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新罗狂梦(2/2)
陈自勤连忙站起,躬身道:“臣定不辱圣命。”说完,他迟疑了一下,问道:“陛下,这大儿城的名字,不伦不类,如今既为我朝州府,陛下能否给他改个名字?”
刘轩闻言轻笑,眼中闪过一丝玩味:“大儿,就是首个儿子的意思。若按此理,叫‘首儿’更显粗鄙。”
说到这里,他表情突然变得郑重:“自今日起,此城更名‘汉城'。一则为彰显我大汉威仪,二则,要让这里的百姓永远记得,他们是谁的子民。”
陈自勤闻言,立即赞道:“陛下圣明!汉城之名,既显天朝气象,又暗含教化之意。臣斗胆揣测,这‘汉'字还有‘天河'之意,正应了‘天汉昭昭'的典故。”
刘轩暗自好笑,自己信口胡诌,哪有什么典故?这“秦宁七贤”就是有这种能耐,自己不管说什么,他们都能引经论据,给解释得条条是道。
邵春明问道:“陛下,我军是否北上,征讨高句丽?”
刘轩摇摇头,道:“先等等,待到冰雪消融,高句丽百姓下田春播之时,我们再南北夹击,打他们一个首尾难顾。”他把目光落在桌案上的半岛地图上,手指轻轻滑向南方,在新罗都城金城处画了个圈,道:“你军先休整十日,然后南下,一举荡平新罗。那新罗王得意这么久,也该差不多了。”
金喜功近来确实是春风得意。自他御驾亲征以来,新罗大军势如破竹,接连从北汉手中夺下十座城池。捷报频传之际,他愈发确信:百济非北汉之敌,而北汉又远非新罗对手。
这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却也带来一丝懊悔。当初不该邀北汉军入半岛。唐东半岛,不对,这整个唐东大陆,本该是新罗的囊中之物,如今不仅要吞并百济、高句丽,更要驱逐这些北汉士兵,倒是要费些周折了。
一时之间,对北汉的轻视之意,从上到下,蔓延在整个新罗军队。众人都对伊伐飡权志镐当年提议对北汉称臣,以此来抗衡百济、倭国和高句丽的主意感到不满。这位新罗国高官,每天也不知道被人骂上几万遍。
当然,那些白纸黑字的盟约,在金喜功眼中,不过是几张可以随时撕碎的废纸罢了。此时,他不但不再承认北汉宗主国的地位,心中更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既然北汉如此不堪一击,何不带兵打到长安去?
金喜功的思绪飘远,仿佛已看见北汉那锦绣河山。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堆满奇珍异宝,街市上尽是肤若凝脂的绝色佳人。这念头让他心头一阵燥热,连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
他信步踱出军帐,目光眺望远处,又一座城池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金喜功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志得意满的冷笑。那神情,活像一只盯上猎物的猛虎,已然将胜利视作囊中之物。
夜色如墨,寒风刺骨。在距离百济军营十余里外的荒野上,十五与两个兄弟十六、十八正策马缓行。三人奉刘轩之命,前往十座城池传达不可抵抗的军令。本该早已返程,却在途中路见不平,惩治了一方恶霸,故而耽搁了数日。
他们知新罗军营所在,特意绕道而行。马蹄踏在冻土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忽然,十六眉头一皱,勒住缰绳道:“大哥,我腹中绞痛,需得方便一下。”
十五微微颔首,与十八同时勒马驻足。月光如水银泻地,将荒野照得一片惨白。十六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十八,环顾四周。道路两旁光秃秃的,毫无遮蔽。他略一迟疑,便朝远处一片枯树林走去。虽是隆冬时节,枝桠凋零,但总好过在旷野中暴露身形。
待方便完毕,十六正欲返回,忽闻远处传来窸窣脚步声。他身形一闪,隐于一棵粗壮的枯树之后。听那脚步声杂乱,约莫四人,想必也是来此解手。
那四人在十六藏身处数丈外停下,解开裤带小解。其中一人抱怨道:“队长,我军势如破竹,北汉军望风而逃。明日城池必破,何必还要咱们深夜出来巡逻?”
十六听他们竟是新罗斥候,连忙屏息凝神,右手已悄然按在刀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