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探谜底痛静思痛 伸援手相互帮衬(1/2)
听了山娃的话,金珠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两眼含泪,上前跪在山娃面前说:“谢谢三叔当年的救命之恩。”她不仅想用此,感谢救命之恩,更想以此化解上辈的恩怨。山娃的大嫂,上前扶起了金珠,金珠已是泣不成声。
韩兴仁也两眼泛红,泪水充满眼眶,事情终于弄清楚了,金珠的婆婆,原来就是金珠的亲生母亲。让他不明白的是,她的母亲宁愿寻短见,也不肯和金珠相认,这到底为什么?
山娃的大哥,不解的问韩兴仁:“那金珠的婆婆,为啥要问金珠的身世?金珠又是被谁因何缘由扔进水窖里?”他迷糊了,也想弄清事情真相。
韩兴仁慢慢地答道:“因为,金珠的婆婆,她就是把女儿扔进水窖的人,原因可能就是狼,山娃不是看见狼了嘛?”
韩兴仁的回答,让山娃的大哥和大嫂吃了一惊,怎么这么巧?就连山娃也相信不了这个事实,惊得张大嘴巴,他们这时也明白了,金珠落在水窖的缘由,要不谁会把孩子扔进窖里?
山娃的大嫂急着问:“那她当时怎么不去救女儿呀?把女儿丢在那里就不管了?这是当妈的做的事吗?心怎么这么狠?”
金珠抹了把眼泪说道:“我听到张善说过,去救的人就只看到一堆土没见人,以为是土埋了,当时回家报了我的死讯。我妈她听了哭得死去活来。现在看来,是三叔提前一步赶到救了我,他们去迟了,就闹岔了。”
听了金珠的话,在场的人,这才明白前因后果。母女亲情就是这样被割裂开了。
山娃的大嫂思量了一会,不解的说:“找到女儿是好事呀,这不是她期盼的吗?按常理,应该和女儿好好相处,弥补过去,为什么还要跳河?”
韩兴仁摇摇头说:“她心里怎么想,我们揣摩不透,是无法面对?还是接受不了现实?还是受不了缺吃少喝的生活,我们没法理解,更没法回答。”他也是按自己心思猜测。
金珠抬起头,含泪的眼看着天空,仿佛要向天上母亲问明白,到底为了什么?请告诉女儿。然而,现实就是这样,伟大的母爱,不需要任何条件,任何解释,只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母爱就是爱在心里,把全身心的爱都无私的奉献给子女,而无怨无悔。全天下的母亲,全都是这样做的。人们却只看表象,思维才停留在难以解释的表面上。
真是:心灵升华藏母爱,爱在深处无人猜。
无私无怨不顾身,粉身碎骨落尘埃。
日子过的好快,转眼就到了玉芝去世百日祭日。田野里青青的麦苗,已变成金灿灿麦浪,既夏收就要到了。
金珠她带着几个孩子,来到母亲跳河的地方,让孩子跪在一边,她用手捧起沙土,放在大石上,把点燃的供香,插在沙土上。在旁边把带来的烧纸点燃,顿时,河边升起丝丝青烟,随着清风,青烟向河面扑去,似乎是去追寻逝去的灵魂。
金珠跪着河边的大石边,流着泪水,看着河水,她怎么也理解不了婆婆,不,亲生母亲这一举动。尽管自己有着一颗善良而又宽容的心,而母亲没有给她留下展示孝心的机会。母女间的情感,被那坚如磐石的提防,永远阻隔在婆婆与媳妇的那一边。
金珠对着河水呐喊道:“妈,我看你来了,你在那边还好吗?你怎么一直都是那样一意孤行?你怎么不给女儿一个孝敬亲生母亲的机会?母女间,那有打不开的心结?你对我的一切,我已经释怀,已成为过往烟云,不在心中存在。我们相处了这么长的时间,你怎么就不理解女儿有着一颗善良的心?难道你非要把女儿陷入一个不仁不义,不孝不忠的境界才甘心吗?妈,我是你的女儿,你告诉我,我的心,难道是你用石头做的吗?妈,你告诉我,你这样做,到底为什么?……”心中的怨,化作泪水,从眼中滚落而下,撒在河边的沙滩上。
河水依旧流淌,强大的浪涛声,淹没了她的呐喊声,使得周围没有半点回音。四周一片绿色,野草已将山体裹绕,对面河边的石头山崖,仿佛是神的使者,用冷漠的神态,静静的观望着世人,看着人们如何演绎人生。
金珠痛苦欲绝,大声的哭泣,挥洒着泪水,向天地倾诉自己悲痛,向河水喊出自己委屈,也欲想向神灵讨教,该怎么做才能免除灾难的光临?不知在天上的母亲,能否看到女儿如此难过的神情?不知是否后悔自己做的决定?
她这样做,到底是帮了女儿?还是害了女儿?站在天庭上的她,是否猜透人间的不解之情?请你解答,请你托梦。
真是:淌不完的眼泪如泉水涌,剪不断的情缘如山瀑布。
难行走的人生如荆棘路,品不尽的生活如黄连苦。
熬不尽的时间如日复出,喝不干的岁月如水长流。
砸不碎的思念如神牵魂,问不应的过去如石沉土。
理不清的家事如索缠身,摆不脱的困苦如饥饿肚。
摸不着的幸福如云中月,填不满的情感如深山沟。
盼不来的希望如云飘浮,猜不透的人心如绕山雾。
农谚道:麦黄糜黄,绣女下床。意思就是,赶着时节收获很重要,在家的绣女,也要投入到收获中去。辛苦一年的劳作,就得及时收回来。打碾后,收到自己的粮囤里,才算收回。如果失了时机,麦秆干枯后,麦粒就会炸壳脱落,或被大风刮,冰雹打,就会落到地里,让人颗粒不收。或遇阴雨连绵,麦粒在麦穗上发霉或发芽,也会让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所以,在收割季节,庄稼人都是抢着收,发动所有的力量,不能误了时机,粮食可是人们生存的根本呀。
互助组成年男女劳力,都集中在一起,那片地里麦子黄了,便集中收割,体现了人多力量大的特点。男女有别,在组长的指挥下,自然分开男女两队。男人们按照自己的实力,一字形排开,在相同点起点开始动手。这集体干活的庄稼汉,没有一个偷懒耍奸,只有鼓起劲来全力以赴,生怕落于人后,没人想当懦夫,被人指责和嘲笑。
尽管大家都很努力,必定还有差别,一些力大,技能好的快手,一马当先,把手脚稍慢点的人,远远的抛在身后,前边的人,就像给后边的人们,树上标杆一样。后边的人,汗水流进眼里,也顾不上擦一把,只有奋起直追。他们各个汗流浃背,却没有一个人说苦叫累,反而有点收获的喜乐,那是一副既紧张,又热烈,很活跃的收获场景,不一会,黄灿灿的麦子,就被割倒一大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