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月5日(1/2)
春风踩着细碎的脚步漫过大地,冻土在暖阳里悄悄松了筋骨,河面上的冰壳子开始崩裂出细密的纹路,连空气里都裹着一丝消融的暖意,不再像冬日里那般凛冽得割人。
房间内的炭火早已撤去,只留下角落里几块残留的炭灰,证明着寒冬曾在这里盘踞许久。
王彩儿侧躺在铺着厚毡的木榻上,睡得正沉。她乌黑的长发散落在枕间,几缕发丝贴在汗津津的额角,许是梦里遇到了什么惬意的事,嘴角还挂着浅浅的笑意,呼吸均匀得像春日里拂过草原的微风。
一旁的赵国强原本正靠着榻沿闭目养神,脑海里还在复盘着猛谷地区的战事,突然,一道清冷又带着机械质感的女声在他耳边响起——是安娜的汇报。
“指挥官大人,恭喜您成功占领整个猛谷地区。”
安娜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营帐中,每一个字都带着精准的节律,
“此次军事行动,第五军以雷霆之势横扫敌军,共歼灭和俘虏敌人31万2400人,战果远超预期。根据红警一统天下的奖励标准,结合俘虏军衔等级,现发放对应金币奖励:
猛谷王爷8人,作为高层级指挥官,各奖励100万金币,共计800万金币;
-统领80人,各奖励40万金币,共计3200万金币;
-参领300人,承担一线作战指挥职责,各奖励10万金币,共计3000万金币;
-百夫长1000人,统领基层作战单位,各奖励1万金币,共计1000万金币;
-小队长3000人,负责小队战术执行,各奖励2000金币,共计600万金币。
本次蒙古行动累计发放金币奖励2亿4220万金币。
截至目前,您的个人金币余额为7亿7055万2500金90银。”
汇报完奖励明细,安娜顿了顿,话锋转向了此次战役的关键装备
:“另外,经战后数据分析,防空运兵车在本次行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作战日志显示,若未配备该型车辆,动员兵即便具备强悍的单兵作战能力,也无法在极寒环境下完成长途机动与攻坚任务。”
“哦?”
赵国强睁开眼,目光落在营帐外随风飘动的军旗上,安娜的话让他瞬间回想起了冬日里的艰难行军。
那时候的猛谷地区,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多度,地面冻得比钢铁还硬,马蹄踩上去都只能留下一个浅浅的白印,普通的马车走不了几里路就会因为车轮冻裂而抛锚。
是防空运兵车的履带式设计,硬生生在冰面上碾出了通道,才能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一路推进。
“看来战车的作用,确实比我预想的还要大。”
赵国强低声自语,手指轻轻敲击着榻沿,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后续的军备部署。
眼下猛谷地区虽已平定,但宁厦、甘束一带仍有未定之地,尤其是在西北的土皇帝经营多年,难保不会有突发战事。
在坦克还未研发的当下,这些战车就是最可靠的战力支撑。
他当即坐直身体,语气斩钉截铁地对安娜下令
:“传我命令,战车工厂立即启动生产计划——制造镰刀战车1000辆,防空运兵车1000辆。多备些家伙事,总比临时缺货强,在坦克列装部队之前,这些战车就是咱们的战争利器,必须保证数量充足。”
“收到,尊敬的指挥官。”
安娜的回应迅速传来,带着一如既往的精准,
“经核算,每辆防空运兵车售价5万金币,1000辆共计消耗5000万金币;每辆镰刀战车售价同样为5万金币,1000辆亦消耗5000万金币。
扣除生产费用后,您的金币余额更新为6亿7055万2500金币90银币。目前战车工厂的生产线已全力运转,每日可生产每种战车10辆,预计全部1000辆防空运兵车与1000辆镰刀战车将在1900年5月5日完成制造并交付部队,请留意后续进度汇报。”
赵国强点点头,正想再询问些关于宁夏地区的情报,身旁的王彩儿却轻轻动了动。
她长长的睫毛颤了颤,像是被外界的声音惊扰,缓缓睁开了眼睛。那双眼眸还带着刚睡醒的迷蒙,像蒙着一层水雾,待看清眼前的赵国强时,水雾渐渐散去,染上了几分娇憨的笑意。
王彩儿身上未着寸缕,肌肤在缦帐内柔和的光线下泛着细腻的光泽,带着刚睡醒的温热。
她侧过身,看着闭着眼睛佯装熟睡的赵国强,嘴角勾起一抹调皮的弧度。…………
…………
赵国强再也装不下去,猛地睁开眼,目光灼灼地看着眼前这张娇俏的脸庞。
四目相对的瞬间,空气里的温度仿佛骤然升高,两人再也无需多言,彼此的动作已经说明了一切。
事后两人相拥着躺在一起,王彩儿把头埋在赵国强的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很快又沉沉睡去,而赵国强则望着营帐顶的帆布,脑子里开始梳理起接下来的军事部署。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巴彦淖尔,第六军的将士们正焦急地等待着后勤物资的补给。
早在接到赵国强的命令后,第六军便紧随第五军征讨猛谷的路线,日夜兼程地向西北推进。
可当他们抵达巴彦淖尔时,却不得不停下了脚步——甘素和宁厦一带向来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回、汉、蒙古等各族百姓杂居于此,地形复杂不说,后勤运输线路也时常因为民族部落的阻隔而中断。
更关键的是,此前为了支撑第五军在猛谷的大规模作战,后勤部门已经将大部分粮草、弹药优先供应给了前线,等到第五军平定蒙古地区后,留给第六军的物资便出现了严重短缺。
“军长,粮食还能撑三天,弹药只够一次小规模战斗的消耗了。”
第六军的后勤部长站在军长的营帐内,脸上满是焦急,
“运输队说,猛谷那边的物资刚清点完毕,正在装车,最快也要五天才能运到咱们这儿。”
军长眉头紧锁,走到营帐中央的地图前,手指在巴彦淖尔和银川之间划了一道线:
“五天……宁夏那边的情况不明,李祥林那老狐狸在银川经营了十几年,手里肯定有不少兵力,咱们要是带着这样的物资状态过去,怕是要吃亏。”
他顿了顿,又道,“传令下去,让士兵们先节省着用,每天的口粮减半,弹药非必要不得动用。另外,派侦察兵去银钏方向打探消息,看看李祥林的动静,还有回民马家的态度。”
后勤部长应声退下后,军长又对着地图看了许久。
他知道,赵国强的目标是尽快平定西北,打通通往西域的通道,而宁厦作为西北的门户,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可眼下物资短缺,部队根本无法展开行动,只能在巴彦淖尔原地待命,这让他心里很是焦急。
好在五天后,满载着粮草、弹药和药品的运输队终于抵达了巴彦淖尔。
看着士兵们欢天喜地地卸着物资,军长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他立刻召集各师师长开会,部署进军宁夏的计划:
“猛谷已经平定,现在轮到宁厦了。根据情报,宁夏有两股势力,一是回民马家,二是清军的李祥林。马家在宁炸根基深厚,但向来和清军不和,咱们可以暂时不管他们,先拿下由李祥林控制的银钏。只要银钏到手,整个宁穿的局势就能稳住一半。”
“最高指挥官令由957师作为先头部队,从巴彦淖尔出发,经乌海市进入宁夏,直奔银川。记住,先礼后兵,要是李祥林识相投降,咱们可以给他留条活路;要是他冥顽不灵,就直接打进去!”
1900年1月25日,天刚蒙蒙亮,957师的将士们便集结完毕,踏上了前往银钏的征程。
队伍沿着黄河岸边的道路前进,一路上,既能看到冰封的黄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蜿蜒向远方,也能看到两岸的村庄里,百姓们正忙着春耕的准备,虽然西北的春天来得晚,但土地里已经孕育着新的生机。
经过三天的行军,957师终于抵达了银钏郊外。
动员兵师长下令部队在距离银钏城十里的地方扎营,同时派了一名参谋带着劝降信前往银钏城,面见李祥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