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朱元璋捡到了我的手机 > 第288章 反向劝降,大清要完

第288章 反向劝降,大清要完(2/2)

目录

“那这宫里面如何?”

哲哲冷声疑问。

务达海立刻给出答案:“还请大福晋放心,微臣已在皇宫附近加强防务,绝不会再让任何一个汉人闯入宫闱。”

“若是再有下次,微臣提头来见。”

有了务达海的这番保证,哲哲也不好再继续逼迫下去。

虽然她顶着大义之名,但想要将事情落实,终究还是要靠务达海这些满人。

务达海退下后,在这深宫大殿帘幕内,海兰珠袅袅娜娜侧步走来。

只是此刻她的脸色同面前的哲哲一样,都没好到哪里去:“这务达海初上任不久,这火气倒是都杀到我科尔沁部的头上去了。”

“还真是好大的狗胆。”

海兰珠檀口微张,一对秀眸中亦是闪出一丝怒意。

哲哲也好,海兰珠也罢,都特别清楚自己在这宫闱之内的地位,是同身后的母族息息相关的。

大清八旗数目稀少,便代表着蒙古人乃是其倚重之基,甚至在海兰珠和哲哲二人眼里,皇太极这个丈夫的生死,也未必能敌得过身后的母族部落。

蒙古人的风俗本就如此,哪怕丈夫身死。

她们的地位也不会因此受到太大影响,依旧能过上富贵日子,当然代价便是需要嫁给另外一个部落首领。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谁当县太爷不重要,只要我能当县太爷夫人就成”。

“便让此人先嚣张一时,待到外面大明兵退去,来日陛下班师回朝,定要让此人栽上一个大跟头。”

哲哲方才也看清了务达海的嘴脸,面上不显,但并不代表她不记恨,“这笔账,早早晚晚要还回来的。”

同一时刻,深宫之内,漫漫长夜中,满清皇族的年幼小辈。

皇太极的其余子嗣,除了长子豪格领兵在外,次子洛格、洛博会早夭,余下的几个孩子,这些时日也同样知晓了皇城的危险,脸上怯生生地问:“额娘,会没事的,对吗?”

“一定会的,一定会的……”

安抚的声音微微落下,才让这盛京皇城多了一份慰藉。

在这盛京皇城之内,务达海也算是个能臣,眼见这日常事务日日艰难。

汉人作乱虽暂时平息,可蒙古人出力甚少,全靠他们这些八旗之人撑着。

他用老办法赏银钱。

虽有效,可这么一直赏下去,地主家也没余粮。

他这守城大将也是心疼得很。

一抬头,务达海见到阿拜、塔拜两人相携走来,顿时面露红光,目中透出喜色,朝二人阔步走去。

可两人见了他务达海,仿佛碰到了什么晦气东西一般,连个招呼都不打,一左一右跑得没了影,一边跑还一边大喊:“贝勒爷。我们二人可实在是没什么银钱了,真没了。”

把身后的务达海听得脸色又是一黑。

一阵沉默。

当夜,务达海想了半天,还真想出了一个馊主意,吩咐

……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你可以走了。”

营帐之内,已是隔日清晨时分,务达海的亲兵前来,祖大寿将书信拆开,不由得发出一声嗤笑。

上面写的不是请降信函,反而是倒行逆施,劝降他祖大寿归顺大清。

甚至内容上还明言,如今怀顺王、智顺王、恭顺王都已不存,若他祖大寿投于大清,便是当之无愧的异姓王。

除此之外,还有美人、宅邸、车马,一样都不少。

祖大寿见状却不甚在意。

如今的大明强、大清弱,而且这大清已是陷入泥潭,若不能及时掉头,恐怕这一战下来,大清这所谓的一国之朝便要直接分崩离析。

一想到大清去年才刚刚稳固国基,皇太极才坐稳天子之位,今年或者明年便要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祖大寿便忍不住露出笑意。

他此时若是投了大清,恐怕他祖家还有其族人,要将他钉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了。

于是祖大寿挥毫泼墨,同样写了一封信函,交给务达海的亲兵让他回去。

“祖大人真就一点儿都不动心?”

曹化淳老神在在,有意无意地试探。

闻言,祖大寿哈哈大笑:“曹公公,你就别试探了。如今这大清的什么王位,也得有命拿才成。我祖大寿,还有我祖家,对大明一片忠心耿耿,又岂会做出这般背主求荣、猪狗不如的畜生事来。”

祖大寿一顿呵斥,曹化淳闭上双目,也不多言。

他倒并非是相信祖大寿的人品,只是认为如今在大明的前程,可比在大清要好太多了,没人愿意登上一艘注定要沉的船。

荒诞不经的事时常发生。

在这盛京城之内,眼下便有一件。

当亲兵将书信放到务达海身前,务达海拆开火漆快速一看,诡异的是——

他并没有将这信件撕碎,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脑海中也不由蹦出个问题:这大清到底还能走多远?

若是放在去年,务达海坚信。

大清在陛下皇太极的带领下,不说能够踏破中原、成就大元之伟业,但绝对能够在这边关之外自成一国,作福作威。

可在当下便不一样了。

时局转变太快,连他这个满清皇族都有些不太能适应。

将书信叠好,务达海放在怀内,内心暗道:终究也算是一条退路。

他却是想好了。

若大清能够重新振作,那他就是大清的皇族忠心之人;若大清衰落,甚至还被大明攻破,那他务达海也未尝不可为大清、为他们满人重新谋出一条生路来。

实在不成,便如同那洪武年间的蒙古一般,投靠大明也就投靠了。

好死不如赖活着。

而他务达海作为这第一个投降之人,想必到了大明,也应当能够过上富贵日子。

富贵谁都能求,凭什么不能是他务达海?

……

祖大寿率领辽东关宁铁骑一应军队,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已到盛京皇城之下的事瞒不住,连同此前的军情要报,几乎是一前一后,传到了朝鲜,送到了平壤不远处之外的连绵军营之内。

营帐之中,皇太极只是粗略一看,原本对于战局的把握轰然瓦解,眉头高高蹙起,往日那一副大清天子的高傲仪态,也不由流露出几分落魄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