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我在大明做考官(2/2)
反正目前的邮政系统,就是南北二京之间。
苏泽干脆就定下了无论远近,都是一枚邮票的政策。
原时空,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英国发行的黑便士。
而黑便士也是价值一便士,而且无论远近,只要寄信都是一便士。
这大概也是为了迁就当时的普通人和邮政人员的计算能力,简化工作上的麻烦。
如何制造邮票,也成了一件麻烦的事情。
大明的第一枚邮票价值1黄铜币,这也不是一笔小钱了。
同样也需要防伪的手段。
这件事最后还是报馆印刷坊的匠官张毕,和太子身边的方士陶观给了苏泽解决方案。
张毕找到了一种很厚的纸,他为邮票设计了一种压印机,可以在纸上印刷出浮雕一样的质感,这算是防伪的手段。
而陶观则给苏泽弄来了一种新的染料。
原来上一次苏泽从炼焦工厂中发现了氨气之后,陶观也迷上炼焦工厂。
他发现,炼焦工厂有一种副产物。
焦炭在产生的煤气反应后,会形成一种黑色的粘稠液体,这种液体被炼焦厂的工人称之为煤焦油。
这种煤焦油有难闻的味道,工人们会将它们当做灯油,用在一些室外照明的地方。
陶观对于煤焦油产生了兴趣,开始尝试分离煤焦油中的物质。
陶观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紫色染料。
这是煤焦油中提取的物质,和钒油反应后生成的一种紫色物质。
陶观发现,这种染料非常鲜艳,染色效果非常的好,一旦沾染上就很难祛除,只有加热到一定温度才会褪色。
于是陶观将这种紫色染料献给了苏泽。
苏泽也没想到陶观竟然捣鼓出这东西来,他一边让陶观向太子进献,将这种染料用在染坊之中,一边又开始实验制作邮票。
至于邮票的版面样式。
苏泽最后定下的方案是生肖。
今年是隆庆六年,正好是壬申猴年。
苏泽请人画了一只惟妙惟肖的猴子,作为这方世界第一份的邮票。
等到邮票印刷出来后,苏泽也十分的满意,立刻将邮票献给了通政使李一元。
李一元对于苏泽的高效率也是非常的满意,苏泽担任右通议的时间,就将京师邮局和邮票的问题搞定了。
李一元又和苏泽联名将这份邮票的样板送到内阁,果然也得到了内阁的一直夸赞。
隆庆皇帝也非常的满意,就这样世界上第一版猴票就定了下来。
就这样一直忙碌到了月底,京师各大衙门也逐步开始恢复工作,苏泽终于偷闲回到了报馆。
沈一贯也相约来到报馆。
“子霖兄过些日子就要去贡院了吧?”
沈一贯和罗万化的眼神中都充满了羡慕。
入仕四年,就从新科进士变成了会师的同考官,这绝对足以载入大明史册了。
要知道除了三甲进士之外,普通庶吉士还需要两年馆选才能转正。
而且作为科场前辈,两人也对这次的会试十分关注。
苏泽理解他们的心情,这大概就和刚上大学关注下一届高考的心态差不多。
苏泽也有些忐忑。
他穿越前看过很多科举文,可都是教着人怎么参加科举,有的书到完结也才中进士!
可没有书教人怎么做考官的啊!
而且历史上这一届的进士好像没什么名人。
苏泽也猜到了原因,这一届的主考官是张居正,这一届的进士很多都在成长中卷入到了原时空万历亲政的党争中,没能走上高级岗位就染上了污点,也就没了翻身的机会。
“子霖兄是治的《易经》吧?这次你会被分到《易经》的那房吧?”
苏泽点点头。
会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考生提前一天入场,十六日出场,这期间都会留在贡院。
但是考官就苦逼了,从会试前一天,也就是初七就要进贡院。
而考生考完之后,考官的痛苦才开始。
考生十五日考完,但是会试榜单在月底之前就要出来。
沈一贯说道:
“听说这一次张阁老主考,会更重视策论。”
苏泽想了想,好像这是张居正的作风。
会师和前面的科举一样,分为三场。
第一场考试,考生需做三篇四书文,四篇五经文,这要求用八股文作答。
第二场考试,考的是“论”“诏诰表”“判语”。
“论”可以简单理解为议论文,虽然出题也是从四书五经中摘取,但并无规定得用八股文来答,自由发挥即可。
“诏表”即“诏”、“诰”、“表”的合称,可以简单理解为公文,要求士子模仿上位者的言行,写出相应的诏、诰、表,也就是公文写作,主要是看格式。
“判语”可以简单理解为对下级递呈上来的文件所下的批语,考察士子对《大明律》等法律条文的熟悉度。
第三场是“策问”,“策问”的题目,每一道题都是以“问”来开头,即给你一段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或写出自己理解。
因为批改任务紧,加上第一场考试的四书五经八股文有比较好的评判标准,所以大部分时候,大明科举最重视的还是第一场考试。
第一场考试决定高下,第二场考试筛选掉不合格的考生,第三场策问算是附加题。
所以明清科举,和唐宋科举是截然不同的。
罗万化说道:
“重策问?这会不会重蹈鬻题案?”
沈一贯也点头说道:
“是啊,但是我听说张阁老特意请示了陛下,这次的策问题目是陛下亲自出的,这段时间市面上张阁老的文集都卖疯了!”
鬻题案,是弘治十二年的科举弊案。
这场案件,主考官出了一个刁钻的策问题目,最后只有几个考生答出来。
后来主考官又以策问来录取考生,引起大量的考生不满,最终主考下狱,这次会试成绩作废。
鬻题案中也有一个名人,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他就是那个少数答出来的考生之一,后来被禁止科举,无缘仕途。
而隆庆皇帝同意张居正的请求,以第三场策问来决定会试名次的原因,苏泽大概也清楚。
殿试只考策问。
殿试,等于是皇帝考问学子治国理政的想法,所以都是天子出题考察策问。
但是今年天子的情况,估计殿试就走个形式,所以将会试中的策问提到了更高的位置上。
这对于苏泽这类的同考官来说,是一个糟糕的消息。
苏泽不由感慨,张居正实在是太会抓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