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无据弹劾(1/2)
第二日,寅时刚过,皇城钟鼓齐鸣,北汉文武百官已肃立于金銮殿内。
刘轩高坐龙椅之上,他首先对西蜀降臣一一宣旨任命,或留用原职,或调任新位,皆依其才德而定。
随后,他正式册封西蜀孟、李两朝的公主。这些亡国贵女除了孟欣之外,早已被刘轩“赐婚”于北汉重臣,自然无需另设公主府,直接随夫家安置。
最后,刘轩目光微动,缓缓开口:“孟氏血脉,不可断绝。今册封孟庆涛为‘一等安乐公’,世袭三代,享食邑千户。”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神色各异。孟庆涛乃孟氏皇族最后的遗脉,亦是刘轩亲外甥,此封既显宽仁,又给了楚凝公主一个交代。
安顿完蜀中之事,刘轩目光扫过群臣,问道:“诸卿可有本奏?”
教育尚书齐自励手持玉笏,趋步出列,躬身奏道:“启禀陛下,文字简化推行三载,成效斐然。据各州府上报,百姓识字率已较往年提升三成有余。然各地书院儒生联名上书,言简化文字有损六书精义,致使书法艺术难以为继。更有甚者,称此为‘断文脉、毁国粹'。臣不敢专断,伏乞圣裁。”
刘轩沉吟片刻,说道:“文字之本,首在实用。就如这殿中蟠龙金柱,雕琢再美,若不能擎起穹顶,又有何用?”
见众臣屏息,只听刘轩语气转缓:“不过文人所言亦非全无道理。这样吧,以后我国境内识繁书简。朝廷公文、科举试卷、学堂课本,一律用简体。民间书法、古籍研究、文人雅集,不禁繁体。另外在太学增设‘文字源流'课程,使学子既通今文,又识古字。既要‘书同文',也保证‘文脉传'。”
“陛下圣明!”齐自励深深一揖:“如此既利百姓日用,又存文化根脉,实乃两全之策。”
齐自励退回了班列后,农业尚书鲍楚接着走出来,躬身行礼:“陛下,臣有本。托陛下洪福,我北汉已连年丰收,各地官仓充盈,民间余粮亦足。臣以为,昔日‘三粮令’已无必要,恳请陛下开禁,允百姓自由择种。”
此言一出,殿中几位老臣不禁微微颔首。当年刘轩就藩秦州时,为解饥荒之急,曾颁下严令,封地内所有良田,必须种植玉米、土豆、红薯三样高产作物。此令一出,短短数年间,北汉粮仓满溢,再无饿殍之患。然时至今日,天下承平,若再强令百姓种粮,反倒束缚农事。
刘轩指节轻叩龙案,略作思索,随即抬眸道:“准奏。你传令下去,自明年开春起,废除‘三粮令’,百姓可依地利天时,自行择种。”
“遵旨!”鲍楚退回班列。
财政尚书黄自查走出班列:“陛下,当前民间小额交易,多使碎银。商贾需用戥子称量,既不便携,又易生纠纷。臣以为,除了十两以上的元宝外,当由官府统一铸造银币,上刻分量,以利流通。”
他稍作停顿,从袖中取出几枚样币呈上:“此乃臣命工部试铸之样,分为半两、一两、二两、五两四种,请陛下审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