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死亡不是结束,遗忘才是(2/2)
“天下传言捕风捉影,实乃乱秦之雕虫小技也,嬴驷请诸公禀告贵国君主,秦国永远不会恢复旧制。”
嬴驷的话语铿锵有力,其态度更是明确强烈,他起身恭恭敬敬的向商鞅行礼,道:
“驷当年不明事理,触犯新法,间接使我秦国失去一尊大才。”
“十余年间,驷无时无刻都处在悔恨之中,恨不得逆转时间。”
“驷为太傅之徒,必将继承师父之志,新制早已融入周身血液之中。”
“唯有新制才能使民众富庶,唯有新制才能使秦国富强,我嬴驷会将新制贯彻到底。”
“天崩不能移其心,地裂不能移其志!”
众人见嬴驷以身为例,坚定变法,无奈之下只好转移话题。
表示最近几年各国都有大量民众被秦国裹挟,如今为了邦交之好,必须要秦国给予归还。
嬴驷闻言当即开怀大笑,语气极为讥讽道:“探病乎?索人乎?”
“何为裹挟,是出兵劫持还是四面游说?”
“天下民众从善而流,这是秦国新法吸引而来,绝非裹挟劫持而来,若诸国不服要以此反目,只怕是秦国将增加更多的城池土地和人丁了。”
嬴驷的话简简单单,不带危险字眼却处处透尽着威胁,他凛然相告:
“诸位若想留住民众,让庶民安心,唯有明修国政,变法强邦才是正确途径。”
至此,一众使者顿时哑口无言,再也无力反驳,只好纷纷举杯祝愿秦公嬴渠梁早日康复。
同时也表示愿与秦国长久维持友好的邦交。
这场不怀好意的试探尘埃落定,余朝阳悬着的心也紧跟着放松起来。
紧随其后的,就是浓厚的欣慰。
尤其是那句‘继承师父之志’,可谓是深得他心,倒也不算枉费他的一番苦心。
嬴驷的今天的表现既胸有城府又毕露锋芒,言谈举止间入情入理又软硬不吃。
尽显纵横捭阖的王者风范,当为一代雄主!
待六国使者都离开后,嬴驷当即展露出他铁血柔情一面。
只见他缓缓弯下身子,将没有自理能力的余朝阳背在背上,步伐坚定的朝着嬴渠梁寝宫走去。
他的眼神没有嫌弃,没有厌恶,只有深深的愧疚以及心痛。
因为在他看来,无论是余朝阳的死亡,还是其子的痴呆,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若非他冲动杀人,余朝阳就不会被流放,也不会被刺杀,江余也不会难产心存死志。
其子…也不会变成痴傻。
刚才当着六国使者说的那番话,也并非惺惺作态,在游历山野这十几年间,他真的无时无刻都处在悔恨之中。
巨大的愧疚感宛如汹涌波涛的巨浪,几乎将他吞噬,好几次都想着了却余生。
是余朝阳的遗志,一次次给予他力量,给予他活下去的动力。
如果整个天下还有一百万人记得余朝阳,那他必定是其中之一。
如果有十个人记得,他还是其中之一。
如果只有一个人记得,那那个人毋庸置疑,百分百是他嬴驷。
死亡不是结束,遗忘才是。
他嬴驷会一辈背着这位痴傻的余子,继承师父遗志,将新制贯彻到底…
亦如当年他骑在余朝阳脖子般!