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星耀上市前夜:双捷报点燃研发城 (3)(1/1)
周总监的手指如同钢琴家般在会议桌的实木边缘轻快地跳跃着,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场无声的交响乐。他的目光如同扫描仪一般,快速而细致地扫过面前摊开的招股书草案,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据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在经过一番审视后,周总监缓缓地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份草案感到满意。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在会议室里回荡:“我已经跟券商和法务团队反复沟通过三轮了,招股说明书‘募集资金运用’这一章节,我们会用加粗字体明确标注——60%的资金将投入到碳化硅功率器件量产线的建设中,这是我们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项目之一;30%的资金会用于量子通信终端的研发迭代,这也是我们紧跟科技前沿的重要举措;剩下的10%则作为流动资金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周总监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从文件夹里抽出两页彩印的项目进度表,将它们轻轻地推到了会议桌的中央。这两张纸仿佛承载着整个公司的未来,被他小心翼翼地放置在那里。
“不仅如此,”周总监接着说道,“我还特意让研发部附上了两个项目的详细研发计划。这里面不仅包括了碳化硅衬底切割良率提升的具体方案,还有量子模块抗干扰测试的关键节点,甚至连每个季度的研发投入预算都列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投资人就能对我们的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也能让他们更加放心地投资我们的公司。”
说到这里,他的思绪突然被打断,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被遗忘了。他迅速拿起手机,点开备忘录,用指尖在屏幕上轻轻一划。
“哦,对了!”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急切,“上市敲钟的嘉宾名单确定了吗?交易所那边早上还发了条微信催着要呢,说是下周三前必须把名单和身份信息报过去,他们好提前制作嘉宾证。”
张华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马克杯上“星耀科技”的logo,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十几秒钟后,他终于开口说道:“嗯,我想了一下,除了我们几个核心管理层——你、我,还有CFO李姐、董秘王哥之外,再额外邀请两位研发工程师吧。”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然后停留在其中一个人身上,语气中明显带着赞许,“就是上个月带领团队攻克碳化硅材料成本难题的老陈,他可是我们的功臣啊!他带着三个徒弟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熬了整整半个月,最终成功地把碳化硅衬底的生产成本压低了23%,这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可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啊!
还有开发量子通信模块抗干扰算法的小林,他可是个技术天才!他设计的自适应滤波算法简直太厉害了,让模块在强电磁环境下的通信误码率直接降到了百万分之一以下!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的量子通信模块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也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他微微前倾身体,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似乎在强调他接下来要说的话的重要性。然后,他继续说道:“现在的资本市场,有太多只会讲故事的公司了。但我们星耀不一样,我们是做硬科技的!我们要让那些真正趴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钻研技术的人站到敲钟台上,让他们成为公司的骄傲。因为只有这样,当我们在路演时说出‘技术领先’这四个字时,才会更有说服力。投资人看到的不仅仅是几个名字,而是我们公司‘技术为王’的根本!”
就在他话音刚落的瞬间,会议室的玻璃门被轻轻推开,张经理抱着一叠装订好的文件快步走了进来。他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和喜悦,仿佛有什么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果然,他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说道:“张华总,好消息啊!我们的股权激励方案刚刚通过了董事会的最终审议,我刚刚从董事会办公室把文件拿回来呢!”
他面带微笑,将手中的方案轻轻放在张华面前的桌子上,然后用手指着方案首页的关键条款,详细地解释道:“你看这里,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比例已经从原定的15%提高到了20%。这意味着他们将获得更多的股权奖励,这无疑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接着,他继续指着条款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说道:“而且,在行权条件方面,我们特意去掉了‘营收增速’的附加要求,只考核技术研发节点。比如,碳化硅器件量产良率达标、量子模块通过军方认证等等。这样的调整更加贴合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将直接与股权挂钩,更能体现他们的价值和贡献。”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这个方案的信心和满意,仿佛已经看到了技术团队因此而焕发出的巨大活力。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笑容。他说:“我刚才路过研发车间的时候,听到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老陈对他的徒弟说:‘拿了股权更要出成果啊!’还说要在量产线投产前,再把良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小林则更直接,他说要趁着这股劲,把抗干扰算法再优化一版,争取年底前突破国际通用标准。”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技术团队的赞赏和对他们积极态度的肯定。他感慨道:“现在整个技术团队都干劲十足啊!连加班的茶水间都比平时热闹多了,大家都在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呢。”
“这就对了。”张华面带微笑,满意地接过方案,他的指尖轻轻滑过“核心技术人员名单”那一页,仿佛在触摸着星耀的未来。他的眼神格外坚定,透露出对这份名单的重视和信任。
“技术人才是星耀的根,根扎得深、扎得稳,这棵树才能长得高、长得壮,就算遇到行业波动也能扛得住。”张华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深知技术人才对于星耀的重要性。这些核心技术人员是星耀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发展的基石。
张华把方案放在桌角,然后抬起头,目光落在人力资源总监身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期待和信任,似乎在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上市后,人力资源部要重点抓两件事。”张华的语气严肃而认真,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是下周就跟清北、哈工大这几所高校的微电子学院对接,联合建‘星耀实验室’。”张华的声音清晰而果断,他详细地解释着自己的想法。“我们要按我们的技术需求定制课程,比如增设‘碳化硅材料制备’‘量子通信协议设计’这些专项课。”他强调了这些课程的重要性,这些课程将为星耀培养出符合公司技术需求的专业人才。
“实验室里的设备我们全额投,学生毕业后直接来星耀实习,优秀的直接签三方,定向培养我们需要的专业人才。”张华的话语中充满了决心和信心,他相信通过这样的合作,星耀能够吸引到最优秀的技术人才,为公司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二是启动‘全球顶尖专家招募计划’,重点挖场论、量子通信这两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尤其是在海外实验室有过核心研发经验的,薪酬、科研经费都按行业顶格给,只要人靠谱,钱不是问题——我们要让星耀成为硬科技人才想来、想留、能成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