是一件稀世珍宝。她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借着街道上昏暗的路灯,仔细地读了起来。

“亲爱的玛丽,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或许正在华夏的土地上做着苦力,但请你不要担心,我还活着……”

刚读到开头,玛丽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激动、欣喜、担忧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一时间难以平复。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玛丽的脸色渐渐变得惊讶起来,她甚至忍不住惊呼出声

:“啊,我的天哪,怎么会有这种事发生?”

信中,汤姆告诉她,日不落国的军队在华夏战场上遭遇了惨败,他所在的部队被华夏军队击败,他和其他许多士兵一起成了俘虏。

之前在国内时,她就曾在街头巷尾听到过一些关于军队在华夏战败的谣言,当时她还以为那只是无稽之谈,根本不愿意相信。但现在,丈夫的亲笔信却证实了这个让她难以置信的消息,原本以为的谣传竟然是真的!

玛丽继续往下读,越读越是心惊。信中说,华夏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可以用金钱将被俘的士兵赎回,只要日不落国政府愿意与他们谈判并支付相应的赎金,士兵们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国家,回到家人的身边。

然而,让所有被俘士兵感到寒心的是,日不落国政府竟然迟迟没有与华夏国谈妥赎人的事宜,仿佛已经将他们这些在异国他乡受苦的士兵遗忘了。

更让他们气愤的是,高卢国的政府已经率先与华夏国达成了协议,将第一批被俘的高卢士兵赎了回去,而他们这些日不落国的士兵,却只能继续在华夏的土地上做着苦工,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等待着一个遥不可及的归期。

玛丽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正是需要丈夫陪伴和关爱的时候。

她的丈夫为了家庭,为了能给她和孩子更好的生活,也为了所谓的“国家繁荣”,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战场,可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想到丈夫在遥远的华夏受苦,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想到那些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对士兵的困境无动于衷,玛丽整个人都被气愤和委屈填满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往下掉。

就在玛丽沉浸在悲愤之中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突然响起。

玛丽深吸一口气,努力将心中的怒火和泪水压了下去,擦了擦脸上的泪痕,起身走到门口,打开了房门。

门口站着的,是她的邻居兼好友索菲亚。

索菲亚和玛丽年龄相仿,也是一位士兵的妻子,她的丈夫杰克和汤姆是同一支部队的战友,也是在半年前一起被派往华夏的。

看到玛丽红着眼圈的样子,索菲亚急忙问道:

“玛丽,你收到信了吗?是杰克……杰克他来信了!”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也刚刚经历了情绪的波动。

“收到了,”玛丽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难道说,你也收到你丈夫凯恩的信了?”

“当然!”

索菲亚用力地点了点头,走进屋里,一把抓住玛丽的手,激动地说道,

“信中说,咱们的政府竟然对他们这些被俘的士兵无动于衷!凯恩说,华夏方面提出的赎金其实并不多,每个人只需要几十枚金币就可以赎回去,可那些政府官员竟然连这点钱都不愿意付出,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华夏受苦!”

说到这里,索菲亚的情绪更加激动了,她的脸颊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

“你知道吗?凯恩在信里说,那些贵族老爷们家中的一件古董、一幅名画,随便卖出去一件,就可以换回咱1几百,上千人!只要他们把每个月从各处贪墨来的银钱拿出一点点,就可以赎回数百名被俘的士兵!可是他们呢?他们连一个子儿都不想出!甚至连高卢国都不如,高卢国的士兵都已经回家和家人团聚了,而咱们的丈夫,却还在华夏的土地上忍饥挨饿,做着最繁重的苦工!”

索菲亚越说越生气,作为一个经历过一些世事的成年人,她当然知道日不落国的官员贪墨成风,那些贵族老爷们更是生活奢靡。

但当她从丈夫的信中真切地感受到这种贪墨和冷漠给士兵们带来的痛苦时,她还是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

她仿佛能看到丈夫在华夏的土地上,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着难以下咽的食物,日复一日地做着苦工,眼神中充满了对回家的渴望。

玛丽看着激动的索菲亚,心中的委屈和愤怒也再次被点燃。她拉着索菲亚的手,急切地问道:

“索菲亚,你说咱们怎么办?才能救出咱们的丈夫?我真的好害怕,我怕再这样下去,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玛丽和索菲亚既是邻居,也是最好的朋友,两人平日里经常互相照应,遇到事情也总是一起商量。

相对于性格有些柔弱的玛丽来说,索菲亚显然是个更有主见的人,所以玛丽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时,总是会下意识地征求索菲亚的意见。

索菲亚沉默了片刻,眉头紧紧地皱着,显然在认真地思考着办法。过了一会儿,她的眼中突然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看着玛丽说道

:“玛丽,我想,现在肯定有很多和咱们一样的人,都收到了自己亲人的来信,他们也一定不会无动于衷的!明天,我就写条幅,去市政府门前抗议!我们要让那些政府官员知道,我们不是好欺负的,我们要为我们的丈夫讨回公道!”

原来,索菲亚在中学时期就曾经参加过几次学生游行,当时她们为了争取更好的学习条件,就是用这种方式向学校和政府表达诉求的。

虽然那些游行大多只是和平抗议,没有造成太大的轰动,但每次都或多或少地让她们的诉求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现在,当自己的丈夫在遥远的华夏土地上苦苦挣扎,而政府却置之不理时,索菲亚再次想起了这种曾经让她看到过希望的方式。

“对对对!这个办法好!”

玛丽听了索菲亚的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救丈夫的希望,

“我也去!我们一起去!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起来,政府一定不会视而不见的!他们不能就这样抛弃我们的丈夫!”

两人一拍即合,当即约定好第二天一早就行动。

随后,索菲亚留在玛丽家一起吃了晚餐,晚餐的气氛虽然有些沉重,但两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为丈夫争取权益的决心。吃完晚餐后,两人各自回了家,为第二天的抗议做着准备。

第二天一早,当第一缕阳光刚刚越过地平线,照亮伦敦的街道时,索菲亚和玛丽就已经洗漱完毕,在盛思街道的路口集合了。索菲亚的手中拿着一个用两根竹竿和一块白布做成的横幅,脸上带着坚定的神情。

“玛丽,你看,这是我昨晚连夜制作的横幅,怎么样?”

索菲亚将横幅展开,得意地对玛丽说道。这横幅显然不是一个人能举起来的,必须要两个人一起才能将它完全展开。横幅上,索菲亚用黑色的墨水笔工工整整地写着十几个大字,字体虽然算不上漂亮,但却笔锋刚劲,充满了力量。

玛丽凑近一看,横幅上的文字清晰地映入眼帘:

“军人为国家效力征战四方,政府却见死不救,赎回俘虏还我丈夫!”

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个字,但却字字千钧,清晰地表达了她们的诉求——她们的丈夫为了国家征战四方,如今身陷囹圄,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将他们赎回来,而不是见死不救。这短短的一句话,既饱含了她们对丈夫的思念与担忧,也充满了对政府冷漠态度的愤怒与不满,通俗易懂,又接地气,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共鸣。

玛丽看着横幅上的文字,用力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太好了,索菲亚!我们现在就去市政府,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遭遇,让政府听到我们的声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