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 汴梁传旨藏蹊跷,旧敌寻仇搅风云(公元1012年夏-秋)下(2/2)
李公公被杨延昭的眼神吓得后退两步,可想到自己背后有汴梁的奸臣撑腰,又硬着头皮说:“你……你现在就是个待罪之人,谁会信你的话?咱家今天偏要抓他!”说着,就要让身后的小太监动手。
“住手!”钦差大人突然走了过来,他刚才在房间里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心里本就对李公公的刁难不满,此刻见李公公要抓无辜百姓,更是忍不住开口,“李公公,陛下让咱们押解杨将军回京,没让咱们为难百姓。这事儿要是传到陛下耳朵里,你我都担待不起。”
李公公没想到钦差会帮杨延昭说话,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只能悻悻地说:“算……算这老板运气好!杨延昭,你给咱家等着,到了汴梁,有你好受的!”说完,甩着袖子走了。
驿馆老板连忙对着钦差和杨延昭作揖:“多谢大人,多谢将军!”
钦差摆了摆手,对老板说:“你先下去吧,以后别再私自送东西了,免得惹祸上身。”老板应了一声,快步离开了。
房间里只剩下杨延昭和钦差,钦差看着杨延昭,叹了口气:“杨将军,其实我也知道你是忠臣,这次押解你回京,也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李公公背后有人撑腰,你一路上多忍让些,别跟他硬碰硬,免得吃亏。”
杨延昭看着钦差,拱手道:“多谢大人提醒。只是我杨延昭做事,有自己的底线,百姓无辜,我不能看着他们被欺压。至于李公公,他要是安分守己,我自然不会跟他计较;可他要是太过分,我就算是待罪之身,也绝不会姑息。”
钦差点了点头,没再多说,转身离开了房间。杨延昭看着桌上的鸡汤,心里五味杂陈——他这一路,虽然受了不少刁难,却也感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这份爱戴,比任何官爵都珍贵,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守住大宋的土地,护住大宋的百姓。
又走了十几天,队伍终于到了汴梁。刚进城门,杨延昭就看到城墙上贴满了告示,上面写着“天书降世,陛下圣德”,还有不少百姓围着告示,听官员讲解“天书”的“神奇之处”。杨延昭心里冷笑——赵恒到现在还沉迷于天书封禅,对边境的安危不管不顾,这样的皇帝,怎么能带领大宋走向强盛?
队伍直接去了皇宫,钦差带着杨延昭去见赵恒,李公公则去给太后和奸臣们报信。
养心殿里,赵恒正拿着一块“天书”,爱不释手地抚摸着。看到杨延昭进来,他放下天书,脸色沉了下来:“杨延昭,你可知罪?”
杨延昭跪下,从容地说:“臣知罪。臣奉诏回京,却私自逃离汴梁,抗旨不遵,确实有罪。可臣这么做,是为了守住高阳关,为了保护大宋的百姓。当时辽军即将来犯,高阳关兵力不足,臣若留在汴梁,高阳关必破,到时候辽军长驱直入,汴梁也会受到威胁。臣恳请陛下明察,臣虽抗旨,却绝非有意目无君上,而是为了大宋的安危!”
“你还敢狡辩!”赵恒拍着桌子,怒声道,“朕让你留在汴梁,是看重你的才干,想让你辅佐朕处理军务。你倒好,私自跑回高阳关,还敢说为了大宋的安危?朕看你就是想拥兵自重,想在高阳关当土皇帝!”
“陛下,臣绝无此意!”杨延昭连忙说,“臣在高阳关,一心为国,从未有过半点私心。这次辽军四十万大军来犯,臣率领三万士兵,还有高阳关的百姓,拼死抵抗,终于打退辽军。臣可以对天发誓,臣若有半点拥兵自重之心,甘受天打雷劈!”
“你以为朕会信你的话?”赵恒冷哼一声,“李公公已经跟朕说了,你在高阳关飞扬跋扈,不听朝廷号令,还纵容士兵对抗禁军。你这样的人,怎么能留在军中?”
杨延昭心里一沉,知道是李公公在赵恒面前说了坏话。他刚想辩解,殿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太后带着几个奸臣走了进来。
太后看着杨延昭,脸色冰冷:“杨延昭,你私自逃离汴梁,抗旨不遵,还敢在高阳关对抗朝廷命官,你眼里还有没有陛下,还有没有朝廷?哀家看,你就是个反贼!”
“太后明鉴,臣绝非反贼!”杨延昭急忙说,“臣在高阳关,一心抗辽,保护百姓,若臣是反贼,怎么会拼死抵抗辽军?怎么会让大宋的百姓免受辽军的欺凌?”
“你还敢嘴硬!”一个奸臣站出来,指着杨延昭说,“陛下,太后,杨延昭在高阳关拥兵自重,百姓们都只知有杨延昭,不知有陛下。这样的人,若不除之,必成大患!臣恳请陛下,将杨延昭处死,以儆效尤!”
其他奸臣也纷纷附和:“陛下,臣附议!杨延昭抗旨不遵,目无君上,必须处死!”“陛下,若不处死杨延昭,以后恐怕会有更多的将领效仿他,到时候朝廷的威严何在?”
赵恒看着知道杨延昭是个难得的将才,杀了他,以后再遇到辽军来犯,恐怕没人能抵挡;可要是不杀他,又怕其他将领效仿,朝廷的威严受损。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张咏拿着一份奏折,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陛下!陛下!不好了!辽军……辽军又来犯了!杨延浦将军派人送来奏折,说辽圣宗率领三十万大军,再次进攻高阳关,高阳关危在旦夕!”
赵恒一听,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什么?辽军又来犯了?高阳关……高阳关现在谁在守?”
张咏连忙说:“陛下,现在高阳关由周信、王超两位将军守着,可他们兵力不足,杨延浦将军又重伤未愈,高阳关恐怕撑不了多久了!杨延昭将军是唯一能守住高阳关的人,陛下,您快放了杨将军,让他回高阳关抗辽吧!要是高阳关破了,辽军就会打到汴梁,到时候就算有再多的天书,也救不了大宋啊!”
赵恒看着张咏递过来的奏折,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杨延昭,心里终于慌了。他知道,要是高阳关破了,他的天书封禅梦也该醒了,甚至连皇位都保不住。
太后和奸臣们也慌了,他们虽然想除掉杨延昭,可要是辽军真的打到汴梁,他们也没好果子吃。
赵恒深吸一口气,对杨延昭说:“杨延昭,朕暂且相信你一次。朕任命你为高阳关兵马大元帅,即刻率领五万禁军,回高阳关抗辽。要是你能守住高阳关,朕就赦免你的罪行,还会对你加官进爵。要是你守不住……你就提着自己的脑袋来见朕!”
杨延昭心里一喜,连忙磕头:“臣遵旨!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定能守住高阳关,打退辽军!”
“好!”赵恒点了点头,“你现在就去兵部调兵,即刻出发,不得延误!”
“臣遵旨!”杨延昭起身,转身朝着殿外走去。他知道,这次回高阳关,责任重大,他不仅要守住高阳关,还要证明自己的清白,让那些奸臣无话可说。
离开皇宫后,杨延昭立刻去兵部调兵。兵部尚书早就听说了杨延昭的事迹,对他很是敬佩,亲自帮他调兵,还给他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和武器。
当天下午,杨延昭率领五万禁军,朝着高阳关的方向疾驰而去。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再快点,一定要赶在辽军攻破高阳关之前,回到高阳关,和弟兄们、和雪儿一起,守住他们的家园。
与此同时,高阳关已经被辽军包围了。辽圣宗亲自督战,辽兵们像疯了一样,朝着城墙发起猛烈的进攻。周信和王超率领士兵们拼死抵抗,滚石、热油、火药都用上了,可辽军太多了,城墙上的士兵越来越少,城墙也被辽军的投石机砸出了不少裂缝。
慕容雪和苏晴带着伤兵营的医生和护士,还有百姓们,在城楼下不停地给士兵们送弹药、治疗伤员。看到士兵们一个个倒下,慕容雪心里满是焦急,她不停地朝着汴梁的方向眺望,盼着杨延昭能早点回来。
“周将军!西门快守不住了!辽军已经爬上城墙了!”一个士兵大喊着,浑身是血地跑过来。
周信咬着牙,举起大刀:“弟兄们!跟我去西门!就算是死,也要守住西门!”说完,率领一队士兵,朝着西门冲去。
王超也大喊:“东门的弟兄们,坚持住!杨将军很快就会回来的!咱们一定要等杨将军回来!”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杨延昭!他率领五万禁军,像一道黑色的闪电,朝着辽军的后方杀来!
“是杨将军!杨将军回来了!”城楼上的士兵们看到杨延昭的旗帜,兴奋地大喊起来。
慕容雪也看到了杨延昭,眼泪瞬间掉了下来,她朝着杨延昭的方向大喊:“延昭!你终于回来了!”
杨延昭骑着马,手持长枪,朝着辽军的后方猛冲:“辽狗!我杨延昭回来了!你们的死期到了!”
五万禁军士气大振,跟着杨延昭,朝着辽军的后方杀去。辽军没料到杨延昭会带着援军回来,后方瞬间乱了阵脚。周信和王超趁机率领城楼上的士兵,打开城门,朝着辽军杀去。
辽圣宗看到这一幕,气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他知道,这次又输了,而且输得很惨。他咬了咬牙,下令:“全军撤退!”
辽兵们听到撤退的命令,纷纷转身就跑,像潮水般退去。宋军士兵们在后追杀,又杀了不少辽兵,缴获了很多武器和战马。
杨延昭率领士兵们,一直追到黑松林,才下令停止追击。他勒住马,看着高阳关的方向,心里满是欣慰——他终于回来了,终于守住了高阳关。
回到高阳关,城里的百姓们都出来迎接杨延昭,放着鞭炮,敲着锣打鼓,像过节一样热闹。张老板带着百姓们,给士兵们送来了酒和肉,感谢他们保卫了家园。
慕容雪跑到杨延昭身边,扑进他怀里,放声大哭:“延昭,你终于回来了!我还以为……还以为你再也回不来了!”
杨延昭紧紧抱着慕容雪,轻轻拍着她的背:“对不起,雪儿,让你担心了。我回来了,以后再也不会离开你了。”
周信和王超也走了过来,笑着说:“将军,您可算回来了!要是您再晚回来一步,我们就要跟辽军拼了!”
杨延昭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辛苦你们了!这次能打退辽军,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守住高阳关,守护大宋的百姓。”
苏晴也走了过来,笑着说:“杨将军,欢迎您回来。对了,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您,我爹……我爹有消息了!斥候来报,我爹被辽军押到了上京,虽然受了些苦,但身体还好。杨延浦将军已经派人去上京,准备营救我爹了!”
“太好了!”杨延昭高兴地说,“苏姑娘,恭喜你!相信用不了多久,苏县令就能平安回来了。”
苏晴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激动的泪水。
接下来的日子,高阳关渐渐恢复了平静。杨延昭派人去汴梁,给赵恒写了一封奏折,详细说明了这次打退辽军的经过,还请求赵恒拨款,帮助高阳关重建家园,安抚百姓。赵恒收到奏折后,虽然对杨延昭依旧有些忌惮,但也知道杨延昭是个难得的将才,就批准了他的请求,还封他为高阳关兵马大元帅,让他长期驻守高阳关。
杨延浦的伤势也渐渐恢复,能下床走动了。他每天都去校场,和士兵们一起训练,准备迎接辽军的下一次进攻。
苏明也在不久后被营救回来。他虽然瘦了很多,却依旧精神矍铄。回到高阳关后,他立刻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工作中,帮助百姓们修复房屋,恢复生产。
半年后,高阳关彻底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城墙上的裂缝被修复好了,校场上的士兵们训练得更加刻苦,街道上的店铺重新开张,百姓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这天,杨延昭带着慕容雪,骑着马,去了城外的草原。草原上的野花盛开,五颜六色的,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慕容雪坐在马背上,笑着说:“延昭,你还记得吗?你之前说过,等打退辽军,就带我来草原骑马,看野花。”
杨延昭笑着点头:“当然记得。雪儿,以后每年这个时候,我都带你来这里,看野花,骑马。”
慕容雪靠在杨延昭的怀里,幸福地笑了。她知道,以后的日子里,或许还会有战争,还会有危险,但只要能和杨延昭在一起,和大家在一起,守住高阳关,守住这个家,她就什么都不怕。
远处的城楼上,周信和王超正望着草原的方向,笑着说:“你看将军和慕容姑娘,多幸福啊!
“是啊!”王超笑着说,“以后咱们也要多打胜仗,让高阳关永远这么太平,让百姓们永远这么幸福。”
夕阳下,高阳关的城楼巍峨耸立,像一头沉睡的巨兽,守护着大宋的土地,守护着这里的百姓。杨延昭和慕容雪骑着马,在草原上奔驰,笑声传遍了整个草原。他们知道,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只要大宋的百姓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守住高阳关,守住大宋的未来,让和平永远笼罩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