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技术创新(1/1)
在新引进的雷达检测仪调试的那一天,整个监理部都沸腾了起来,就像是过年赶集一样热闹非凡。平时总是待在资料室里埋头工作的老周,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匆匆忙忙地凑了过来。
只见一个银灰色的仪器箱静静地放置在工作台上,它的外表光滑而闪亮,仿佛在诉说着它的高科技含量。厂家的技术员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仪器箱,金属合页发出了一阵轻微的声响,就像是相机快门被按下时的声音一样。
当仪器箱完全打开后,一个巴掌大小的探头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个探头在清晨的阳光下散发着冷冽的金属光泽,让人不禁想起了科幻电影中的高科技装备。而连接探头和主机的连接线,则像银色的藤蔓一样,缠绕在主机上,给整个设备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这可是我们行业里的顶配啊!”厂家技术员满脸自豪地介绍道,“它能够看透三米厚的混凝土坝体呢!”说着,他的手指在显示屏上飞快地滑动着,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了一组清晰的坝体模拟图。
技术员突然转头看向林江,眨了眨眼,语气中充满了自信:“这可比医院的CT机还要精准哦!不管是钢筋有没有生锈,还是混凝土有没有空鼓,它都能给你拍得清清楚楚。就连毫米级的裂缝,也绝对逃不过它的‘法眼’!”
话音刚落,调试用的检测探头刚贴在办公室墙上的混凝土试块上,显示屏上突然跳出一片刺目的红区。在蓝色的坝体截面模拟图里,那团不规则的红色像块溃烂的伤疤,突兀地盘踞在画面中央。林江的呼吸瞬间一紧,快步凑到屏幕前,指尖在触控屏上放大图像——能清晰看见试块内部的钢筋被腐蚀出密密麻麻的蜂窝状孔洞,连锈蚀产生的锈迹都看得一清二楚。“把这个试块对应的坝体位置报给施工队,”他一把抓起桌上的安全帽,金属扣撞击发出急促的声响,“立刻停机,拆模板检查!”
施工现场很快拉起了警戒线,拆模板的工人拿着撬棍小心翼翼地作业。当拆到第三层模板时,一股刺鼻的酸臭味突然扑面而来,呛得人直皱眉。暴露在外的钢筋表面裹着一层绿茸茸的锈迹,像覆了层发霉的苔藓,施工队的技术员用扳手轻轻一敲,锈蚀的碎末便簌簌往下掉,露出里面细瘦的钢筋本体。“是用了海砂!”跟在一旁的实习生小张突然惊呼出声,他蹲在地上捻起一把混凝土粉末,指尖立刻染上一层细小的咸涩结晶,“海砂里的氯离子会腐蚀钢筋,时间长了坝体肯定会出问题!”
那天晚上,林江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雷达扫描图通过投影仪投在墙上,红色的锈蚀区域在黑暗中像一幅抽象的红色地图,触目惊心。他盯着画面沉默了许久,突然抓起办公桌上的电话:“通知资料室,把近五年所有混凝土坝体的检测报告全调出来,按砂源分类整理,明天一早送到我办公室!”
三天后,厚厚的检测报告在林江的办公桌上堆成了小山,从2019年到2024年,每一份报告都标注着清晰的砂源地、检测数据和验收结果。林江坐在桌前,手里的红笔在海砂使用记录旁一个个画圈,随着圈画得越来越多,一个惊人的巧合渐渐浮现——几乎每次使用海砂的混凝土批次,三个月后进行雷达检测时,屏幕上都会准时出现红色预警,锈蚀的位置与海砂使用区域完美重合。
他立刻把这些数据输入新引进的工程分析系统,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瞬间跳出一条陡峭的红色曲线,攀升的峰值像一排狰狞的獠牙,清晰地展现着海砂对坝体的侵蚀速度。“得给系统加个海砂预警模块。”林江盯着屏幕上的“氯离子含量”数据栏,眼神坚定,“再把气象站的湿度数据关联进来,只要雨天空气湿度超过85%,系统就自动触发报警,氯离子在高湿度环境下腐蚀性会翻倍,必须提前防范!”
就在他专注调试系统时,技术员小王突然推门进来,手里举着一块透明的塑料板,脸上满是兴奋:“林工,您快试试这个!”那是一块嵌着细密光纤的混凝土试块,阳光透过透明的外壳时,内部细微的裂纹像蛛网般在板面上显形,还泛着淡淡的荧光。“这是我大学导师实验室里的新成果,叫‘光纤传感混凝土试块’,只要内部裂缝超过0.2毫米,光纤就会折射出光信号,直接在表面显示出来!”
林江接过试块,对着光线仔细观察,指尖抚摸着光滑的表面,眼睛突然亮了:“走,去现场试试!”
正在浇筑溢洪道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放下手里的工具,好奇地围着这块“会发光的试块”。当振捣棒轰鸣着插入刚浇筑的混凝土时,小王把试块贴近坝体表面,塑料板上突然亮起一颗绿豆大小的光点,在阳光下格外显眼。“那里有气泡!振捣不密实!”小王立刻大喊,振捣工赶紧调整振捣棒的角度和深度,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变化,光点很快便熄灭了,试块重新恢复了透明。
“这东西太实用了!”林江忍不住赞叹,他望着远处正在吊装预制板的起重机,思路越发清晰,“给所有浇筑模板都装上这玩意儿,每块模板嵌三个传感试块,确保全覆盖。另外,再组建个无人机巡检队,给无人机装上热成像仪,每天定时巡检坝体温度,温度异常的地方很可能是内部结构出了问题!”
无人机第一次升空那天,监理部的监控室里挤满了人,林江站在屏幕前,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热成像图上,整个坝体像一块被打翻的调色盘,红色代表高温区,蓝色代表低温区,颜色斑驳交错。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屏幕上,忽然指着一处亮得刺眼的红区,声音急促:“立刻停机!让施工队去检查那个位置,那里的钢筋接头肯定没焊牢!”
施工队的人半信半疑地拆开保温层,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傻了眼——本该重叠五公分焊接的钢筋,只勉强搭了个边,焊缝处全是虚焊,焊渣像烧焦的蝴蝶翅膀粘在上面,轻轻一碰就往下掉。施工队老板闻讯赶来,脸上堆着谄媚的笑,递烟的手止不住地发颤:“林工,这……这就是个小失误,您通融一下,我们马上整改,别上报行不行?”
林江把烟推了回去,目光锐利地盯着他,指着监控屏幕上闪烁的红点:“看见没?现在的技术设备比纪委的眼睛还尖,任何猫腻都藏不住。”他忽然提高声音,语气不容置喙,“明天开始,工地上所有的钢筋焊点,必须逐一拍X光片,照片全部传到云端系统存档,谁都别想蒙混过关!”
暴雨连绵的七月,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江水位不断上涨,监理部的人都绷紧了神经。这天凌晨,新升级的监测系统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声,刺耳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林江披着雨衣冲进监控室时,巨大的显示屏上,坝体三维模型正被红色的警戒线层层包裹,警报灯闪烁不停。“是防渗墙出问题了!”负责监控的技术员飞快调出剖面视图,原本应该连续完整的蓝色防渗墙线条,赫然断成了三截,中间的空白区域正不断扩大。
林江立刻带着团队赶到现场,浑浊的洪水已经漫过了脚脖子,冰冷的雨水顺着雨衣领口往下灌。他调来潜水设备,让潜水员穿戴整齐后下水探查。当潜水员把水下的防水布掀开的瞬间,岸上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防渗膜上被人划开了三道整齐的口子,边缘还沾着新鲜的刀痕,洪水正顺着口子疯狂往里渗。
“立刻调取施工现场的夜间监控!”林江的声音在雨幕里发颤,既愤怒又后怕,要是再晚发现一会儿,整个坝体的防渗系统就彻底毁了。
监控画面在监理部的会议室播放时,所有人的拳头都捏得发白。画面显示,凌晨三点,三个穿着雨衣的黑影像泥鳅似的滑进施工现场,手里的美工刀在探照灯的余光里闪着寒光,他们动作迅速地划开防渗膜,又趁着雨声掩盖痕迹,很快便消失在黑暗里。“是材料供应商的人!”小王突然指着屏幕大喊出声,画面里其中一个人的安全帽侧面,印着一个歪歪扭扭的“李”字,正是给工地供应防渗膜的供应商老板的姓。
那天深夜,林江坐在电脑前,在监测系统的后台敲下了一行行代码。当他按下回车键的瞬间,分布在工地各个角落的监控摄像头突然开始360度旋转,隐藏在灯杆里的红外摄像头在黑暗中亮起幽绿的光,像无数双醒着的眼睛,无声地守护着大坝。远处的江面上,货轮的汽笛声悠长地响起,在寂静的夜里回荡,仿佛在为这座深夜里仍保持警惕的大坝伴奏,也为这些用技术守护安全的监理人,奏响了一曲无声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