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2)
【遥想楚王洛阳立誓何等壮举,以死证道亲铸一柄利刃,然时过境迁,竟沦为乱臣贼子手中刀剑,成为混乱源头,可恨可悲!】
【阳哥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一遭身死,导致学说轰动大范围流传,又没有明确教义,这才导致沦为混乱源头。】
可无论弹幕如何讨论,都阻止不了刘彻那颗蠢蠢欲动的内心。
大汉的疆域太小了…他的功绩也太少了!
如若不能比肩赶超秦皇汉祖,他又谈何流传千古,与其并列?
刘彻深吸口气,刚准备询问严助、李广、卫青等人意见,可话到嘴边突然想起几人身份,又给生生咽了下去,转而望向菜头:“述真,你意如何?”
菜头神色不变,如实回答:“臣以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会大大扼杀民间的创新性,其中取舍,当由陛下决断。”
“朕又何尝不知这是在扼杀未来呢?”刘彻微微一叹,那张坚毅的脸庞上,首次出现迷茫:“可若再任由农圣学说肆意蔓延,哪怕朕明天放个屁,都能被那群人扭曲为天命不在。”
“若想从内部纠纷中抽身,解决匈奴这个心腹大患,就必须要统一思想,需要儒家巩固皇权,约束天下芸芸众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势在必行!”
刘彻既是在说服在场众人,亦是在说服自已。
毕竟仅是迁国都建明堂,就引得白莲数次造反,待罢黜百家诏令一出,整个天下还不得瞬间炸锅?
船大难调头,都不过些许阵痛罢了!
事情盖棺定论后,董仲舒面色难掩兴奋,忍不住双拳紧攥。
可还没等他高兴多久,刘彻就又抛出一个世纪大难题:“白莲虽除,可各地藩王何解?”
这话犹如一盆凉水,瞬间给董仲舒淋了个透心凉。
各地藩王都是何人?
无一不是皇亲国戚,与刘彻沾亲带故!
他们现在臣服刘彻不假,可刘彻想要削藩的话,保不齐就会催生出下一个楚王,下一个农圣!
大动刀戈不行,不动刀戈也不行!
因为在场之人心里都门清,汉与匈奴之间必有一场旷世大战,投入兵力堪称海量,且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平定的事,而是漫长的拉锯战。
若败,刘彻便是昏庸无道,大汉罪人;若胜,劳财伤民,徒增杀伐无数。
菜头甚至都不需要用脑子想就知道,待刘彻势微,这群藩王会做何行动。
定是揭竿而起,夺了刘彻皇位,甚至连借口都不用找,毕竟那么大一个白莲教就明晃晃搁那摆着。
既得民心,又还师出有名。
见众人皆默不作声,刘彻皱了皱眉:“仲舒?”
董仲舒面色一僵,连忙摆手:“陛下您过誉了,臣搞搞思想还行,可没对藩王动刀这个本领。”
“严助?”
严助挠了挠头:“陛下,您知道的,俺是个粗人…”
“李广?”
“陛下,俺也是个粗人,不懂其中弯弯绕绕。”
“卫青?”
一连三问皆无功而返,刘彻本已不抱什么希望,没想到卫青却语出惊人,给他天大惊吓。
“臣愿率三万精兵,荡平藩王!”
此话一出,刘彻嘴角狂抽,掩面苦笑。
他能看得出来,卫青还是有几分机灵劲在身上的,不过缺乏锻炼,故语出惊人。
真要听从卫青建议,磨刀霍霍向藩王,那他刘彻也甭做什么比肩秦皇汉祖的春秋大梦了,干脆找块豆腐撞死算球。
刘彻深吸口气,将希望寄托在菜头上:“述真…你可有良策,助朕兵不血刃削藩?”
菜头疯狂摇头,直呼题目超纲,她要是有这个本事能兵不血刃的削藩,还至于搁这玩游戏开直播?
早踏马进入大夏帝国内阁,封王拜相了。
没错,困扰刘彻这位雄主的藩王问题,现实世界中的大夏帝国,同样为之困扰!
各地藩王就好比一只只蚂蟥,趴在大夏帝国这尊庞然大物上疯狂吸血,大夏皇室也曾出手治理,但都效果甚微。
可想而知,这是一个何等的棘手难题。
面对大汉的各地藩王,除了采用武力解决外,菜头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解决方法。
刘彻早有预料,只是淡淡道:“既然如此,那就散布天下广纳贤良之策罢!”
声音落下,刘彻率先离开,为这场中朝朝会拉下帷幕。
刘彻虽然离开,但他造成的风波却没有因此消散。
【我该说是刘彻不自量力,还是周游老贼不自量力呢?内阁一众智囊都解决不了的棘手难题,能让你一个做游戏的解决了?】
【今天我把话放这,刘彻他要是能兵不血刃的解决藩王,我吃米共田!】
【不能动,也没办法动,只能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是时候闪击匈奴了!】
【三国争霸是曹蜀吴,楚汉传奇的西楚大汉,这帝国双壁又该是谁呢,飞将军李广还是严助?总不能是这个靠裙带关系起来的卫青吧?】
观众对此皆不看好,语言轻视至极,而游戏进度也在弹幕的议论纷纷中飞速快进。
只见菜头那本《--本纪》上,记载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建元四年,夏,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白莲起义。】
【建元四年,冬,帝废除研究诸子百家学说的博士官职,并设立太学专授儒家经典,通过考核后可担任官职,白莲起义。】
【建元五年,春,帝命各郡县设立学宫,推广儒学教育培养基层儒生,统一教学内容,白莲春耕故消停。】
【建元五年,夏,帝推行举孝廉制度,儒生大行其道,诸子百家主导地位不可动摇,白莲起义。】
【建元五年,冬,天现长星,帝视为吉兆,改元‘元光’以祈光明,白莲起义,匈奴叩关。】
【元光一年,春,主父偃上书帝,扬言可解诸地藩王。】
菜头笑了,观众也跟着笑了。
笑容很讥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