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突厥困境(1/2)
厉延贞和默啜可汗的第一次会面,虽然没有任何言语上的交流,但两人却都在这短暂的相遇中,给对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当默啜可汗看到厉延贞时,他那如鹰般锐利的目光,仿佛能够穿透厉延贞的内心。而厉延贞也毫不示弱,他的眼神冷静而坚定,似乎对默啜可汗的审视毫不在意。
就在这样一种微妙的氛围中,两人之间的警惕之意油然而生。默啜可汗显然对厉延贞等人的到来心存疑虑,而厉延贞则深知自己身处敌营,必须时刻保持警觉。
默啜可汗随即下令,让骨咄禄巴什将厉延贞等六人带回突厥大营。进入大营后,厉延贞他们发现自己被晾在了一边,无人理会。
骨咄禄巴什整日垂头丧气的家伙,也成为了被默啜大汗冷落的人。然而,由于职责所在,他还是不得不与厉延贞他们说上几句话。
除了骨咄禄巴什,厉延贞他们几乎见不到其他的突厥将领,更别提见到默啜可汗本人了。对于这种被冷落的待遇,厉延贞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意外。
在初次与默啜可汗会面时,厉延贞就从对方的神情中察觉到了这样的结果。他知道,要想接近默啜可汗并完成任务,绝非易事。
然而,厉延贞他们此次潜入突厥大营,是假借范阳卢氏之名而来,目的就是为了接近默啜可汗,设法拿下这位突厥的可汗,逼迫他将突厥大军撤走。
时光荏苒,数日转瞬即逝,然而厉延贞却始终未能一睹默啜的真容,这让他心中渐渐萌生出放弃的念头。如今,朔方城的援军已然现身,围城的突厥大军在默啜的鲁莽冲动下,对朔方城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尽管如此,这一系列的强攻确实给朔方城内的守军带来了沉重的损失,但与此同时,突厥军自身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近万名士兵命丧黄泉。
面对如此巨大的伤亡,突厥大军已然元气大伤。一旦朔方的援军抵达战场,突厥军便极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甚至有可能被大周军一举围歼。在这样的局势下,厉延贞意识到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冒险接近默啜了。毕竟,继续执行原计划不仅风险极大,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经过数日的冷落与思考,厉延贞毅然决定放弃最初的计划,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突厥大军动向的严密探查上。
在大周援军尚未抵达之际,突厥大军必定不会坐以待毙,定然会有所行动。默啜此番率领两万余名突厥士兵,历经千里奔袭,如鬼魅一般悄然降临朔方境内。然而,经过一场激烈的攻城交战之后,他身边仅余一万多突厥虎师精骑。虽说虎师乃是突厥军队中的精锐之师,但在朔方城周围近十万大军的围攻之下,恐怕也难以应对如此艰难的局面。
如此一来,默啜在这几日中,必定是绞尽脑汁地构思着撤军的路线,同时还要密切探查大周援军的动向。毕竟,突厥大军若想安全撤离,就必须赶在大周军队完成合围之前,从驰援而来的大周各军之间的缝隙中穿插而过。
厉延贞深知这一点,他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厉延贞果断下令,命随行的五名虎卫在突厥大营中频繁走动,设法接近突厥的士卒以及将领,从他们身上套取有关突厥大军动向的情报。
然而,令厉延贞深感失望的是,虎卫们在突厥大营里忙碌了一整天,却未能探听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他们带回来的情报,并没有让厉延贞察觉到默啜有急切撤离的意图。对于这种情况,厉延贞感到十分诧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