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213章 我国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27

第213章 我国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27(2/2)

目录

16、讹:错误。滥:泛滥。

17、异端:指不合正道者。

18、辞:指周书所说的辞。训:指孔子所述的训。异:指不同于辞人爱奇。

19、搦(nuo诺音):握持,拿着。搦笔:就是执笔。

20、如:一本作“于”。典:指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

21、书:指陈思王曹植《与杨德祖书》。

22、《文论》:指应玚《文质论》。

23、《流别》:挚虞,字仲洽,有《文章流别论》。

24、《翰林》:李充,字宏范,有《翰林论》。

25、鲜:少。衢路:大路。这里指创作的主要途径。

26、臧否:褒贬的意思。

27、魏典密而不周:魏文帝《典论?论文》分析作家作品不同的气,各种文体不同的特征比较细密,但仍然只是引了端绪,未能就这些问题,作全面周到的阐发。所以说“密而不周”。

28、陈书辩而不当:曹植《与杨德祖书》讥笑陈琳不长辞赋,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论好尚不同,不以辞赋为君子等,其言皆闳辩。但破多于立,所以颜和认为无当。

29、君山:桓谭有《新》,内有论文之处。公干:刘桢的字,论文着作已无考。

30、吉甫:应贞的字,论文着作已无考。士龙:陆云的字。他在给陆机的书信中,大都谈论文学创作方面的问题。

31、先哲之诰:指经典之文。

32、“本乎道”五句:第一篇《原道》论“本乎道”,第二篇《征圣》论“师乎圣”,第三篇《宗经》论“体乎经”,第四篇《正纬》论“酌乎纬”,第五篇《辩骚》论“变乎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