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治水蓝图(1/2)
李砚棠住在韩哈村,刘轩三人进村后,循着村民指引,转过几株歪脖老柳,眼前豁然出现一座青砖黛瓦的宅院。虽经岁月侵蚀,仍能看出宅院昔日的体面,飞檐上残存的兽头瓦当,门楣处斑驳的雕花,无不显示着这里曾是大户人家的宅邸。
可走近了才发觉异样。朱漆剥落的院门两侧,歪斜地支着几间茅草棚子,苇席为墙、树枝作梁,与主宅极不相称。
夏至上前轻叩门环,铜环与木门相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不多时,大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露出一张圆脸丫鬟的面容。那丫鬟约莫十五六岁,身着靛青色的新罗式短襦,腰间系着条半旧的绸带。
“几位贵客找谁?”丫鬟眨着眼睛问道,目光在三人身上转了一圈,最后落在气度不凡的刘轩身上。
刘轩微微一笑:“劳烦通禀你家主母,就说她弟弟和弟媳特来拜见。”
丫鬟闻言一怔,随即反应过来,连忙福身道:“贵客稍候。”说罢轻轻掩上门,脚步声匆匆远去。
约莫半盏茶的功夫,院门再次打开。李砚棠快步走出,见到刘轩便要行大礼:“草民拜见国主陛下、皇后娘娘。”她显然已经从丫鬟的禀告中,猜出了宁欣月的身份。
刘轩连忙伸手相扶扶:“姐姐不必如此。”
宁欣月也盈盈万福:“见过姐姐。”她目光扫过李砚棠的衣着,不由得微微一怔。这位前朝公主身上的藕荷色襦裙已经洗得发白,袖口处还打着几个细密的补丁,竟比方才那丫鬟的衣裳还要寒酸几分。
转念间,宁欣月便明白了其中缘由——李砚棠宁可穿着破旧的华夏衣裙,也不愿换上时新的新罗服饰。在这战乱频仍的年月,她想添置汉家服饰却无处去买,但仍固执地守着这份故国情怀。
李砚棠慌忙侧身避开:“皇后娘娘这般,当真是折煞民妇了。”她声音里带着几分惶恐,却又透着一丝久违的暖意。
将三人引入正堂后,李砚棠吩咐丫鬟奉上清茶。茶是寻常的山茶,盛在略显陈旧的青瓷茶盅里,却别有一番清雅韵味。
宁欣月轻抚茶盅,温声道:“姐姐心慈,院外那些草篷,想必是前些时日施粥所用吧?”她夫妻二人心意相通,都明白此番定要将李砚棠请回长安,只是这“请”,若是真请,自然比刘轩直接下令要妥当得多。作为皇后,宁欣月自然知道,她和李砚棠同为女人,还是自己开口效果比较好。
李砚棠闻言一怔,心中暗叹:“这位皇后好生厉害,仅凭几处草篷便猜出我施粥之事。”她微微欠身,谦逊道:“韩州前些时遭了粮灾,百姓食不果腹。民妇不过是尽些绵薄之力,却也杯水车薪。倒是国主与娘娘驾临后,迅速平抑粮价,这才是真正的济世之举。”
她顿了顿,李砚棠声音渐低:“也正是因此,民妇才决意向国主坦露身份。”
宁欣月与李砚棠又闲聊几句,逐渐将话题引导到长安上面。从朱雀大街的繁华说到曲江池的春宴,言语间不着痕迹地描绘着京城的盛景。李砚棠眼中时而闪过追忆之色,时而流露出几分向往。
就在二人言谈甚欢之际,刘轩忽然开口:“姐姐,小弟有一冒昧之请,不知当问不当问?”
李砚棠放下茶盅,恭敬说道:“国主但说无妨。”
刘轩道:“上次听姐姐提及姐夫与外甥因霍乱离世,不知当时村中可有大范围传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