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论知识储备这一块(1/2)
林逸笑着迎上来,手里还拿着一本博物馆讲解手册:“刚听讲解员说这尊三彩马是镇馆之宝,唐代的工艺太惊艳了。
你们来得正好,讲解员说要带我们逛展厅,普及陶瓷历史,为后面的知识问答做准备。”
话音刚落,一位穿着素雅旗袍的讲解员走过来,手里拿着扩音小喇叭:“各位老师好,我是今天的讲解员小苏,接下来我会带大家参观三个展厅。
分别介绍景德镇陶瓷的起源、唐宋明清的陶瓷发展,以及现代陶瓷艺术,大家有疑问随时可以问我。”
众人跟着小苏走进第一个展厅,墙壁上挂满了泛黄的史料照片,展柜里陈列着新石器时代的黑陶碎片。
“景德镇的陶瓷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小苏指着展柜里的陶片,“这些黑陶碎片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当时的先民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制陶技术。”
陈贺凑到展柜前,眯着眼睛看陶片:“这陶片看起来平平无奇,没想到这么古老。”
黄博笑着调侃:“你这审美不行,得看工艺,你看这陶片的厚度多均匀,6000年前能做到这样很厉害。”
白露则拿出手机拍照,小声对林逸说:“这些历史知识好有意思。”
直播间的弹幕里,粉丝们也跟着涨知识:
“原来景德镇陶瓷有6000多年历史!长见识了”
“陈贺的反应太真实了!我看陶片也觉得普通[笑]”
“黄博懂的好多!果然是老大哥”
“白露认真拍照的样子好可爱!是好学生没错了”
走进第二个展厅,气氛瞬间变得雅致起来——展柜里陈列着唐宋时期的青瓷、白瓷,宋代的影青瓷更是薄如蝉翼,透过瓷碗能看到对面的文字。
“宋代是景德镇陶瓷的黄金时期,”小苏拿起一个影青釉刻花碗,“这种影青瓷釉色温润,刻花精美,当时远销海外,深受外国人喜爱。”
林逸接过碗(隔着防护手套)仔细观察:“这釉色太漂亮了,胎体这么薄,烧制的时候肯定很考验火候。”
小苏惊讶地看着他:“林老师对陶瓷很了解啊!没错,影青瓷的烧制温度需要控制在1300c左右,温度差一点就会开裂。”
邓朝凑过来,想模仿林逸的样子观察,结果不小心碰到展柜玻璃,发出“咚”的一声,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朝哥你小心点,”陈贺调侃道,“别把文物碰坏了,咱们赔不起。”
邓朝尴尬地笑了笑:“我就是好奇,这碗这么薄,真能用来吃饭吗?”
来到明清展厅,青花瓷成了主角——明永乐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清康熙年间的青花山水纹瓶,每一件都色彩浓艳,图案精美。
“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是景德镇的代表作,”小苏指着压手杯,“这只永乐青花压手杯,全世界现存不足十件,非常珍贵。”
白露看着青花瓷,突然想起林逸之前唱的《青花瓷》:“你写《青花瓷》的时候,是不是参考过这些文物?”
林逸点头:“是啊,为了写这首歌,我查了很多青花瓷的资料,还专门去博物馆看实物,这些纹饰、釉色都给了我很多灵感。”
直播间的粉丝瞬间沸腾:
“原来《青花瓷》的灵感来自博物馆!太有心了”
“林逸也太专业了吧!连烧制温度都知道”
“邓朝又闹笑话了!碰玻璃的样子太可爱[笑]”
“永乐青花压手杯好珍贵!能看到实物太幸运了”
“林逸白露又撒糖!聊歌的样子好甜”
......
参观结束后,众人来到博物馆的学术报告厅,这里早已布置好答题现场——前方有一个大屏幕,两侧摆放着答题按钮,桌上放着纸笔。
王冕拿着话筒走上台:“接下来是今天的最后一个环节——陶瓷知识问答比赛!规则很简单,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分,答错不扣分,最后得分最高的人,能获得‘陶瓷文化大使’称号,还能获得50元资金奖励!”
“50元!”
邓朝瞬间坐直身体,“我要拿第一,把之前的1元赚回来!”
陈贺也摩拳擦掌:“我也要加油,至少不能垫底。”
第一题:“景德镇陶瓷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哪个时期?A.新石器时代b.夏朝c.商朝d.周朝”
屏幕上刚出现题目,林逸就按下了答题按钮:“选A,新石器时代,刚才讲解员说过,距今6000多年。”
“回答正确!加10分!”
王冕笑着说,“反应真快。”
邓朝懊恼地拍了下桌子:“我也想选A,就是手慢了!”
直播间弹幕:
“林逸好快!学霸实锤”
“邓朝手慢了!太可惜了[笑]”
“第一题就答对,开门红!”
第二题:“宋代景德镇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品种是什么?A.青花瓷b.影青瓷c.唐三彩d.粉彩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