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浊流滚滚 > 第215章 心失衡难以相处 亲人归倾诉衷肠

第215章 心失衡难以相处 亲人归倾诉衷肠(2/2)

目录

在张家没有支柱的时候,金珠就想到,张家还有老二张鑫,多年没有联系,不知道他是啥情况,多么期望他能回来撑着这个家,看到张鑫回来,不免有点动情。

正在诧异的张鑫,看到了嫂嫂,顿时心里有了底。看着嫂嫂,也是很激动地问道:“嫂嫂,我回来了,大哥和妈都好吧?两个妹妹都出嫁了吧?”他太想知道家里状况,急切的问金珠。

他的问话出口,金珠没有回答,只有两眼泪水,奔流而出,喉咙里就像被堵塞一样,一句都说不出来,似乎,眼泪回答了一切。

铜锁连忙上前,拉着张鑫说道:“别问你嫂子了,先进屋吃饭,想知道啥?我告诉你一切。”

看着嫂嫂的神情,张鑫突然觉得,家里肯定出事了。在社会这样大的变革中,自己这样的家庭,怎么能独处世外?肯定遭受冲击,他有着这样的心理准备。他也没有推辞,跟着铜锁进门,就想听听,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铜锁给老伴说道:“你去给张鑫做饭,我给他说说张家的情况,没啥好隐瞒的,家里的事,他早知道,心就静了。”金珠听了公公的话,也忙进屋,和婆婆一起,给张鑫做饭。金珠一边干活,一边抹泪,张鑫回家,再次打开她的泪泉,她伤心难过,难以诉说,就让公公向张鑫诉说吧。

铜锁把张家发生的事情,连同张良和金珠成婚,都给张鑫细述的一遍。听得张鑫又惊又气又无奈。他万万没有想到,家里竟然发生了这样大的变故,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想到亲人一个一个的离去,也禁不住流下泪来。心里悔恨,如果自己在家,也许不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然而,一切都成了不可更改的定局,谁人都无法改变。历史的潮流,把每个人冲到属于他自己境地,每个人的命运,都无法自我把控。

真是:年轻出门志豪迈,业成回家亲不在。

蓦然回首看旧景,物是人非泪袭来。

张鑫听完二叔的诉说,泪眼看着金珠,走上前去,对着金珠说道:“嫂嫂,张家的苦难,让你一个人担着,这几年,真是难为你了,以后有我在,我会承担一切,你就放心吧。”

张鑫的话,在金珠心里激起波澜。她受的苦,受的罪,有张鑫理解,她就知足了,一切付出也值了,张家也就只有张鑫一个依靠了。

张鑫在外边这么些年,没有音信,金珠抹了把泪,有着责怪的问气问张鑫道:“这几年你到底去了哪里?在外边是啥情况?多年没有联系。家里都以为,再也见不了你的面了,你也好歹给家里捎个信,让人知道你是否安好。”金珠没有忌讳,把家人对张鑫的看法直接说了。

作为回答,张鑫就开始诉说自己的经历,他说道:“那年我在槐庆府中学,参加了地下党,由于叛徒出卖,我和同事们都暴露了,当时还是我哥给我传的信息,让我逃跑,我才得以逃脱。我去省城和梦瑶会合,躲了半个月,通过地下党,一起去了陕北。到陕北后,我入伍到了十八兵团,八纵队的二十二旅。因我有教书的资历,在部队当上宣传员,梦瑶也做了卫生员,不久我和梦瑶就结婚了。四七年,胡宗南围攻延安,遭到挫败后撤退。党中央就决定,由徐总司令带来军队,东渡去攻打山西的阎锡山,因为战乱,居无定所,才无法通信。

当时梦瑶怀孕,只好留到陕北山村,下半年就生了一个儿子。我跟随部队到山西展开游击战。阎锡山控制山西三十多年,一代军阀,势力雄厚,他的部队,多数是美式装备,军队三十多万。开始攻打小县城,还算顺利,大城市就成了硬骨头。攻打临汾,就历时两个多月,最后拿下太原,用了半年之久,总共历时两年多,才把阎锡山的部队彻底打败。后来随部队南下,攻打西安,宝鸡,将胡宗南的部队彻底打垮。后来进入四川,打了很多战役,最后西康剿匪,又把土匪彻底扫光,这才彻底解放。我就被部队留到西康,做教育工作。这刚工作刚稳定,我就告假回家。因为跟着部队四处征战,也不知家里状况。就连梦瑶现在是怎样的情况,我都不知道。”张鑫简单的说了自己出去几年的经历。

金珠忙问道:“照你这样说,你媳妇带着孩子还在陕北?她一个人管着孩子?”

张鑫回答道:“是的,我就是趁这个机会回家看一下,再去陕北把梦瑶接到西康我工作的地方,毕竟我现在转业到了地方,工作也算稳定下来了,把梦瑶母子留在陕北,也不是长法。”

铜锁听了张鑫的叙述,也很惊奇,就问道:“照你这样说,解放全中国,你也出大力了,肯定算是个功臣,那给你封了多大的官?”

张鑫含笑说道:“看二叔说得,就知道贪功。说起来,我和我那些战友相比,我算是幸运多了。组织把我分配到西康教育处,任副处长。”他在外边经见的太多了,和自己一同拼搏的战友,许多都倒在自己的身旁,为了伟大的事业,奉献了年轻的生命。自己能活下来,也是幸运。

铜锁急忙又问:“这副处长是多大的官?比县长大还是比省长大?”

张鑫被问的不好意思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说着说:“就是县团级别。”

铜锁似乎明白了,失声道:“照你这样说,你就是相当于一个个县太爷?”他有点相信不下去,拉着张鑫,左看右看,嘴里冒出一句:“看你这样子,哪里像个县太爷?哈哈,哈哈,有你在就好,张家总算熬出人才了。”铜锁不仅替张鑫高兴,更替张国良高兴。他兴高采烈的,如同自己当了县长一般。

金珠听了他们的对话,也表现出由衷的高兴。他突然记起来奶奶当年的一句话,张家将来就靠张鑫了,如今灵验了,这张家的脉气就是好,不论哪个时代,都有当官的命。

二婶李翠兰,在一旁对老伴说:“你只图说话,你都不知道娃还饿着肚子?”又转过身对张鑫说:“娃出去出息了,当了大官了,真好。不过娃也是拼着命换来的,不容易,你以后要好好珍惜,别忘了家里还有金珠,你根在张家堡。”二婶说着自己的心里话,连忙去给张鑫端饭。

张鑫听了二婶的话,点头应道:“二婶说的对,我们这代人,为了推翻旧世道,建立新中国,不知死了多少人,真是血流成河,尸垒成山,今天的日子,来自不易,我们确实应该珍惜。我也不会忘了嫂嫂和孩子们,张家堡就是我的根,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自己生长的地方怎会忘记?

铜锁也说道:“古人说过,硬让父母双亡,也不让改朝换代,说这改朝换代,就是年轻人要去拼命。那个孩子不是父母养的?谁能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去送命?就是硬让自己去死,也要留下孩子。可这动荡天下,那能由个人的意志来转移。唉,过去的就过去了,咱们不说这些了,张鑫快吃饭,肚子恐怕饿得,前心贴在后心了吧?”铜锁看着金珠端来的饭,赶紧转了话题,吃饭要紧,他关心着孩子的肚子,吃饱饭再说。

张鑫看着大家都站着,让他一个人吃饭,便招呼着:“大家都来吃饭吧,全站着干啥?”

金珠忙说道:“人家都是刚吃过饭,你快趁热吃吧,等会就凉了,吃了饭看看你那几个侄子侄女。”张鑫只见过襁褓中的老大,别的都没见过。

铜锁突然想起一件事,说道:“张鑫,你刚进门那时候,我正要去找铁娃,跟你说话,把这茬忘了。你先吃,我去把铁娃叫来,和你一起吃饭,他也没吃饭。”说完就走出去找人。

铁娃跑了出去,回到自己的窑洞,躺在炕上,心里抱怨,没法让老太太原谅自己了,只能等死了,再去求她原谅。过了一会,情绪稳定下来,才觉得肚子饿了,起来准备找点吃的。

这时候,铜锁进门来,看着山娃说道:“现在还犯病没?你许久没在家,肯定没啥吃的,病过了,就跟我去吃饭,吃饱了把事情打听清楚再说话。再告诉你一个消息,张家二少爷回来了,人家如今做了县太爷了。”他把这个喜讯,告诉了铁娃。

铁娃惊得嘴张得多大,前边的心情还没放平稳,怎么二少爷回来了,还没有给老太太认罪,这又怎么给二少爷交待,他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了?

铜锁对他喊道:“二少爷还在等你,你在这里发呆干啥?是不是你的肚子不饿?”

铁娃听了,便下了决心,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只能给按照自己心愿解决问题了,没等铜锁再说第二句话,他就窜了出去,直接去见二少爷,铜锁摇摇头,后边跟着。

看到张鑫那一刻,铁娃二话没说,直接跪在了张鑫面前,头低下去,不肯抬起来。他是在张家二少爷面前忏悔,来弥补他亏欠老太太。他的一番操作,其他人看着都心里明白,也没人前去劝阻,就看张鑫如何处理他了。

金珠心里隐隐作痛,她心里的弯还是转不过来,这个奴才,对着母亲那么无情,自己问他实情的时候,他还是坚硬如钢,今天二少爷刚回来,他就跪下来了。看来家里不能没有男人,阳刚正气那就在男人身上,她心里有股让张鑫教训一下的意愿,不给点教训不长记性。

真是:做错事情心悔恨,跪在地上表诚心。

个人心理难一表,事后弥补魂怎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