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朔方两日(14)(1/2)
看着厉延贞那一脸笃定的神色,苏墨麟心中的期望之火再次被点燃。他暗自思忖着,如果真的能够成功击败突厥的附离狼卫,那么这份功绩的份量绝对是非同小可的。且不说这会给朔方城的守军带来多大的荣耀和声誉,单就这一壮举本身,就足以震惊天下。
“厉大人,不知您有何妙计?”尽管内心深处确实燃起了一丝希望,但对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样的奇迹,苏墨麟还是心存疑虑,不敢完全相信。
然而,厉延贞并没有直接回答苏墨麟的问题,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紧紧地凝视着城外那密密麻麻的突厥大军。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地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突厥大军此时展开阵型,显然是准备再次对我们发起进攻。以本官之见,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次突厥人的进攻,其攻势必定会比先前看上去要猛烈得多。”
说到这里,厉延贞稍稍顿了一下,似乎是在观察苏墨麟的反应。接着,他继续说道:“不过,这也只是表面现象而已。虽然他们的攻势看似凶猛,但真正出动的兵力,恐怕并不会有多少。”
虽然厉延贞的回答与问题毫不相关,但苏墨麟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被他所说的猜测深深吸引。他不禁心生好奇,厉延贞为何会对突厥人有如此独特的判断呢?
或许是察觉到了苏墨麟那充满疑惑的目光,厉延贞突然转过头来,与苏墨麟的视线交汇。只见厉延贞面带微笑,语气平静地解释道:“苏将军,不必感到诧异。本官之所以如此断言,是因为我对突厥人的习性和战略有着一定的了解。据我所知,他们今夜的真正目标并非西城,而是北城。”
“北城!”苏墨麟听到这个答案,不由得大吃一惊。他心中暗自思忖,难道说突厥人想要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先佯攻西城,然后再趁机偷袭北城不成?
想到这里,苏墨麟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深知北城的重要性,如果突厥人真的突袭北城,后果恐怕不堪设想。而北城的守将正是参军柳彦初,苏墨麟对他的能力并不十分了解。在此之前,他从未听说过柳彦初有过担任主将的经历。
“厉大人,”苏墨麟忧心忡忡地说道,“北城守将柳彦初,末将对他的军事才能并不是很有信心。若是突厥人真的突袭北城,以柳参军的能力,恐怕难以应对。大人您身为天子特使,应当向总管进言,建议更换北城的战将,以确保城北的安全。”
苏墨麟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是与柳彦初有什么私人恩怨,而是真心担忧城北的防守问题。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瞬息万变,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的胜负。
厉延贞目光如炬,他自然能看出苏墨麟言语中的诚恳之意。只见他面带微笑,轻轻地拍了拍苏墨麟的肩膀,宽慰道:“苏将军不必忧心忡忡,柳彦初虽仅任参军一职,但他可是出身河东柳氏的将门之后啊!如此说来,柳参军与苏将军同属将门之后,想必苏将军对他应当颇为了解才是。”
苏墨麟闻听此言,并未当即出言反驳,然而他心中却对厉延贞的这番话颇不以为然。诚然,他与柳彦初皆可称得上是将门之后,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难道仅凭这一点,就能证明柳彦初具备担任守城主将的才能吗?遥想当年东周七雄争霸之际,那马服子赵括岂不更是将门之后?可最终的结果又如何呢?他不仅兵败长平,还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成为了千古笑柄。
然而,这些话苏墨麟却不敢当面讲给厉延贞听,毕竟厉延贞乃是天子特使,若自己言语稍有不慎,恐怕会引得这位特使对自己心生不满。故而,苏墨麟只得将这些想法深埋心底,只是他那紧蹙的眉头以及难以掩饰的脸上忧虑之色,却都被厉延贞尽收眼底。
然而,厉延贞却并未对他多做解释。实际上,今晚北城之战的关键并不在于柳彦初所率领的守军。因此,即便柳彦初真的缺乏担任主将的才能,对于这场战事的结果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嗵嗵嗵……
就在此时,城外突厥大军的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战鼓之声。这声音如同雷霆万钧,震耳欲聋,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之颤抖。
列阵在城下的两千名突厥士兵,在将领的指挥下,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一般,开始向城头推进过来。他们步伐整齐,气势汹汹,显然是有备而来。
“擂鼓!备战!”苏墨麟听到城外的战鼓之声,心中的斗志瞬间被点燃。他手提环首刀,如同一只被激怒的雄狮,高声呼喝着,在城头来回奔跑,亲自传达着战斗的命令。
“阿郎!”随着一声高呼,张恪如疾风般疾驰而来,迅速抵达厉延贞身旁。他面色凝重,语气急切地禀报道:“武周义从已经全部就位,按照计划分作三部,巧妙地穿插在城头守军之中。然而,关于虎卫的具体部署,还请阿郎明示!”
厉延贞闻言,目光如炬,凝视着远方的城墙,沉思片刻后,果断下令:“虎卫组成两队协同阵型,无需直接上前阻拦敌军登城。你们的主要任务,乃是密切关注那些成功登城的突厥人。一旦发现任何一处防线被突厥人突破,你们必须毫不犹豫地迅速压上,以最快的速度将敌军驱赶下去!记住,绝对不能让敌军在城头站稳脚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属下遵命!”张恪闻令,立即插手行礼,然后转身,步履坚定地朝着不远处的虎卫走去。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必胜的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