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水云雷电 > 忘川一梦:汤碗里的前尘与抉择

忘川一梦:汤碗里的前尘与抉择(1/2)

目录

石禾在一处山神庙里落脚,夜里蜷缩在草堆上,听着窗外的风雨声渐渐入睡。连日来躲避媒婆与姑娘们的奔波让他疲惫,刚合上眼,眼前就浮现出一片熟悉的雾气——又是奈何桥。

桥畔的风比上次更柔,孟婆依旧端着汤碗站在桥头,只是这次她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神雪大人,”孟婆将汤碗递到他面前,碗里的汤汁不再浑浊,反而清澈如镜,映出他年轻的面容,“不必死去,也能喝这碗汤。”

石禾愣住了,指尖悬在碗沿:“这汤……不是投胎前才喝的吗?”孟婆摇了摇头,声音轻得像叹息:“寻常汤能断轮回,这碗汤能断执念。大人四百年烦恼,不过是记得太多——记得战场的血,记得离别的泪,记得承诺的重。喝了它,前尘往事皆成云烟,所有牵挂、痛苦、无奈,都会烟消云散。”

他看着碗里的倒影,四百年的记忆碎片在汤中翻腾:阿若临终的眼神、战友倒下的背影、百姓感激的笑脸、空坟前的人山人海……这些画面像针一样扎在心上,疼了太久。“忘了……就真的不疼了?”他轻声问,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动摇。

“自然,”孟婆点头,“忘了故人,便不会为离别心碎;忘了责任,便不必为守护疲惫;忘了长生,便不会为孤独无奈。大人可以像个真正的少年,重新活一次,再无牵挂。”

石禾的手微微颤抖,指尖已经碰到了温热的碗壁。是啊,忘了多好。忘了阿若,就不会在每个黄昏对着空坟发呆;忘了老兵,就不会为他们的老去暗自神伤;忘了四百年的守护,就不用再背负“护生神”的枷锁。他可以像个普通少年,学新的手艺,遇新的人,不用再怕“看着别人老去”的残忍。

汤香袅袅,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仿佛只要喝下去,所有的沉重都会被卸下。他微微仰头,碗沿即将碰到嘴唇——可就在这时,汤碗里忽然浮现出阿若的笑脸,她在灯下绣着帕子,轻声说:“石禾,记得我,就不算真正离开。”

紧接着是老兵们的声音:“将军,我们跟着您,不是因为您长生,是因为您护着我们。”还有百姓们的笑声:“石先生,您修的农具真好用,今年准能丰收!”这些声音像潮水般涌来,盖过了孟婆的劝说,也压下了心底的动摇。

石禾猛地缩回手,汤碗晃了晃,几滴汤汁溅落在奈何桥上,瞬间化作了盛开的兰草——那是阿若最爱的花。“我不能忘,”他把汤碗推回给孟婆,眼神清明了许多,“痛苦是真的,温暖也是真的。忘了他们,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孟婆看着他,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大人果然还是选择了记得。”雾气渐渐散去,奈何桥和孟婆的身影开始模糊,石禾听见她最后说:“执念是枷锁,亦是牵挂。记得,便有归处。”

“哗啦”一声,石禾从草堆上惊醒,山神庙的漏雨打湿了他的衣襟。天已经亮了,阳光透过破窗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摸了摸脸颊,竟有泪痕,手里仿佛还残留着汤碗的温热。

“原来是个梦啊……”他苦笑着坐起身,心里却异常平静。梦里的诱惑如此真实,忘记确实能摆脱烦恼,可那样的“轻松”,是以辜负所有牵挂为代价。四百年的记忆里,有痛,有泪,但更多的是被需要的温暖,是守护的意义——这些,才是他长生的真正重量。

他背起行囊,走出山神庙,断刀在背上轻轻颤动,像是在回应他的抉择。远处的村庄升起了炊烟,有农夫扛着锄头走过,笑着跟他打招呼。石禾也笑了,对着朝阳伸了个懒腰:“不就是被姑娘们惦记吗?不就是媒婆多了点吗?比起忘记所有,这点烦恼,算什么?”

他朝着村庄走去,脚步轻快了许多。或许长生的无奈,本就藏在“记得”里——记得那些爱你的人,记得那些你爱的事,哪怕会痛,哪怕会累,也比空洞的“轻松”更有意义。至于那碗能忘记一切的汤,终究不如人间的烟火,值得他用漫长岁月去铭记。

江湖恩怨:意外卷入的陈年秘辛

石禾离开小镇后,一路向西,在蜀地的深山里暂居。他刻意扮成落魄的工匠,脸上抹了灰,衣服打了补丁,本想安稳躲些日子,却没料到一场意外将他重新卷入江湖风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