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转战三千里,擒获匈奴宰相(1/2)
天生富贵的霍去病率着八百骑兵,于沙漠中一路狂奔,犹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匈奴王庭博斯腾营地。
望着眼前载歌载舞的匈奴营地,不仅秦云傻眼了,连那八百精兵也跟着懵逼了。
别看他们对秦云嗤之以鼻,但内心同样没底,甚至都已经做好了无功而返的心理准备。
先前面对匈奴的侵略,大汉为何只守不攻被动挨打?
缺乏良马是一方面,但更关键的因素,还是因为对匈奴境内的环境不熟悉。
不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就是黄沙漫天的沙漠,没有任何可以辨别方向的标志性建筑、场地。
这点可以从李广几次的迷路可以看出,你以为他想迷路?
那还不是因为没办法嘛。
所以当霍去病说出要出奇兵,直捣匈奴王庭博斯腾营地时,八百精兵虽表面兴奋,内心却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大将军外甥,汉帝刘彻的心头肉呢,权当陪纨绔子弟游山玩水了。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在眼前营地出现的刹那,烟消云散!
八百精骑没想到,秦云以及那两百骄兵也万万没想到…
霍去病真从茫茫草原沙漠中,找到了博斯腾营地!
铁证如山,他们还能说什么,又还敢说什么?!
泼天富贵近在咫尺,闭着眼睛冲就完事了!
只见霍去病拔出腰间长剑,英姿勃发,意气风发,朗声道:“兄弟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你们只管跟我冲下去,见敌就杀!”
“记住,敌众我寡,不可恋战!”
“杀!”
一声令下,上千马蹄齐鸣,爆发出宛若翻天覆地的声响,宛若一柄尖刀直插博斯腾营地。
匈奴人正吃着烤羊唱着歌,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个措手不及。
刚缓过神来,项上人头就已经落地。
秦云与霍去病冲杀在最前线,齐头并进,手中刀锋每每劈砍,就有一颗人头随之落地,尽管面目沾满了鲜血,连视线都隐隐模糊,他却没有丝毫停歇,继续疯狂挥舞着刀剑。
面目癫狂而狰狞,浑身上下连同毛孔都在述说着一个字:
爽!!
此时此刻,他总算是明白,为何唐方生会一意孤行想要投汉,为何会口中高呼自已是大汉忠臣。
碰上这样一尊来去如风,动如闪电的人物,任何抵抗都会像豆腐一样被击穿,唯有弃暗投明,方有一线生机!
汉军如狼入羊群般闯进营地,顷刻间就将其搅得天翻地覆,整场战斗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
摧枯拉朽!
他们格杀俘虏两千余人,生擒匈奴宰相,砍了单于祖父,活捉了单于叔叔,让匈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期间倒也不是没遇到过抵抗力量,可那又如何?
率领他们的冲杀的那名少年将军,叫霍去病!
是一位能用长剑硬撼长戟,奋勇当先,勇猛果断的少年将军!
在霍去病的以身作则下,汉军火速清扫战场,将匈奴人头挨个割下别在腰间,又把匈奴宰相、单于叔叔五花大绑,浩浩荡荡开始了返程之旅。
整个过程之丝滑,比起来时有过而无不及之,那位少年将军总是能在茫茫沙漠中辨别方向,带领他们踏上归乡旅程。
可肉体终究不是机器,在经历大战,一天一夜的长途奔袭后,胯下战马已然濒临极限,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呜咽倒地。
失去战马加持,仅凭双腿想要走回定襄,无异于是天方夜谭。
对于其他将军而言,这是一个十死无生的局面,但人形GPS导航的霍去病,显然不在此列。
仅仅片刻的功夫,霍去病就领着他们搞来了上千匹战马,还顺带灭了个上千之众的匈奴部落。
战斗过程同样只能用四个字形容:
摧枯拉朽!
又经历三天两夜的长途奔袭后,汉军眼中突然出现了一座城池。
城池高挂‘汉’字大旗,墙壁上满是箭矢撞击后的浅坑、刀剑劈砍过后的淡痕,正是汉军主力休整之地——
定襄!
汉地近在咫尺,意味着他们逃脱匈奴境内,再无生命危险,按理来说,他们心情应该如释重负才对。
但实际情况却是恰恰相反,越是靠近定襄,他们那颗内心就越急躁、轻浮,乃至于大口大口喘着粗气,面色涨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