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兄弟阋墙(2/2)
平襄皇宫的金銮殿内,高句丽文武百官战战兢兢地列班而立。殿中沉寂得可怕,连衣袍摩擦的窸窣声都清晰可闻。
自泉苏文首创“莫离支”这个独揽朝政的官职以来,这是三十年间高句丽国王首次与满朝大臣共议国事。往昔每逢军国要务,群臣皆是直奔莫离支府邸,国王只负责把他们商量好的事情,颁布出去。
泉七男如今已经坐稳了莫离支位子,可如今的高句丽,就剩下平襄一座城池了。他终于想起了,原来这个国家,还有一个国王。
高末王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群臣,声音沙哑而疲惫:“诸位爱卿,北汉的最后通牒,想必都已过目。本王之意,为免城中百姓再遭战火,不如就此归降。”
说到这里,高末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此后本王自当退位,而诸位仍可保全官职,为北汉朝廷效力。”这番话他说得真心实意。自从泉苏文将他父王杀死,将他扶上王位以来,高末如履薄冰二十余载,这个傀儡国王,他早已当够了。
殿中一片死寂,唯有泉七男眼中寒光闪烁。他刚刚手刃侄子、诛杀弟弟,好不容易独揽朝纲,王位近在咫尺,岂肯就此放弃?他霍然出列,声音铿锵:“大王!平襄城高池深,尚有精兵三万,粮草足支半年。我高句丽立国七百载,历经两次盛唐大军压境而不倒,今日岂能轻言投降?”
高末王望着这个野心勃勃的权臣,长叹一声:“既如此,便依莫离支之意吧。高句丽的国运,就托付给爱卿了。”顿了顿,他抬了抬手,疲惫地说道:“若没有别的事情,便退朝吧。”
众大臣都退去后,太监总管王炳跪在高末跟前,哽咽道:“大王,切莫灰心,只要我们……”
高末摇摇头,打断王炳的话头:“不必再劝了,由他去吧。”他望着眼前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太监,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温和:“御书房里备了些银钱细软,你待会儿去取来,分给底下的人,自己也留些傍身……另寻个去处吧。”
王炳眼眶一热,又磕了几个响头。退出殿门后,他深吸一口气,攥紧了袖中的拂尘,心想:“大王待我等恩重,岂能坐视他沦为泉氏傀儡?北汉虽为敌国,却善待降君。百济王、新国主皆得封侯,总好过在此受泉七男折辱……”
念头既起,王炳再不迟疑,快步向后宫内走去。
夜色如墨,平襄城外的北汉大营却灯火通明。
中军帅帐内,众将聚集在一起,等候主帅的下一步指示。按照刘轩的命令,两军汇合后,皆归吴铁柱节制。此刻,这位以铁腕着称的统帅正负手立于行军地图前,凝视着平襄城防的每一处细节。
泉六男站在吴铁柱身后,心中五味杂陈。这次给北汉军做向导,他亲眼见识到了北汉士兵的英勇,亦目睹了“真理”和火枪的威力。他知道,明日此时,平襄这座七百年王城就该易主了。而自己这个莫离支,在高句丽旧地,却再也没有任何权利,只能乖乖的做那“归义侯”了
正这时,一名卫兵匆匆跑进来,禀告道:“禀告大帅,平襄城头发生哗变,一队僧兵杀上城头,打开了城门,邀请我军进城。”
吴铁柱一愣,接着快步走出帅帐,只见平襄城门洞口,吊桥落下。吴铁柱反手拔出佩刀,寒芒直指洞开的城门:“全军听令——迅速入城,如有反抗者,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