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自己挑一个对手吧(1/2)
第326章自己挑一个对手吧
徐舜卿话音落下,锦江阁內霎时鸦雀无声。
方才还热闹的气氛仿佛瞬间就被冻结了,炭盆里银骨炭的“嗶剥”声,此刻听来格外清晰刺耳。
他这话以张元、吴昊这两个由宋投夏,並成为李元昊谋主,给大宋带来无数边患的逆臣来讽刺大宋科举埋没人才,逼反贤能。
更將今日通过礼部省试后的人,扭曲成是沾了叛臣“抗爭”的光!
这简直是当著眾人的面,在狠狠抽打大宋科举制度的脸,更是对在座所有凭藉真才实学考出来的举子们的莫大侮辱!
程建用、杨尧咨等人霍然变色,怒意盈眸。
苏軾病后苍白的脸上也骤然涌起一抹血气,他猛地攥紧了手中尚温的酒盏,指节发白,似乎下一刻就要掷杯而起。
苏辙急忙在案下轻轻按住兄长的手臂,目光盯著那几个党项武士。
这些人虽然没带刀,但终归是廝杀汉,要是真动起手来,他们这些士子就算是年轻也毕竟都是读书人,恐怕完全不是对方的对手。
“夏人”
苏洵到底年纪长,经歷的事情多,此刻虽面色沉肃,语气却还保持著镇定。
他缓缓放下酒杯,目光扫过徐舜卿及其身后那些身形魁梧的党项武士。
“老夫倒是孤陋寡闻了,请问,这便是你们夏人的礼数么”
苏洵语带讥誚,並未直接回应那首挑衅的诗,反而先扣住一个“礼”字。
徐舜卿显然没料到主位上的老者如此沉得住气,微微一怔。
他若真是个党项人,这时候定然就动武了,不过徐舜卿终究是汉人,又读了十几年的书,再加上此时另有图谋,所以反倒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致歉道。
“失礼失礼,在下徐舜卿,忝为夏国枢密承旨御史,方才在隔壁听得诸位乡音亲切,故而前来拜会,惊扰之处,还望海涵。”
他的姿態看似客气,眼神却带著倨傲,显然对於自己的官位很得意。
夏国的庙堂制度是在参考唐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有中书、尚书、枢密、三司、御史台乃至开封府等机构,但官制就比较混乱了,经常会有些看起来奇奇怪怪的官名出现。
譬如,这个在大宋根本不存在的“枢密承旨御史”。
不过虽然不清楚其官位大小,但听名字,大约是跟军事相关的要害职位。
“至於那首诗,不过是张元张中书有感之作,诸位皆蜀中俊杰,想必胸怀宽广,当不至因一首小诗见怪吧”
苏軾再也按捺不住,猛地推开苏辙的手,豁然起身。
他病体未愈,起身急了,身形微晃,脸颊却因愤怒而涨红:“尔等蕞尔小邦,无非仗地利之险,偶得一时之势,安敢如此欺天我大宋將士血战边关,英灵未远,岂容你在此大放厥词!”
他声调高昂,虽带病腔,却字字鏗鏘,掷地有声。
徐舜卿被苏軾这般直斥,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身后的几名党项武士更是齐齐踏前半步,一股凶悍之气扑面而来。
“好大的火气。”
徐舜卿另有图谋,终究是按耐住了,只是冷笑道:“良禽择木而棲,贤臣择主而事。张、吴二位先生乃旷世奇才,在宋国明珠蒙尘,在我夏国则一展抱负,功成名就,此乃天意使然。至於欺天呵呵,究竟是谁如今在屈野河西,连自家的田地都守不住,百姓任我铁骑驰骋,官军闭城不敢出呢”
他竟是毫不遮掩地直接拿最新的边境衝突来说事,气焰囂张至极,似乎就是打算激怒眾人主动动手,进一步升级衝突。
“你!”
苏軾还要再爭,陆北顾却在此刻站了起来。
他动作不快,甚至先整理了一下因为久坐而微皱的袍袖,然后才抬眼看向徐舜卿。
“徐御史。”
陆北顾开口,声音平静:“你方才所言,有一处谬误,陆某不得不指正。”
徐舜卿挑眉,带著几分戏謔看向这位年轻人:“哦有何高见”
“陆某是想说,张元、吴昊之事,与今日在座诸位登科,並无半分因果。”
陆北顾沉稳地说道:“我朝科举,纵有遗珠之憾,然法度森严,取士为公,更是为求天下真才。考生能得中进士,说到底凭的是十年寒窗苦读,是考场之上的文章较量,凭的是诸位考官秉公评判,哪个进士需要借叛臣之事来增光即便殿试黜落人,凭藉真才实学考上来的,谁又会心慌”
他语气从容,不疾不徐,却將徐舜卿那套扭曲的逻辑清晰地拆解开来,復归正道。
“至於屈野河界务,朝廷自有庙謨远略,也非我等书生可妄议,不过”
陆北顾话锋微微一转,目光扫过徐舜卿身后的党项武士。
“徐御史今日既然是来拜会,当知入乡隨俗,此地是开封,是大宋的东京。阁下携锐士闯私宴,言词无状,是想与我等论道吗还是故意生事若真想论道,待来日朝堂之上,或两国使节往来之际,自有畅所欲言之时。若是故意生事,在此处对著我等书生炫耀兵戈,恐怕也算不得什么本事。”
陆北顾先是摆事实讲道理,驳斥其谬论,守住大义名分,继而点出对方行为失礼,站住脚根,最后反將一军,讥讽其行为,非使者正道,更非君子所为。
可以说,既保持了士人的风度,又毫不示弱地顶了回去。
徐舜卿被陆北顾这番绵里藏针的话噎得一时语塞。
他本想借著张元诗作挑衅一番,折辱一下这些新科得意的宋国士子,最好能激得他们失態主动动手,自己便可令手下將其暴揍一顿,继而大肆宣扬宋国士人粗鄙无礼。
而若是对方懦弱退让,则可同样宣扬宋国士子畏夏如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